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刘富
基层管理 顶层设计
□ 文/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刘富
解决管理粗放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标本兼治。治标,就是当下碰到什么具体问题就解决什么具体问题。治本,就是要从基础管理入手,扎扎实实地推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实现这一目标同样需要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的顶层设计。
本期案例提出的“只有将管理工作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深度融合,让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地,才能促进企业整体效能的提升,推动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而要想管理落地,则需要企业管理者深入一线,多接地气”的观点非常值得在此一议。
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CEO的前美国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在其管理学经典著作《赢》中说到:“企业管理层需要打破常规,他们必须创造一种氛围,让员工们体会到,在探讨企业价值观的话题上,贡献自己的才能是每个人的责任。”因此基层管理也要有顶层设计。基础工作是以质量、计量、标准化、制度、流程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着力点,就像案例《“无漏项”管理解决实际问题》介绍的,管理讳忌情绪化影响,设计者希望把权力关进制度、标准的笼子。“要帮助员工走过管理新模式的适应期。”志不求易,事不避难。顶层设计者带队,多次大范围地走近班组,调研座谈,广开言路。完善、改进、培训、推广,找准靶心,环环相扣,精准发力。与此同时,为了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无漏项管理首先在两级机关推行。设计者将各项工作都纳入了无漏项管理。并根据业务指南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要求完成日常工作的办理和指令信息都要在无漏项管理系统中完成上传下达。
再好的管理制度都需要人来执行,这样就需要从上而下的执行力。通常从管理角度来说,企业中处在各层级的成员都有着不同的主体责任,高层管理者关注于做正确的事、中基层管理者关注于正确的做事、基层工作者关注于把事做正确。
从层级管理讲,基层管理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处在管理网络的最末端,他们不是官,没有官位和特权,却负有特定的管理职能和特殊的管理责任,身份既特殊也尴尬。作为兵头将尾,也许他们有某个头衔或某种身份,却又跟普通工人一样,承担着具体的工作和劳动任务,没有任免、赏罚权,却又要行使管理职责,无论在身份上还是待遇上,他们都是最接近普通人的一群管理者,却又是基层班组的领头人。
因此,在完成了顶层设计后,执行力的提升应该是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事情,而不只是少数管理者的专利。执行力就是企业中间层理解并组织实施的能力。相对于决策层定位于“做正确的事”来说,作为执行层的管理者的定位应该是“做事正确”;相对于操作层员工“做事正确”的定位来说,作为执行层的管理者的定位又应该是“做正确的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基层管理人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