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刚 田志逢 赵克芳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教研室,漯河462000)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功能的学科,与医学各科联系密切,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何搞好人体解剖学教学,为学生学习后续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和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解剖学知识基础,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几年来,我们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胜任临床工作需要为教学目标,将解剖教学与临床应用恰当结合,在扎实地掌握解剖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运用解剖知识来分析认识疾病,以临床应用来促进解剖学习。实践证明,这样做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我们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要想在教学中做到将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就需要解剖学教师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为此,我们在教改项目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人体解剖学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专门明确解剖学教师去临床进修学习规划,定期安排教师去医院各科进修学习,增加他们的临床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丰富教学内容。我们还定期邀请附属医院的临床专家针对人体解剖教学中的某一章节内容进行专题座谈,来加强解剖学教师与临床医生之间的知识经验交流,促进解剖教学内容更紧密地结合临床实际,优化教学内容,更好地为临床工作服务。我们还鼓励教师学习如 《临床解剖学》、《解剖与临床》等书籍与资料来积累解剖理论与临床结合的知识点。经过多方努力,我们已经整理出教学辅助资料《临床常见病例解剖学分析》,按照人体各系统进行整理,收集了临床常见简单病例125例,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师授课安排,恰当地选取应用。此外我们在任课教师内部,建立定期集体备课制度,发挥临床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教学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进入基层医院从事临床工作,故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的高素质的实用型临床医生。因此人体解剖学授课内容应强调实用性,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对于临床常见病和常用手术相关的解剖知识要精讲、细讲,而一些专业性过强和临床涉及较少的知识则少讲。例如依据Glisson系统划分肝的分叶与分段这部分知识,由于其主要为临床外科进行肝叶、段切除所用,专业性强且不易记忆,我们将其列为选学内容,而临床疾病涉及较多的肝外胆道这部分知识,则从组成、位置、结构特点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做重点讲解。通过结合临床实际优化教学内容,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做到重点突出,不仅减轻了教学负担,还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人体解剖学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医学基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尽快适应医学实践,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参照国内外解剖学教学的先进经验与方法,我们教研室在解剖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做法:
3.1 结合解剖学知识特点进行理论和实验教学 解剖学是形态学,形态学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观察,强调直观性,要多看、多摸。即多看尸体标本、模型、图谱和挂图,多摸标本、尸体、模型,达到文字、图谱与标本的相结合,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化。标本与尸体对于解剖学是特别重要的。学习时,如果纸上谈兵,单从理论上或图上来解释,很难达到认识人体形态结构的目的。因为任何生动的描述、精美的图谱、挂图都不能代替直接的观察,特别是对尸体标本的观察。我们治病的对象是人,而且是活生生的人,对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位置毗邻不在尸体上学好,在应用到活人身上时,就会感到困难,甚至犯不应犯的错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据课程标准,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经教研室集体备课、试讲等环节后认真进行理论授课。我校生命科学馆拥有四个人体标本展厅,展示各种标本3000多个,拥有现代化实验室6个,存放有足够教学需要的标本、挂图、模型、教学视频等,拥有人体标本制作研发中心一个,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快速制作适合授课需要的标本,依托生命科学馆进行实验授课,充分调动所有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图片、视频、标本、挂图、模型、尸体等教学资源,进行高质量的授课。
3.2 解剖学教学与临床应用相结合 分析临床常见操作 (肝脏触诊、心脏听诊、胸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心肺复苏术等)涉及的解剖学知识,优化教学内容。如讲到胸壁时,理论课上精讲其结构特点、体表标志、层次关系,实践课结合胸腔穿刺术让学生在标本上进行穿刺点的定位,观察穿刺层次结构;结合心脏听诊让学生在标本上进行胸壁触摸,辨识肋骨和肋间隙,心脏听诊部位的定位。实践证明,理论课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实践课学生动手主动性空前高涨,通过课后测验,学生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3.3 病案导入与解剖讨论相结合 在解剖教学中实施病案教学法,通常在授课前针对所讲内容,介绍1~2个短小病例,并在给出明确诊断前提下,向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精讲病例涉及的解剖学知识,然后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解剖学知识分析解释其临床表现。我们采用该方法后,在学生中反响强烈,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堂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4 利用第二课堂 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学完人体解剖学课程后,招收一些对解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解剖学兴趣小组。该组学习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课,讲授解剖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和前景,结合临床常见病例讲授这些病例的解剖学分析。另一部分为操作课,主要利用大体标本、参考临床简单小手术进行解剖操作,具体操作步骤参考手术步骤进行。通过对近两年75名学生的培训和调查,学生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我们也体会到,第二课堂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尸体资源,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激情,对巩固解剖学教学内容,解剖学教学和临床应用的恰当结合,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近两年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64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98%的学生反映,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恰当融入其临床应用,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巩固和提高教学效果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为下一步学习后续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及将来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结合临床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能够使相对枯燥的解剖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还能锻炼学生从解剖学角度去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这同我们目前提倡的培养实用型高素质医学人才是相适应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继续充实和丰富这一教学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