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普法工作的特点及应对

2014-02-03 21:52:28方添智福建省厦门市司法局
中国司法 2014年4期
关键词:普法传统媒体受众

方添智(福建省厦门市司法局)

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 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网民越来越多、手机用户越来越普及、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媒体对现实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是否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普法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本文拟对新媒体在普法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分析新媒体普法工作的特点,并进而讨论新媒体时代普法工作的新要求。

一、新媒体在普法中的应用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其外延在不断扩大,其形态在不断发展。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传播成本低、检索便捷、互动性与个性化强、覆盖面广等特征,对现实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在普法工作中,新媒体的应用呈现出多样化并不断推陈出新,例如以手机为载体产生了手机短信普法、手机游戏普法、手机二维码普法、微信普法等形式,从目前来看,新媒体在普法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各类门户网站。网站普法不仅可以发布关于法制宣传教育的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而且可以作为人们互动交流的平台,具有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特点,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开展普法工作优势明显。目前,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各级普法网站和政府网站、知名商业门户网站等大量的门户网站都在积极开展普法工作,这类网站数量庞大,充分发挥了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的优势,在开展全民普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2、微博、微信。利用微博和微信公共账号进行普法也称“普法微平台”。通过微博、微信可以每日即时推送图文法律新闻资讯和信息,让受众在第一时间知晓最新法律动态,也可在微平台上与受众互动,对当前公众的需求及时作出反应;受众通过微平台还可以链接普法网数据库、官方微博,实现了普法、在线服务、资料查询、学习交流于一体,形成了参与性、互动型的普法模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仅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以单位名义在新浪、腾讯等网站开办的官方微博就已超过1000 余家。去年7月,以全国普法办公室官方网站名义认证的“中国普法”官方微博在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三个网站同时开通上线,仅仅6个月,粉丝数量已超过150余万,其中,仅新浪平台就有粉丝100万。而随着微信的普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普法也已悄然兴起,并成为广受欢迎的普法新形式。

3、手机二维码。通过在普法邮品、普法报、普法书签、普法卡片等各类普法资料上加印手机二维码,社会公众随时使用智能手机照片功能对“二维码”进行拍摄扫描后,便可以自动连接网站,读取法律知识、文字图片等普法信息。二维码具有信息存储量大、便于推广的特性,普法机构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传递更为便捷,既有效提高了普法宣传的成效,又避免了以往发放书面宣传材料所造成的浪费,目前在普法工作中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

4、手机网络游戏。在手机网络游戏中融入普法知识,并采取线上答题、线下竞赛循环对抗的形式,达到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的普法效果。游戏选手既可以与系统对战,也可选择对手PK,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法律知识问题,答对加分,答错扣分并显示正确答案供学习记忆,系统自动统计每位玩家的累计得分情况,并根据积分情况给予适当的金币、免答权等奖励,以激励玩家参与。一些普法机构已经开展了手机网络游戏普法,截至去年底,我国手机网络游戏用户数已达2.15亿,面对着如此大规模的手机网络游戏用户,手机网络游戏这种新的普法形式将成为新媒体普法的重要形式。

5、其他。新媒体普法还包括博客、短信、电子邮件、QQ以及商业楼宇视频、卖场终端视频、公寓电梯视颇、户外LED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它们在普法中发挥了便捷、高效、形象生动、节能环保等优势,尤其是通过在公交移动视频、超市医院楼宇视频等播放普法动漫、普法微电影、普法讲座等形式,可以将法制宣传教育内容更形象、更生动、更立体地展现在广大群众面前,同时可以连续滚动播放,内容更换便捷,充分利用了新媒体节能环保、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吸引眼球、受众面广等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宣传教育方式的创新,各种新媒体普法形式将不断出现,新媒体普法的作用将不断得到体现。

二、新媒体普法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普法相比较,新媒体普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充分认识这些新特点对于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和优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法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互动性更强。新媒体普法不同于以往向受众简单传递法制宣传材料的情况,人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或提出法律需求,微博、微信等普法形式构建了参与性、互动型的普法模式,同时普法机构充分调动各种手段,以满足参与者的法律需求,普法机构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更强,良好、和谐的对话机制在潜移默化中给受众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诲,普法工作已由传统上的单向宣传逐渐向宣传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发展。

