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修
01关于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
袁崇修
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他们普遍存在着生存压力大,生活水平偏低,心理负担重,生活缺乏照料,安全隐患多,看病问题较突出等诸多问题。我国农村传统的供养老人方式——家庭供养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何完善和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已然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一)建立农村老年人组织,为留守老人筑“新巢”。引导有条件的村委会提供活动场所,政府适当扶持,成立老年人互助会等组织,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组织留守老人互相帮助,克服一些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强化家庭养老功能,为留守老人搭起亲情沟通“桥梁”。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完善之前,传统式家庭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有效形式。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尊老爱老方面做得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大力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批评。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三)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养老制度和养老金补助水平,让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享受基本生活保障,从经济上逐步保证老年人达到一般生活水平。其次是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不断提高养老水平。
(四)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引导村民自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另外,重视农村幸福院项目建设,加大投入,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聊天娱乐场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留守老人老有所依,享受到生活乐趣。
(五)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留守老人大多体弱多病,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广西灵山县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得到较多的费用报销,而村级的门诊费报销比例低,因此要加大政府投入,不断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和报销标准,提高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村级门诊费的报销比例,切实解决他们看病贵的问题。
(六)积极发展地方企业,就地吸收、安置地方富余劳动力。通过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大力发展地方企业,就地吸收、安置地方富余劳力,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减少空巢老人及家庭压力,形成良好的社会家庭基本形态。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民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