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求发展

2014-02-03 15:32主讲人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质监局局长曾焕强
中国质量监管 2014年9期
关键词:质监稽查特种设备

主讲人: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质监局局长 曾焕强

近年来,温州市龙湾区质监局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这一主题,服务企业,保障民生,得到了上级领导、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2010至2013年连续4年荣获温州市质监系统先进单位;2012、2013年成功创建区级、市级文明单位,也是全区唯一一家连创成功的单位;2011年荣获浙江省质监工作创新先进集体;2012、2013年质监审批窗口连续两年荣获“区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

创新质监队伍管理模式

经济发展,人才先行。只有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作风务实的质监人才队伍,才能推动我区质监事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龙湾经济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我们一是突出网格组织的优化,争取新设永兴质监所,于2014年3月正式挂牌。同时,增加人员编制,壮大了我局质监力量;与6个街道联合发文,实现网格化管理,强化“三员”队伍建设。通过与街道、村居、企业沟通,建立“三员”队伍名单,要求三员按照片区配合分局落实调查摸底、巡查、执法等各项工作。二是突出站所能力的优化。把文明规范质监站所创建活动与行风评议“回头看”结合起来,提高基层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质量服务能力。通过对每人的形象仪表、工作业务、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基层站所年度考核中,使全体工作人员的效能形象得到极大的提升。三是突出惩防架构的优化。在永中、状元等2个质监所、1个稽查大队及其辖区内的企业设立10个效能监察监测点,以基层站所为基本点并将监察网络延伸到企业。通过挂牌及设置意见箱,及时收集企业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企业和群众的监督。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惩防体系建设要求,进一步健全惩防体系建设,在原科级干部个人廉政信息的基础上,延伸到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做到全局个人信息有痕迹、有记录、有依据。四是突出道德讲堂的优化,2012年至今共开课12次。道德讲堂因特色鲜明,得到市、区文明办领导的高度赞赏,被列为全市文明创建的典范,系统同行、文明创建单位等纷纷前来观摩取经。

创新“质量强区”工作机制

围绕发展这一主题,我们深入推进质量强区战略,积极开展综合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等方面工作,诠释质监服务内涵,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为了强化政策引导,我区于近几年陆续出台了《龙湾区加快建设质量强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龙湾区服务业重点企业认定办法和扶持政策(试行)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不断加大品牌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区长质量奖的评审名额由2个增加到5个,并将“首席质量官”和“质量工程师”列为区长质量奖的申报条件之一,旨在激励广大企业增强质量意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各项政策制度的出台,为质量强区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明确了目标任务。

同时,我区强化经费保障,不断加大对质量强区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把“国家质量奖”的奖励额度由3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市名牌产品、市知名商标”的奖励额度由2万元提高到3万元;增加了“境外注册商标”、“标准创新奖”等23个奖励项目,总奖项达到53项。区财政每年预算安排800万元用于质量强区建设奖励,重点用于品牌创建和标准创新奖励,有力助推了全区质量与品牌建设。2012年、2013年用于品牌奖励和标准创新奖励的专项经费分别达193万元和232万元,奖金额度还在逐年增加。

为了强化基础建设,我们通过首席质量官、标准、计量等知识培训,加强企业质量人才的建设,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通过结队帮扶、上门服务等方式,重点培育全区的优势行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增强名牌培育后备力量;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品牌创建的政策倾斜,在名牌产品申报中,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企业取消产值限制要求,对市级科技进步奖的企业降低产值要 求。另外,我们还通过开展自行车环区宣传活动、进社区咨询服务活动,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制作宣传视频、资料发放等多种形式传播质量文化。

我们强化标准创新,始终注重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的协调统一发展,大力抓好以标准创新和标准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块状产业,指导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和标准话语权,并对2013年度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的5家企业给予33万元的奖励,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开展标准创新工作的积极性。截至2013年,全区共有34家企业参与制修订了112个国家、行业标准。

此外,为了强化绩效考核,区委区政府把“品牌创建水平”指标纳入各街道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加大考核的分值比重,由25分提高到35分,增强各地创牌的积极性。深化实施品牌创建工作,分解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工作任务目标,激励各街道做好创牌企业的培育和帮扶工作。

