任鲁颖 张传霞 王祥生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肾病科,济宁272000)
杜纪鸣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任鲁颖 张传霞 王祥生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肾病科,济宁272000)
杜纪鸣;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经验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肾脏疾病,以血尿、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不同程度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是临床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杜纪鸣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从医30余载,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原继发性肾脏病,笔者有幸侍诊,现将杜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经验整理成篇,谨与同道共识。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与原发肾小球肾炎的一组临床表现相似,而病理改变不一的,预后不完全相同的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发病隐匿,病程冗长,进展缓慢,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多于2~3年或20~30年后出现肾功能衰竭[1-2]。
杜老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与急性肾小球肾炎有相似之处,既有外因,亦有内因,不同之处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较长,在迁延变化当中,机体脏腑功能虚损,久虚难复,又因虚致实,导致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的产生,湿热、瘀血反过来又影响脏腑功能,使正气更虚,最终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3]。本病虽常因外邪如风邪或风湿之邪诱发,但其本在于脏腑功能虚损,内外相因,以致气血运行失常,三焦水道障碍,水谷精微外泄,湿浊水毒内蕴,继之形成血瘀、湿热等标实之证,而标实之证又可影响正气的化生而使脏腑功能更虚,虚虚实实,形成恶性循环,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如何在治疗当中找出立足点,准确全面把握慢性肾炎的治疗原则,杜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以下经验: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风水、肾风的发病,其病理基础在于肾脾两脏的虚损。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其调养,脾肾虚损,水谷不运,通调失职,水液妄行,则周身肿满。故治疗当中,应重视补益脾肾,临床上常用药物如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莲子肉、山药以治本虚。
《诸病源候论》说:“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外感六淫当中的风湿之邪,是导致慢性肾炎发病的主要原因,并且风湿之邪还常常是导致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或加重的诱发因素,风湿之邪,传变入里,化热生瘀,阻滞气机,妨碍气血,导致更多变证的出现,所以,在慢性肾炎的整个发病过程中,风湿之邪贯穿始终。治疗中,应注重祛风除湿药物的应用,杜老主用防风、荆芥、紫苏、羌活、蝉蜕等。
慢性肾炎,病程较长,湿邪久恋,郁而化热,热伤气阴,进而气血阴阳俱虚。正气愈虚,湿邪愈张,病情缠绵难愈,故治疗当中,杜老常用石苇、生薏米、通草、车前草、冬瓜皮、玉米须、泽泻等淡渗利水清热之品,以化湿热。
杜老认为在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当中,尿血常为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或湿热蕴结,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脉络不通,血不循经。治疗上应注重凉血以控血之妄行,活血以疏血之通道。常用药物如丹参、茜草、小蓟、地榆、玄参、赤芍、牡丹皮等。
因两肾皆在腰内,故腰为肾之府,肾病亦多腰痛。慢性肾炎患者,水湿为患,阻滞气机,妨碍气血运行,经络闭阻不通,腰为之酸痛,府邸不安,唇亡齿寒,肾病难复。故治疗当中,杜老亦注重通经活络、强腰益肾药物的应用。如桑枝、杜仲、川断、牛膝、鸡血藤、丝瓜络、地龙、僵蚕等。
杜老在长期的临床治疗当中,以白术、黄芪、茯苓、莲子肉、山药、防风、荆芥、蝉蜕、石苇、冬瓜皮、玉米须、丹参、茜草、小蓟、桑枝、杜仲、丝瓜络、地龙为主方加减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全方攻补兼施,祛邪兼扶正,利水不留寇,化湿不伤阴,湿除热自清,瘀消血自安,临床收效甚佳。治疗当中,此方可随证加减。如水肿较甚,偏阳虚者,酌加附子、桂枝、干姜、砂仁、木香、猪苓、大腹皮以温阳行气利水;偏瘀血重者,酌加莪术、三棱、青皮、红花、水蛭破气破血之品。如血尿重者,可酌加三七、藕节炭、血余炭、仙鹤草等。如出现氮质血症者,可酌加制大黄、六月雪、积雪草、蒲公英以清浊毒。如血压偏高,表现为肝肾阴虚者,可酌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石决明、菊花以滋阴潜阳。如尿蛋白重者,可酌加山萸肉、金樱子、芡实、煅龙骨、煅牡蛎等。
典型病案:李某,女,42岁,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3年,尿蛋白、潜血反复存在,并伴有反复性下肢水肿,血压偏高,长期药物维持治疗,病情控制不理想。就诊前2月,患者查血发现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尿素轻微升高,后转求至于杜老,查见神志清,精神稍差,双下肢轻微浮肿,心肺(-),测BP140/95mmHg,尿蛋白(3 +)潜血(3+),血肌酐135μmol/L,尿素氮9.3mmol/L,舌淡,苔薄白,中间稍腻,脉细滑。自诉平素纳眠俱可,腰酸痛,身体抵抗力差,易于感冒。处以黄芪、白术、茯苓、莲子肉、山药、防风、荆芥、蝉蜕、石苇、冬瓜皮、丹参、茜草、桑枝、丝瓜络、杜仲、六月雪为主方加减治疗2月余,诸症皆明显减轻,肾功能恢复正常,尿蛋白、潜血得到有效控制。后嘱每天适当运动,步行半小时,增强体质,配合上方继续调治半年,尿检完全正常,随访未再复发。
[1]沈庆法,王永钧,许筠,等.中医临床肾脏病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8:339.
[2]叶任高,李幼姬,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7.
[3]殷聪.远方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证经验集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6.
[4]孙元莹,王暴魁,姜德友等.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等肾病经验[J].中国中医药报,2006:2514.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2.059
:1672-2779(2014)-02-0090-02
��张文娟 本文校对:贾同祥
2013-09-24)
山东省济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CC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