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治平
标准需求源于市场
——试论综合标准化的市场相关性
沈治平
标准需求源于市场,综合标准化的实践会更加淋漓尽致得以体现。脱离市场需求的标准化意义何在?脱离市场需求来研究科技研发与技术标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是不可能的。作为公共标准必须体现利益相关方的协调公共性,作为自有标准也只有在市场机制下才能体现其真实价值。
综合标准化 标准需求 市场
标准立项依据来自哪里?不是自娱自乐拍脑袋,或某一利益方意志表达推行,也不应该经费导向,创造需求完成财政转移支付任务。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应该确立新的认知——标准需求源于市场。
王忠敏撰文指出,有用的标准项目只能来源于需求,来源于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若干技术问题、管理问题和服务问题的准确把握和细心判断[1]。我们耗费精力研究这样的标准只能是为了达到人随其愿、物畅其流、生产发达、生源有序、社会繁荣。和这样的目的和目标相比,中国标准化界还存在着许多思想上和工作上的误区。不顾及标准是否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只是为了追求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给予的经费支持,就想尽各种名目申报标准项目,制造毫无用处的“垃圾”标准[2]。
计划经济下,生产者生产什么就只能接受什么,市场观念缺乏。标准的制定也或多或少无视使用者的感受需求。
从科技研发角度来看,相关研究表明,根本不可能脱离市场需求来研究科技研发与技术标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3]。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经济活动资源分配要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减少政府干预。标准化同样适用[4]。那么,为什么难以杜绝无用标准、垃圾标准的生产,宝贵的经费不能换来物有所值的最终结果呢?市场需求缺乏真正的关注,标准化与市场需求脱节。不仅标准立项远离市场需求,标准质量检验也缺乏市场检验评价。比较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工业国家标准化体制可以看到,标准化机构不由国家财政供养,市场化运作,作为民间机构必须依靠自身标准产品及其他出版物和活动的收入维持运行与发展。政府不需要在标准制定方面投入经费[5]。即使寻取赞助,也得依靠自身业绩与核心竞争力,也得有人愿意支持。完全由财政拨款或者转移支付,我们一直认为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必为生计操心更能不受利益驱使,然而事情正在发生异化。
在国际标准界对“国际标准”定义的纷争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观点认为市场是判断标准属性的根本原则[6]。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与标准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很多有识之士也看到了问题所在,顶层设计暂时无时间表。客观上存在着一些制度困境,科技创新水平低,科研投入效益不高,知识产权保护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在具体技术层面,综合标准化可以成为改善面向市场缺陷的有效方法。
首先,标准综合体是由为解决目标问题必须的标准所组成,将无关目标的标准拒之门外。其二,检验最终成果看实际业务绩效提升,不着眼于标准个数,也不计文字篇幅长短。无论是标准综合体组合还是每个个体标准都会经受反复权衡与拷问:编制这项标准要解决什么问题?能解决什么问题?谁需要这个标准?利益相关方是否了解、参与、认同?这样也许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把无用标准减到最少。当然,经费投放方式的改进也不可或缺。
与自有标准“私标准”不同,公共标准“公标准”必须体现公共性质,有时不得不是一种妥协的过程。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采用分级标准指标,促使由低向高晋级,有时也是一种可行的务实方法。而小范围闭门造车,导致标准无人问津束之高阁,实在不是大家希望看到的。