创新特种设备监管机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种设备安全问题形势严峻,监管量大面广而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探索科学、有效、便捷的监管模式,已成为当前化解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大胆提出了“特种设备使用标准化安全管理”的工作概念,并于2013年进行了积极摸索。

我们一是创新模式促监管,探索创新将标准理念引入特种设备管理,率先在合成革行业试点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标准化建设,设置特种设备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岗位职责、安全操作规程、使用管理、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等9大项内容,并进行考评。指导企业在醒目位置悬挂特种设备分布总平面图,车间设立安全操作规程示意牌和特种设备公示牌,便于企业自查自纠和监管部门执法检查。

二是邀请专家促指导,我局全程派出安全监察技术人员对试点企业进行指导。同时,特邀市局特设处领导、市特检中心专家对两家样板企业进行考核评审。在专家的认真点评和悉心指导下,企业不断完善特标建设,并最终通过验收,成为标杆样板企业。为了更全面地指导企业,我局成立了特标专家小组,为我区合成革企业提供管理标准、技术操作等咨询,加速推进我区特标工作。截至2013年底,65家合成革企业完成特标工作任务。

三是完善机制促规范,指导企业转变安全管理模式,建立以法人代表为首、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逐级分解安全责任的三级特种设备监管网络。指导企业完善特种设备档案机制,按“一台一档”标准,收集、整理、建档、上传、保管特种设备档案职责。加强通报机制,把周边地区发生的惨痛事故及时向内企业通报,让企业引以为戒,落实主体责任。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制度实施以来,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率,隐患整治率达90%以上。

四是落实监督促长效,建立三级安全检查制度,重点检查车间主任、安全管理员、厂部组织(以法人为主)安全检查记录,实现“查找-发现-整改-查找”的闭环整改管理,促进企业安全监管观念从“要我抓安全”向“我要抓安全”转变,使安全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标准化的创建过程,实质就是一次全面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也是一次危险源辨识和监测监控的过程,更是企业全员参与风险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它是一项长期持久性的内部工作,也是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深化与发展。

创新稽查监管模式

我们通过构筑大稽查体系建设,成立永中稽查中队和状元稽查中队,提高稽查执法效率,稽查打假工作在全市质监系统中连续4年名列前三。我们的具体做法包括:

建立核心指挥系统。我局在近两年的执法实践中,建立了稽查执法指挥调度平台,对辖区内的稽查执法行动起到了组织、协调、监督作用。以稽查执法指挥平台为中心,以“一队三所”的稽查模式打非治违,稽查大队负责大案要案,起到了稽查冲锋作用,三个基层站所延伸稽查执法触角,起到了拉网式打假作用。

创新稽查技术执法。我们购进了一台价值近20万元的手持式荧光光谱仪,解决了我局开展金属材质现场检测缺乏设备的障碍。该项技术已运用到稽查实践中去,有效打击了辖区内阀门、法兰、管件等不锈钢制品在材质上以次充好的违法行为,显著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稽查执法效率。

拓宽案源信息途径。不断拓展案源收集渠道,主要通过12365投诉举报中心、区长热线等全方位举报方式和从工商数据库与代码数据库中查阅相关企业获得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企业信息,提高执法效率和信息准确性。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广泛整合内外信息资源,加强系统外合作,密切联系公安、市场监管局、街道等部门,切实开展联合执法工作,构建立体执法网络,形成监管合力,有效避免了重复执法、部门间相互扯皮推诿现象的发生,赢得群众对打假工作的大力支持。

全面开展柔性执法。强化思想认识,转变执法观念,贯彻柔性执法理念。在符合法律的前提下,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采取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式,争取当事人理解、支持与配合。对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采取“首查整改告知制度”,并帮助企业整改到位。

猜你喜欢
质监稽查特种设备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分析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稽查方案探讨
基于大数据分析挖掘的高速公路收费稽查系统
高速公路绿通稽查管理系统
司尔特助力安徽省质监系统“农资打假”行动
西部特种设备网
基层质监部门在认证活动中的管理定位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