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专业伦理内涵及培养模式探析

2014-02-05 17:42:50郭增波
职教通讯 2014年7期
关键词:伦理高职专业

郭增波

高职教师专业伦理内涵及培养模式探析

郭增波

目前,对高职教师专业伦理的涵义和培养途径还存在模糊认识,影响到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水平和整个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不断加强对高职教师理论涵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的培养,快速提升他们的专业伦理,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形势。

高职教师;专业伦理;内涵;培养模式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无论在规模还是数量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特别是在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除了借助于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扶持政策、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关心支持以及高职院校本身完备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外,还必须依赖于高职教育实施者——高职教师——的软实力即专业伦理素养。但目前,对高职教师专业伦理的涵义和培养途径还存在模糊认识,导致无法有效对高职教师进行专业伦理方面的培养,影响到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水平和整个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只有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不断加强对高职教师专业培养,快速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形势,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大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一、高职教师专业伦理的内涵

(一)专家学者对教师专业伦理概念的界定

对于教师专业伦理的内涵界定,大多数学者认为,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应该遵循的一套行为规范。如台湾学者吴清山将其定义为:“教师专业伦理系指教师专业领域中的一套行为规范,藉以规范教师执行专业时对其个人、他人及社会的行为,作用在于强调教师专业团体对其成员所进行行为规范,维持发展彼此间专业关系。”也有些学者认为,教师专业伦理是一种伦理关系。如罗昂将教师专业伦理概括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所必须共同遵守的、有利于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健康发展的、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关系总和。”也有的学者则认为,教师专业伦理就是教师应具有的伦理特性。如孙峰将教师专业伦理理解为“教师在其专业化的现实状况下,所必须具有的伦理特性。”[1]

(二)高职教师专业伦理的涵义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现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教育甚至普通高等教育的公共属性,而且体现更凸显服务社会的职能、更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队伍的组成更具开放性和教学过程更具实践性的特点:

由此可见,高职教师专业伦理必然不同于教师专业伦理。本人认为高职教师专业伦理是指为满足社会需求,实现服务社会职能,维护专业声誉,促进职业发展,高等职业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活动中,在处理与职业教育的责任者、组织者、专业活动的对象等相关利益群体及其成员关系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专业行为规范和标准。高职教师专业伦理是高职教师这个职业共同体的道德标准,它不仅关涉高职教师个体的伦理素养,还应体现高职教师专业共同体的伦理责任。

二、加强高职教师专业伦理培养的意义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高速发展,但急剧发展后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高职院校硬件设施的重视,往往忽略包括教师专业伦理方面在内的软实力的建设。因此,加强高职教师专业伦理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教师专业伦理培养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职教育具有道德实践性,要求高职教师除具有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有伦理修养,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现在高职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受到社会多元文化影响,大多没有树立坚定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情绪容易出现波动,而且部分高职教师出自非师范类高校,对高职教育缺乏深刻的理解认识。除此之外,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以前的中专、技校升格或者合并而来,这部分高职院校中的老教师以前一直从事中等专业职业教育,跨入高职教育领域后,固有的惯性教育思维和教学方式,在面对新的教育对象和教学任务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针对高职教师出现的上述问题,加强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势必会提高高职教师队伍的素质。

(二)高职教师专业伦理培养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专业化发展

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高职教师作为一个专门职业,要求其从业者不可忽视本身的伦理规范,对其专业伦理有自觉的意识和全面的履行。[2]因此,高职教师要成为高职教育事业中的“专业人员”,就需要不断生成从事专业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专业伦理。这样才能专业化地践行自己的职业责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加强高职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是高职教育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性的要求,将有力推动高职教育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高职教师专业伦理培养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高职院校的永恒追求。我们曾片面追求高职教育的数量而忽略其质量,甚至将实现教育的大众化与提高教育质量对立起来,在提升高职教育大众化程度的同时并未实现教育质量的同步增长。[1]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转入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突出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新阶段。真正能破解高职教育新阶段发展难题的根本因素是教育活动中能动的人的要素。因此,全面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伦理是保障和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

三、高职教师专业伦理培养模式

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对我国高职教育有重大意义,反观我国高职教师专业伦理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满足全社会对急需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我国的高职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加强对高职教师专业伦理的培养,就必须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指导理念。

高职教师专业伦理体现的是高职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既包含理论涵养,专业素质,还包含专业精神。因此,高职教师专业伦理培养也是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理论涵养,培养高职教师专业伦理