几年前,香港船东协会主席顾建舟专门发表文章《船东眼中的标准》[7],表达了对海事造船标准的不满。“当讨论标准时,必须使所有的利害相关方面都能参与,而不只是那些当时被看中的人。”“各种各样的主管部门在不同的时候单方面制定的新标准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新标准造船技术规格还是没法符合贸易行业的要求。”“我们需要适用于商业贸易的标准。”“尽可能减少标准已经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愤懑之心溢于言表。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各行各业的标准都会存在同样的问题。顾建舟的抱怨发表在国内刊物,也可看出包含了对国际海事造船标准的感受,其表述可能有所偏颇,但意喻明确。
尽管我们有一套标准立项、评审、批准等很多环节保证质量的制度,但还是可以看到在各个层次一些无用的标准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由于水准不高,质量的把控难度大,人们更多的是追求数量。经费的投放计件制也更容易操作。
我国电动助动车标准的制定与施行,就一波三折。临到实施前夜,因关系到不达标工厂关门停产,几十万职工下岗失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不得不出面宣布无限期延缓标准实施。无论标准指标如何确定,公共标准的制定扩大参与度,平衡各方诉求还需提升。有变化要给出必须的时间表。现实事例中,兼顾理想与现实,对影响面巨大的标准实施,分级认定逐步淘汰的方式并不鲜见,也许是适合南北差异、东西差异的世情国情的途径。绿色船舶综合标准化就是通过分级认证,逐步提升,淘汰低档,高档胜出。也给出5~8年推进时间表[8]。
综合标准化要解决所确定的目标问题,产品业主、消费者的参与是必要的。听取、融合、吸纳、综合平衡各利益相关方意见诉求,取得市场主体各方共赢。
以上所言当然系指公共标准[9],共同标准即所谓“公标准”。对自有标准,事实标准,即所谓“私标准”,性质有很大区别,这些标准与专利捆绑,凸显技术含量,参与市场博弈。我们将在后续创新竞争篇章中再加说明。
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试图给出国际标准的确切定义但未如愿,其对国际标准提出的两条准则,我们不妨将其替换修改后借用如下:
1)公共标准至少应是通过透明公开公平和协商一致的过程编制的,能够吸收关联成员有意义的意见,不偏向于特定的供应商和地区;
2)公共标准与公众利益有关系,具有公共性用途。
在国际海事界,对重大标准的推出采用成员国批准确认数量或所有确认国船舶吨位占比超过法定比例正式生效和规定日期默认生效等方式。虽然牵涉面广泛,但经过法定程序,是可以形成一致的。至于具体的为达到某些公共标准,利益相关方可以各自技术研发八仙过海制订市场竞争性的自有标准,联盟标准,可以融合专利,作为与市场博弈的利器。
尽管垃圾标准不期而遇,我们也看到一些价值不大的标准在各个环节被负责的把关者卡住打回重来或取消。但是名目繁多的种类,日新月异的新兴科技发展无不对个体的知识能力判断形成巨大的挑战。
标准立项、经费投放,与文本形成的质量控制也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国外的经验是可以在专业标准学术组织中公开讨论,当今互联网也使网上广泛征求各方观点成为可能,并且十分高效。我们应该创建开放的平台,探索少数专家与相关业者广泛参与的并行发展、互相影响交流的模式趋向,尝试找到便捷有效的操作方式。
建立一种沟通渠道,标准技术委员会是个很好的平台。SAC/TC129船舶舾装标准技术委员会近年来在新一届的组成成员中开始吸纳增补船东方面代表的委员,甚至积极试图与香港船东协会建立沟通渠道。
一开始,新加入的船东代表身份的委员会慷慨激昂痛陈以往标准不得人情深恶痛绝。但进入每个标准具体措辞,慢慢也会感到肩负责任,需要多加斟酌。尤其必要时船东方力图形成超越个体因素的统一意见。船东代表的加入不仅给了其表达的渠道,也对了解以往标准的不足与改进很有好处,编制修订更加走近用户实际应用。可以看到代表个体也深感责任与压力。
所以增加各方参与交流共搭平台,综合标准化应该做得更加淋漓尽致。
对一项新标准的质量评审,编制人除了把好甄别遴选关,提升专家与标技委委员责任意识外,如果能扩大征求面也是一种改进思路。有些技术人员对某一方面非常有心得,具有真知灼见,但并没有机会做评审表达。如果能利用互联网网站,让有水准的意见有自由表达的管道,倒也不失为提升标准质量的一件好事。国外一些学术组织会员自交会费还特别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虽然个人不一定马上获得利益回报,但是有一个平台让有真才实学的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既有利社会也有利于个人。
我国的科研可行性与成果评审鉴定机制有待改进,负面事例远的有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近的有“中国芯”计算机芯片集成电路。质疑的声音被压制,政绩意识不断放大,甚至走到了可以弄虚作假的地步,而专家院士评审鉴定机制落入为虎作伥的境地[10]。从这些特殊的事例可以映照出我国评审鉴定的现实生态环境。虽然这不能以偏概全,但类似的问题不是绝无仅有而是不胜枚举,亟需制度性建设,标本兼治。在没有建立治本体制机制的情况下,可以始于治标。除了强调职业道德业务水准,利用互联网扩大评审投票样本,公开发表各方意见,重大项目媒体可以发表讨论文章,出了问题即使不追究刑事责任,也得连带职业信誉学术声誉。科学民主社会诚信这件事也许一代人解决不了,但社会良心应该形成压力促使改革。公平正义,应当是中国本轮改革的旗帜[11]。