二是覆盖面更广。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5.8%,其中手机网民达5亿,网民、移动电话用户群数量庞大、而各种公交移动视频、楼宇视频也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新媒体为法制宣传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途径,普法工作的覆盖面更广。

三是内容更丰富。新媒体普法可以达到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海量”普法信息容量。例如通过微信群平台,将粉丝发来的信息逐一罗列,互动答复,并通过链接普法网数据库、官方微博,网友点击进入后即可读取更为全面的法律法规内容、工作动态等,扩增海量的普法信息容量。而这种丰富的信息量能让群众在无需付出太多精力的情况下就可获得。

四是实效性更强。相对于制作周期长、形式较为固定的传统媒体,新媒体反应速度更快,能够对当前公众的需求及时作出反应,甚至达到“实时”普法的效果,实用性、实效性都较强。例如利用微博、微信每日即时推送图文法律新闻资讯和信息,可以让受众在第一时间知晓最新法律动态,了解紧贴其生活实际的法律信息。又如在普法邮品、普法卡片上加印普法二维码公众账号,群众扫描微信后可及时收到最新动态信息。

五是形式更活泼。有些传统的普法模式存在着形式简单、语言生硬、不求沟通与对话的问题。在新媒体下,普法机构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积极使用网络流行语普及法律知识,推出了“元芳你怎么看”微博专题,对百姓法律问题实行精准式普法,借助“@朋友”、“#话题#”等微博功能,主动向提问群众发布法律讯息,以活泼多样的形式解决了传统普法模式的缺陷。

六是影响更深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促使各种社会资讯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和形式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接收,甚至很多资讯经二次加工后再次流入社会,影响力经久不衰。越来越多的资讯第一时间被传播开来的载体已经不再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而是通过网络微博、手机短信等方式,也有很多资讯早已淡出传统媒体的关注视线,而在新媒体上却仍然持续发挥着其对社会的影响力,新媒体的应用使得普法工作的影响更为深远。

三、加强新媒体普法工作的应对策略

新媒体对普法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各级普法机构必须对新媒体普法工作有充分的认识和积极的应对,才能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普法中的作用和优势,努力开创普法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继续做好以宪法为核心的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要认真贯彻习总书记的要求,积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让宪法家喻户晓,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宪法家喻户晓”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互联网的高普及和广覆盖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现实可能。要把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法治建设资讯、热点社会问题法律解读和法治舆论引导等作为新媒体普法的日常项目,最大限度地提供法制宣传教育资讯,最大限度地传播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

二是要注重引导形成法治舆论的正能量。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是线性的一级转播方向, 就是从传者到受众这样一个途径,而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过程中, 一旦原创性的普法微博、微信被受众接受并转发时,就会发生了二次甚至N次线性传播,其受众对象成放大状态。普法机构在利用这种强大传播功能的同时,应同时注重对舆论力量的引导,要秉持法治精神和专业品格,对于社会上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涉法案件事件、涉法观点等,运用法律知识和法律原则进行准确解读,及时解读,以案说法,就事论法,形成正面和专业的舆论强势,并通过互动关注受众的情绪,把社会舆论引导到理性、法治的轨道上来,形成强大的法治正能量。

三是要整合资源形成普法集聚效应。要做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资源整合,将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集中在一起,与新媒体的渠道多元化、受众广泛、时效性和互动性强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和资源集聚效应。要做好不同新媒体之间的资源整合,形成多维度的普法格局。比如可以将专门的普法网站与官方微博进行绑定,及时在微博平台上刊登和推送官网上更新的信息,形成两者的交互性。

四是要创新宣传教育方式。要根据受众对象的心理需求,将法律法规进行“软化”处理,如针对文字枯燥的或不能查看文字的情况,可以制作语音微博,让受众随时随地收听;在制作动漫、网游、公益广告时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生动而有技巧的讲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引导受众增强法律意识;在法制宣传日、宣传月、送法下乡等特定时段,可以设置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互动环节,吸引受众关注。

五是要强化宣传人才培养。要着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媒体普法格局的数字化宣传队伍,培养一批懂得数码工具使用、熟悉多媒体技术、善于引导网络舆论的宣传人员,使他们能够运用新技术编撰文字、拍摄图片、录音、制作视频,并借助新媒体的便捷属性发挥宣传报道功能。

猜你喜欢
普法传统媒体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普法
普法
普法
普法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