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全程“教、赛”一体化课程改革研究——以“网络结构化布线”课程为例

2014-02-05 14:48颜正恕
职教通讯 2014年15期
关键词:个人赛布线竞赛

颜正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而竞赛恰恰是培养和检验高素质专门人才的不二法门。那么,如何将基于项目化的工学结合课堂教育模式与竞赛相结合[1],并将竞赛融入到普通项目中成为有机整体,则是一个亟需突破的难题。

一、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从人才培养过程看

从人才培养过程看,常将竞赛作为技能展示和部分教师课外指导能力的体现。学校缺乏通过竞赛进行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竞赛常常无法出现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因此,竞赛只沦为少数学生和老师的额外工作任务。[2]而参加竞赛的学生数量少,大多数学生游离于竞赛体系外,也达不到普遍性的人才培养的作用。

(二)从项目化课程教学角度看

从项目化课程教学角度看,竞赛常常脱离课程教学过程。目前的教学改革使课程教学和岗位结合较为紧密,但是,竞赛的作用常常被教师忽略,因此,无法发挥竞赛引领教学方式革新、教学内容前沿化的作用,无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普遍技能水平。

(三)从竞赛本身看

从竞赛本身看,因竞赛活动与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脱离,因此,无法实现全员参与。学生对竞赛活动缺乏积极性,参赛学生通过教师指定产生,对竞赛的意义和内容相当模糊,临阵磨枪仓促上阵。即使通过训练,基本具备了相关知识和技能,但竞赛讲究团队合作,这些平时缺少交流的选手之间缺乏默契的配合,也难以获得满意的成绩。此外,由于竞赛和课程学习两个体系未打通,参赛学生在竞赛方面花费精力过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全员全程化教赛兼容的课程教学模式

要破解上述难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全员全程化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并将其渗透到人才培养计划中。所谓“全程化”,是指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有关标准建立专业的标准,结合岗位需求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并形成各个课程的教学标准。同时,结合国际、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将竞赛内容分解到各个课程的教学内容中,使竞赛作为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将竞赛结果作为学生学习成果和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所谓“全员化”,是指学生、教师、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参与到竞赛体系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规划中来,形成学生参与竞赛、班班开展竞赛、教师参与指导、企业积极参与评价、学校提供软硬件配套的良性局面,实现“教、学、做、赛”的全面融合和统一。

三、全员全程化教赛一体的课程设计

本文以“网络结构化布线与施工”课程为例,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项目模块分解,为每一个项目设计教赛结合的实施方法和途径,从而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局面。设计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重定位、教学方法的创新尝试及教师学生的反馈基础上,结合社会相应岗位的要求,不断修改和完善竞赛模式,在保留个性化的基础上,更好地为课程改革和高阶竞赛服务。在具体的竞赛体系构建过程中,可以班内竞赛、班间竞赛、专业内年级间竞赛、省市竞赛选手选拔这个发展流程,将竞赛结果作为一种激励的方式[3],依据竞赛结果来选拔后备人才。课程涉及的主要技能考核内容有工程需求分析、网络布线工程的招标和投标、网络布线工程的设计规划、网络结构化布线工程的施工、布线系统的测试与验收等,具体的设计方案如下。

(一)网络综合布线需求分析项目

由于涉及的学习和考核内容多以商务分析、商务洽谈和相关文档制作为重点,在学习这些内容前,学生需要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传输介质、器材工具特性和市场情况,能够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材料、设备、人工的数量、价格、品牌和器材特性等方面的具体需求。由于学生对于综合布线各个子系统的了解程度有限,因此,本模块不涉及相关的设计方面的内容,而以经过规定和设计后的场景作为训练和考核实施背景。

针对这类项目或者学习任务,可以设置个人赛和团队赛的模式。个人赛的内容可以是采访计划或者提纲比赛、现场应变能力赛等;团队赛则可以为场景设计竞赛、视频质量竞赛、需求获取过程比赛等。比赛的时间和方式可以和学生进行协商,由于不同班级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不同,竞赛的类型需要进行有效选择。比如,采访计划比赛可以课堂训练的方式呈现,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实现对该项能力的评价目的。

具体实施中,多采用上台介绍相关场景、计划或者作品的方法。评价的方式主要是每组选出的代表组成专家评价小组,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上台展示的选手进行评分。由于学生评价会带有个人喜好,因此,主要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学生的评价权重建议不超过50%。

(二)网络布线工程的招标和投标项目

建议以实际的招投标项目为实施场景,为小组分配相关角色(招标方、投标方、专家组和有资格实施招投标的服务方),不同角色需要自己完善开展招投标活动的所有资料。教师只负责告知需要的材料,而材料样本、制作方法和实现标准则由学生自己制定。因此,竞赛可以按照模拟活动的实施过程分步设计与实施。比如,材料制作赛,分个人赛和团体赛,由材料错误最少、最符合实际者获胜。相同角色的小组可以推选出代表,在一定的场景下进行竞争。在招投标活动中,投标方各显神通,在专家组、招标方和教师的评价下,中标的小组则为胜者。而随着单层单房间、单层多房间、多层多房间和多楼多房间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滚动提升化的训练,每个小组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可以实施多轮的竞赛。