一项标准化成果,不经市场检验,靠少数人用被鉴定方的经费支持关门回应,肯定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
为了方便标准实际使用,可以设立咨询联系人。原来的主要起草人排列或可仅设两名咨询联系人(一名起草人一名归口管理人)。人名后添附电子邮箱地址或联系电话,或可添加二维码建立微信微博群组沟通。便于用户及时咨询联络,效率最高成本也最低。过去有的标准“起草人[12]”人数一排,有的与标准无甚干系,要提供咨询切磋持续改进当然不可能。标准编制人与管理人应该承担起该标准持续跟踪改进责任,多长时间什么方式改进,管理部门需要研究出一个灵活的低成本的办法来。
要从方便使用多考虑,标准不应仅仅成为评奖载体,政绩展示。如果立项需求源于市场,公共标准形成基于市场利益相关者博弈,经费由市场机制支撑,与市场脱节的标准还会有生存的土壤吗?对无人问津束之高阁枉费投资的标准零容忍,要把准脉开准药方。中国的标准制度需要从纯粹的以政府为中心、自上而下的模式向更为分散的、以市场为驱动力的模式进行转变。[13]
标准需求源于市场,综合标准化的实践会更加淋漓尽致得以体现。脱离市场需求的标准化意义何在?脱离市场需求来研究科技研发与技术标准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是不可能的。作为公共标准必须体现利益相关方的公共性,作为自有标准也只有在市场机制下才能体现其真实价值。
标准是给人用的,往往会涉及相关各方利益,要获得认同成为共同标准,应该从标准立项一开始就形成共同参与机制,以免市场性缺失,成为单方面标准而无人问津。
[1] 王忠敏.有价值的标准从何而来?[J].中国标准化,2114(1):42-44.
[2] 王忠敏.标准的灵魂在于“化”[J].中国标准化,2012(8).
[3]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4] 王忠敏.标准化宏观管理呼唤理论支持[J].中国标准化,2012(8).
[5] 刘辉,王益谊,付强.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评析[J].中国标准化,2014(3):83-86.
[6] 洪益群,陈润. 什么是国际标准[J]. 船舶标准化与质量.2014(1).
[7] 顾建舟. 船东眼中的标准[J].上海造船.2006(2).
[8] 温苗苗. 绿色船舶规范及能效分级应用[C].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2013学术年会.2013.9.24.
[9] 李春田.标准分类理论研究新进展及其意义[J].中国标准导报2012(1).
[10] 百度百科.汉芯事件[EB/OL].[2014-07-15].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WFYA2E-F_ pODPmI0ljerveBNV2n1XEyAoXsEMGRZYQY A4Pir1yMIkP0Ha7XH6VCszFnFTdBqeaMZWR cGqgJjq.
[11] 孙立平. 撬动新一轮改革的历史进程[J].改革内参.2014(6).[2014-04-19].光明网http:// theory.gmw.cn/2014-04/19/content_11079446. htm.
[12] 陈云鹏. 关于我国标准起草人署名的历史探轶及现状研究[J].中国标准导报,2012(8).
[13] 迪特・恩期特.中国标准化战略所面临的挑战[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10:51.
Standard demand is from Market, comprehensive standardization practice performance behaving thoroughly. Where is that standardization meaning of deviating market requirement ? It is also impossible that study reciprocity mechanism between R&D and technic standard separating market demand. Commonality standard should be accord with public commonality from benef t correlativity, and reality value of privately owned standard only exhibit under market mechanism.
comprehensive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 demand, market
作者单位:上海外高桥造船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