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途
——浅谈中医游戏及对中医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4-02-05 18:03姚洁琼杨莹骊翟双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李东垣李时珍中医学

姚洁琼 陈 光 熊 洋 杨莹骊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岐黄之途
——浅谈中医游戏及对中医人才培养的思考※

姚洁琼 陈 光 熊 洋 杨莹骊 翟双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医的继承与创新任重而道远,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尤为重要。本课题从寓教于乐角度出发,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游戏者体会各中医名家的成才之路。使游戏者在获得通过游戏关卡的快感之余,能够增加对于中医学的了解、产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培养对于中医学的热爱,从而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优秀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医学;中医人才;寓教于乐;游戏

中医学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以及养生康复等理论方法的一门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它有着传统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因此,中医的继承与创新任重而道远,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尤为重要。

1 目的及意义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玩游戏已经成为人们释放压力、放松身心的一大方式。因此,近些年来,有研究者提出一种寓教于乐的新方式——教育游戏,并认为它在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为教育游戏集知识性、健康性、趣味性、娱乐性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动作技能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寓教于乐的角度出发,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将游戏与教学有机结合,顺应了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毋庸置疑,通过游戏来宣传中医药、了解中医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遗憾的是,现存的与中医药相关的游戏却少之又少。因此,通过制作寓教于乐的中医药游戏,能够增加民众对于中医药的了解与喜爱,继承并发扬中医药文化,同时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创立良好的条件。

本课题正是从寓教于乐的角度出发,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游戏者体会各中医名家的成才之路。通过研读经典、抓方采药、跟师学习、临床实践等多个环节,使游戏者在获得通过游戏关卡的快感之余,能够增加对于中医学的了解、产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培养对于中医学的热爱,从而为中医学的继承与创新、优秀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实现方式

本课题从众多中医大家中选取了三位成才经历不同的典型人物,使游戏者在通过关卡之余,了解中医大家的成才之路。

2.1 李时珍 以李时珍少年时代随父出诊作为游戏的起始场景,让游戏者得知少年时代,其父对儿子的期望其实是考状元、做大官。十四岁时,李时珍中了秀才。但随后九年中,三次考举人的失败经历让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在接下来的关卡中,游戏者来到了太医院的场景之中。1551~1557年的这段时间内,封建皇帝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于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京。这期间,李时珍非常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全国各地的药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他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富典籍,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领域。在博览群书时,李时珍感其时代的中医脉学存有缺憾甚至谬误繁多,便依其父所著《四诊发明》及历史上其他多家脉论精华,于1564年编著成《脉诀》,即《濒湖脉学》。此书撷取明以前脉学之精华,说理透彻,形象生动,易学易记,因此流传很广,历来受医家推崇。在诊所的场景中,李时珍遇到了一桩桩、一件件药物误人的事情,这在李时珍的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使他萌生了重修本草的想法。经过长时间准备之后,李时珍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足迹遍及大山名川,倾听众人意见,参阅各种书籍,终于编成了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2.2 李东垣第一关为“少年风范”。李东垣祖辈家居河北,是有钱财的大户。他在年幼时,就与一般的小孩子不一样;等到他长大之后,为人忠诚守信,并且待人非常有礼貌,对交友也很谨慎。对于被人们公认的娱乐场所,楼台戏院,他也都没有踏入过。在书院的场景中,游戏者可以了解到李东垣曾学习《论语》、《孟子》、《春秋》等著作。他在住宅空地里,修建了一座书院,接待读书人。如果遇到生活困难用度不足的人,他总是尽力的去周济他们。遇到饥荒,老百姓大多流落逃亡它乡之时,他总是极力救济这些灾民,得到他保全活命的人很多。第二关为“拜师学艺”。李东垣的母亲王氏患重病,请了家乡好多医生,诊断治法众说不一,几乎吃遍各种方药,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日益加剧,最终还是死去。李杲因自己不懂医学只能眼睁睁看着亲人被疾病折磨而丧生,感到十分悲痛。从此,他发誓学医。李东垣求医心切,不惜远离家乡四百余里,挟千金拜张元素为师。张元素为了教会李东垣,亲自编写了《医学启源》等书。第三关为“行医生涯”。某年春天,一场瘟疫席卷了北方大地,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李东垣终于有了治疗的思路,使众人摆脱了疾病的困扰。后来,这个方子被人们刻在各个主要道路路口的木牌上,供患病的人们去抄用。第四关为“立说出书”。李东垣总结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编成流传后世的《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第五关为收徒授业。若干年后,王好古拜李东垣为师,向其学习医术。

2.3 皇甫谧以皇甫谧少年时代家道没落、迁居新安作为游戏的起始场景。皇甫谧小时候,过继给叔父,迁居新安。叔父、叔母很疼爱他。然而皇甫谧自幼贪玩,无心向学。到了十七岁,竟“未通书史”,整天东游西荡,叔母常常为他的前途而忧虑。后来经过叔母的苦心劝导,终于矢志苦学。皇甫谧四十二岁前后得风痹症,悉心攻读医学,开始撰集《针灸甲乙经》。皇甫谧总结、吸收《黄帝内经》、《针经》、《明堂纪穴针灸治要》等许多古典医学著作精华,对针灸穴位进行科学的归类整理。皇甫谧在四十六岁时已为名声鹤起的著名学者,此后多次被征召做官,皆不仕。此外,游戏者还将了解到皇甫谧的哲学观点——气是构成万物生命的根源,以及皇甫谧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

