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科技与教育处 金 勇
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关键是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科技与教育处 金 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土地问题上要长期从紧过日子。土地要素制约是我省一个硬制约,不管宏观调控的强度与否,都可以很明确地讲,过去那种放开手脚用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面对我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禀赋不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矛盾,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努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尽可能少的土地资源投入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近年来,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中,虽然通过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已经明显提高。但是,客观地说,目前的土地资源配置实际上还是一个计划配置制度,政府通过规划、计划、指标、用途管制和行政审批等手段掌握了土地资源的配置。
提高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节约集约水平,是要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精辟地指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性作用就是让价值规律、竞争和供求规律在土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优势在于,作为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价值规律,具有通过市场交换形成分工和协作的社会生产的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激励先进、鞭笞落后的优胜劣汰机制,通过市场价格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的机制,从而可以引导资源配置实现以较少投入取得最大产出的要求。
不可否认,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当中存在的利用效率低下等突出矛盾,或多或少与政府对资源配置干预过多和干预不当、市场功能发挥不够有密切关系。在现阶段,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要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用好行政手段的同时,更多地使用市场化手段,发挥好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价格是扭曲的,资源配置就会失去正确的导向,配置的结构就不合理,效率就不高。只有当价格是合理、有效、灵敏的,资源配置才会结构优化和效率提高。多年来,我们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社会发展所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较高,价格扭曲是一个重要原因。价格扭曲的原因就是政府过多干预资源的配置。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要管住政府“有形的手”,发挥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
(一)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把该减的事项、环节、层次减下来,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凡是市场能有效调节的就交给市场、凡是社会能有效治理的就交给社会、凡是基层更有利于管理的就交给基层、凡是政府的服务监管职能要确保到位,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实现“三个大幅度减少”: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大幅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和干预,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要素价格的干预。
(二)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制度
对保留的行政权力,按照“权力从哪里来、权力怎么用”的要求,认真分析这些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并通过优化职权配置、界定职权边界、公开职权运行以及完善职权监管,明确权力清单,严格限制行政权力,依法行使权力。
(三)加快行政审批的“一张网”建设
按照提能增效的要求,加快开展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网上公开、网上服务和网络互联“六网”建设,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网上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全透明行政审批服务,实现高效审批。
土地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国家严守耕地红线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实行建设用地总量、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令性计划,新增建设用地的供给量具有明显的制约和刚性,供给价格弹性很小,不可能随着价格波动而明显变化。在当前土地管理制度框架内,要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就要大力推进土地市场化配置改革。
(一)“新增建设用地”要以严控增量为导向,实行竞争性分配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通过控制增量来逼存量,引导需求面向存量,盘活存量用地,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效率。加快形成“重点项目点供、增量指标按效分配”的土地配置机制,增量指标竞争性分配,用地指标要向亩产水平高的市县和项目倾斜,进一步突出效益导向和功能导向。
(二)“低效利用土地”要以亩产效益为核心,推进二次开发
建立单位用地销售收入、应缴税金、工业增加值等“亩产效益”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实行低效用地退出机制,实施差别化政策引导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向高效益、高产出、高科技企业聚集。目前,土地资源闲置和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并存。要依法合理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对原有土地使用权人的合理补偿,建立退出低效土地公开交易市场,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显化土地价值,实行公开交易。开展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征收制度改革,按照亩产税收等产出率、贡献率实施差别化税收减免制度,增加低效用地持有成本,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三)“集体建设用地”要以同权同价为基础,进入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选择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盘活农民财产。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以市场推动方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民自愿复垦,指标统一加以收储、有偿使用,推动空间换地。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能片面强调市场的作用,两者不能偏废。要进一步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体系建设,真正做到“用制度说话、用机制配置、用刚性约束”,促使资源粗放利用得到有效改变。
(一)强化土地规划刚性制约
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开发区园区规划、交通水利建设规划的衔接、强化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的控制,防止建设用地无序扩张。
(二)改革出让金收缴制度
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改变目前出让金收缴的方式,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防止政府的“卖地冲动”和“扩张惯性”,做到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同步。
(三)推进耕地保护的补偿机制建设
逐步建立反映要素稀缺程度和环境治理成本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工业、城镇向未利用地、劣质农用地等区域集聚,减少对平原优质耕地的占用。探索建立以基本农田保护补偿为主的耕地保护利益调节机制,调动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四)完善土地供应政策
积极探索差别化供地、地价政策,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逐步扩大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和各类社会事业用地的有偿供地政策。在保持50年工业用地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建设期、投产期和剩余年限使用期,对工业用地进行分阶段弹性管理。完善建设用地加快开发利用的激励约束政策,强化对产业用地开发利用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