高职教师专业伦理中的理论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通用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文、史、哲、艺术、科学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二是专业学科的理论知识,就是高职教师任教某一学科时,对该学科内容所具备的知识。三是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方法论方面的知识。高职教师专业伦理要求每位高职教育的实施者都应当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

1.通过培训提高高职教师理论涵养。新进或新聘的非师范高校毕业的高职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心理学等有关知识的系统学习,上岗前接受培训可以完善他们的专业知能结构,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除职前培训,对高职教师进行及时必要的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也是加速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化进程的重要手段。高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有关教学、科研及其它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培训既可以在校内定期举行,邀请本学院名师或者校外知名专家学者,还应当鼓励老师接受国家或者省里组织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学习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的整体理论涵养、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精神,为专业伦理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2.鼓励专业探究提高高职教师理论涵养。高职教师专业伦理中的专业理论知识部分有学科专业理论和教学专业理论。除去参加上述的培训活动,鼓励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探究专业问题,能够提高和完善专业理论知识。

加大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掌握本专业的发展动态,为本学科的授课和科研提供保障。一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注意保持同其它兄弟院校、科研单位、企事业同行的联系,及时沟通专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捕捉本专业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二是注意总结教学经验,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索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改革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二)发展专业技能,培养高职教师专业伦理

高职教师专业伦理专业技能部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高职教育教育过程中的学科实践技能和教学实践技能。

1.顶岗实践提高高职教师学科实践技能。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教师要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学科实践技能能力。现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缺少学科实践技能型的教师,为了满足实践教学,除了从校外的行业企业大量聘请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外,高职专业教师需要到企业中顶岗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积累大量有用的实践操作经验,在实践中检验课堂讲授的专业学科内容的同时不断提高和创新专业学科理论,提高自己的学科技能水平和丰富自己的专业伦理。

2.掌握高职教师教学实践技能。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也是实现了教师职业目标的过程。因此,提高教学实践技能是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培养高职教师专业伦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高职教师具有非常的意义。一是高职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注意观察,了解高职学生特点;通过勤于思考,总结高职教学经验;通过善于研究,发现高职教学规律;通过实事求是,对学生因材施教,通过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技巧。二是通过发挥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功能,将高职教育教学经验直接传授下去,快速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技能。三是通过组织中青年教师说课和相互听课活动,提供大家相互交流学习机会,更好地克服缺点,学习经验,也能够快速提高教学能力。通过上述培养路径,能够加快高职教师专业化进程。

(三)提高专业精神,培养高职教师专业伦理

专业精神是主体对某种职业或专业内在主观的美好情感通过行为表现于客观的外在。专业精神关键部分是对职业或专业产生认同与承诺的意志的过程,是从业者的主观内在的活动,因为行为是意志的自然延伸。因此,为了有效提高专业精神,应当充分借助自我的内驱动力。

1.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社会上其他人对高职教育以及从事高职教育的人的看法,涉及政治地位、经济收入水平、社会受尊重程度等因素。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就能使他们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产生认同感和幸福感,提高专业精神。

2.提高高职教师的教育成就感。教育成就感是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影响学生发展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从教师专业成熟角度说,教师的教育成就感与其成就动机的强化密切相关。当高职教师形成较强的教育成就感时,他就感觉到自己是被社会所需要的,对社会是有价值的,就能激起内心对职业的认同和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深厚兴趣,对从事高职教育的信念也得到巩固。所以,教师的专业精神的发展是与教育成就感体验联系在一起的。

3.完善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但能够使学校管理有序,提高效率,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满意度、工作热情和对教育教学的忠诚。这些说明学校管理制度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成熟的影响。

4.加强高职教师的自我修养。在培育和发展教育专业精神过程中,一切外部条件的创造都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自身的修养。教育专业精神表现的是教师主体性价值取向,因而它与教师的主体努力分不开。高职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设计人生坐标,自我反省,加强修养,努力改造,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乐趣,实现人生价值,这是培育专业精神的关键所在。[3]

[1]章坤.高校青年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15-16.

[2]王京.论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建设[J].广西教育,2009(12):53-54.

[3]张家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1-9.

G715

A

1674-7747(2014)07-0069-03

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伦理现状调查及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zcj320)

郭增波,男,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金莲顺]

猜你喜欢
伦理高职专业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2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