(三)网络布线工程的设计规划项目

这个模块侧重于对整个工程的把握,选手能够根据前述获得的需求进行有效分析,并能设计和填写标准有效的工程表格和文档,在获得建筑物平面图的基础上,为客户量身定制布线位置、数量、设备选型、材料用度及工程预算等方面的内容。所设计的方案必须满足科学性、实用性、实效性、高性价比、可靠性等方面的原则,对设计者提出了较高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本项能力为高阶工程师的入门技能。

考核模式建议采用个人赛方式,这样能够更好地体现个人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考题分为命题型和自由发挥型。命题型由教师提供场景、图纸和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标准题型,即设计填写规定表格、报告和绘制标准图纸。自由发挥型则由扮演客户的组随机在网络上找相关信息和资料形成较为完整的需求,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决定是否附带需求分析报告,参加竞赛的人员采用两人淘汰制,即随机产生的两个学生进行PK,胜者进入到下一轮,再在下一组随机进行两人匹配,直到最后胜出者产生。这样,使大部分同学经历了至少一轮以上的重复训练,不但有难度而且带有很强的实效性和随机性,能真正考核学生的能力。

(四)网络结构化布线工程的施工、测试与验收项目

该模块可以实施除了个人赛、团队赛以外的挑战赛。首先设定考核题目和模拟场景,实施个人赛决出冠军、亚军和季军,其他选手根据个人的比赛成绩转化为该项目评价分数。在课堂竞赛结束后,其他选手可以在一段时间后根据个人学习程度,提出与冠、亚、季军在课后开展挑战赛。在比赛方式中,其他选手可以通过向个人赛冠军进行挑战来获得竞赛积分的提升。本项比赛需要选手将个人赛的积分作为参赛的一个条件,挑战第一名需要个人赛获得的50%积分,第二名需要40%积分,第三名需要30%积分,挑战失败将失去这些积分,获胜则加倍给予相应的积分。而被挑战者则根据之前排名分别被扣除10%、20%和30%的分数。

(五)班级间、年级间、系部间竞赛

除参加固定的班内竞赛,还可以选择具有完整前后联系的课程内容,由相关教师设计不同年级间的交流竞赛。虽然低年级在个人赛中会有一定劣势,但开展的团体赛可以由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因此,仍可以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

四、全员全程化教赛一体的课程实施方案

学生分组后,由相关教师选择相应的组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可采用如下两种模式开展年级间竞赛。(1)混合赛模式,即各组完成培训并对竞赛规程、内容和方式都有详细了解后,选择合适的时间在固定命题下开展竞赛,按照竞赛的结果排定名次。(2)分组对抗赛,即整个竞赛分成三个类型的大组,分别为高阶组(带队教师认为所带团队中最强的1-2组)、中阶组(带队教师认为有希望可以升入高阶组进行比赛的队伍)、低阶组(带队教师认为这些组仅能够完成基本任务,知识技能水平与高阶组有明显差异),每组可以决出冠军。竞赛过程采用进阶赛模式,即低阶组的前三名升入中阶组,中阶组的前6名可以升入高阶组,最后决出高阶组的冠军,从而为参加高水平的省市或全国竞赛储备人才。

对于不同专业但选修相关课程的学生也可以开展竞赛,即开展系内或者系间的竞赛,竞赛可以参考班内和年级间的竞赛模式和流程。这主要针对部分综合性竞赛项目。如浙江省程序竞赛,由于题目为英文,而不少编程能力强的选手外语水平不够,因此,往往在组内增加一个外语专业的选手。为保证整组的参赛水平,在平时的竞赛中就可以物色外语强且有兴趣进行计算机方面学习的学生,通过平时的训练和磨合,加强组内成员的外语和计算机综合水平。

校内的竞赛则由学校统一组织,活动形式主要以学校技能节为主。技能节是一种全校性的竞赛活动,学校往往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从而鼓励学生向更好更强的准职业人方向发展。通过举办技能节以后学生的反馈来看,不少学生全凭兴趣报名,导致竞赛项目超出自己可承受的能力范围,最终放弃比赛的情况。因此,在课堂内、班级间、专业间、系部间长期、全程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做、赛”一体化竞赛,将会使学生受益良多。一是学生不会畏惧比赛;二是对自己的兴趣能力知根知底[4],三是避免了恶意报名的情况;四是对岗位要求有了提前认识并能快速进入职业角色。

由此可见,课程教学和竞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上紧密结合,不仅创新了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竞赛的设计和实施更加人性化、全面化和规范化,而且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方面,丰富了高职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1]关伟,赵延廷,董诗琪.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5):99-100.

[2]于芳,陈兵.“以竞赛促学风,以学风促就业”的探讨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4):121-122.

[3]陈叶芳,李纲,陈华辉.以竞赛培养模式推动理工科程序设计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0(13):39-42.

[4]马建荣.以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4):121-123.

猜你喜欢
个人赛布线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摆脱繁琐布线,重定义家庭影院 Klipsch Reference Wireless 5.1
卫星固定站集成布线方案的优化设计
创新思维竞赛(3)
历届全国个人赛男子冠亚军经典对决谱(Ⅱ)
历届全国个人赛男子冠亚军经典对决谱
创新思维竞赛(6)
赵鑫鑫先负王天一
2013年“石狮爱乐杯”全国个人赛6局
2012综合布线不给力的背后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