3 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思考

3.1 培养方式学校教育是当今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要途径。全国各地的中医药院校已经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医学子。师承教育也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形式。但是师承教育往往易受门户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承袭一家经验,不易接受其他医家、学派的学术经验和学术思想,难免有失狭隘,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方面的局限。其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完全受老师学术水平和临证经验的局限,从而导致培养对象质量上的参差不齐。

因此,学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结合则综合了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和长处,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的规范、系统、规模等优势,又体现了师承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独特性等优势,所以学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是培养中医名家的最佳形式。北京中医药大学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创建了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中医教改实验班。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师承教育。几年下来,培养了一批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临床实践能力过硬的中医学子。

3.2 成才方法

3.2.1 研读经典中医学悠久的历史积淀使得我们拥有了一大批宝贵的中医经典著作。许多中医大家都是认真学习经典、灵活运用经典的典范。张介宾精研《内经》,“以《灵枢》启《素问》之微,《素问》发《灵枢》之秘”,将两书合纂,编成《类经》。王士雄以《内经》、仲景学说为经,以叶天士、薛雪、陈平伯、余师愚等说为纬,汇集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温病学诸名家的主要学术观点,集其大成,编成了著名的《温热经纬》。在一项对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专家成才经验的研究中发现:名医推崇经典者比例很高,说明中医经典在中医人才成长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和重要性。

3.2.2 临床实践一方面,中医学是一门来源于实践、建立于临床实践基础之上的医学科学,这就造就了中医人才应该重临床实践、重经验积累、重专长发挥。另一方面,中医学以经验医学著称,没有广泛的临床就很难体会到中医理论的深奥微妙。而且由于中医经典语言精练、语义精深,但经典的精确性不够,对同一经文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学习时重在结合临床实践领悟。

3.2.3 重视国学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尊重中医学的人文属性,就必须加强国学教育,提高中医学生的中医人文素质,培育中医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有学者用“金字塔”模型来说明中医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塔基是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易学、儒学、道学、天人观、阴阳五行等人文内容和天文、地理、本草等自然百科知识,这两大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医学庞大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基础;中间是中医基础学科,如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塔尖是中医临床各科。由此不难看出中医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3.2.4 勤奋刻苦无论是浩如烟海的中医学经典著作,还是随时更新的最新医学成果进展,都需要中医学子勤奋钻研、刻苦学习。叶天士学医时,曾在十年之中先后从师十七人,闻人有擅长医道者便以医礼事之,吸取个人所长,刻苦钻研,终于成为一代名医,并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胃阴学说等著名的学术观点。陈自明怀着强烈的求知欲,遍行东南、索取方书,闭关静室、深入钻研。

3.2.5 医德高尚一方面,医德高尚对中医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强的重要性。因为医者只有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才会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求精的愿望,才有淡泊名利、一心求真的作风,才可能日积月累,成为学验俱丰的名医大家。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的目的之一——首先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有一定道德水准的、能够履行一定义务与权力的合格的公民。也正因为这样,医德高尚对于中医的成才才显得愈发重要。

[1]刘燕池,雷顺群.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1.

[2]周浩慧.教育游戏:一种寓教于乐的新方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8):1958-1959.

[3]黄晓燕,曹蕾.寓教于乐——初探游戏与教学相结合[J].南方医学教育,2011,3:42.

[4]刘英锋,查青林,黄利兴,等.对名医传承规律与传承模式研究的设想[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2):1070.

[5]季伟苹,黄素英,张挹芳,等.当代著名中医药专家成才规律浅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0):5.

[6]任应秋,裘沛然,丁光迪.中医各家学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83.

[7]刘松林,周安方,黄必胜,等.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成才经验分析及对中医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医教育,2010,29(1):15.

[8]王玉来,杜雅薇.从中医大家的成才之路看现代中医人才培养[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8):294.

[9]黄素英,王海丽,王春艳.从蔡小荪成才特点谈中医人才培养[J].中医文献杂志,2007,4:61.

[10]黄利兴,刘英锋,查青林,等.当代百名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调查[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2):89.

[11]田岳凤,张俊龙,王军,等.大众教育背景下中医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9):50.

[12]王键,黄辉.中医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三)[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3):192.

[13]黄利兴,刘英锋,熊兵,等.名老中医成才之路调查结果对中医成才的启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增刊:83.

[14]翟双庆,林建平,陈静,等.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几点看法[J].中医教育,2004,23(5):2.

The Roa d o f Qih uan g-Th e Combina tio n o f Game s an d t h e Cultiv ation o f Tale n ts o f Tr a ditio nal Chin e s e Me dicin e

Yao Jieqiong Chen Guang Xiong Yang Yang Yingli ZhaiShuangq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 edicine,Beijing,100029,China)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tinues to face arduous task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is verx important.From the point of viev of learning through plaxing,plaxers vill ewperience different roads to success of different famous doctors in the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rough role-plax.With the pleasant of plaxing the level,plaxers vill increase the understanding,become interested and cultivate a lov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is vill undoubtedlx lax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Learning through plaxing;Games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2.001

:1672-2779(2014)-02-0001-03

��杨 杰 本文校对:李宜放

2013-08-22)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No:201210026002]

△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李东垣李时珍中医学
解码李时珍
巧解心结换得“全福花”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浅析李东垣阴火理论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基于数据挖掘金代名医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用药思路探讨
中医学对痛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