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文
(中共南昌市委政法委员会,江西 南昌 330031)
平安城市建设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程。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人流、物流、信息流都相对集中于城市,随之而来的各种安全问题也相对集中在城市,因此,只有使每一个城市都成为平安的城市,我们国家的安全才能实现。近年来南昌市以"拓宽领域、充实内容、提高层次、完善机制和取得实效"为指导思想,切实解决影响平安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平安南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涌现,要求我们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做好平安城市创建工作。
保持我国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南昌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人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改善时,对安全的需求将上升为首要需求。近年来,南昌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南昌长治久安”为目标,以提升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立足点,以“党委、政府主导推动、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基层组织全力运作、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为工作格局,切实解决影响平安的突出问题,全力构建平安南昌,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第一,基本形成大防控的治安管理格局。南昌市在平安城市建设中始终把着眼点放在提升公众安全感、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遏制刑事犯罪高发和为民办实事上,着力构建了大防控的治安管理格局。一是建立运行高效的维稳工作机制。从维稳工作机制建设入手,不断完善维护社会稳定预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包案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以及责任查究等工作机制,坚持市每月、县区和部门每半月、乡镇(街道)和基层单位每周定期排查一次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制度;组建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室、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社会管理中心(站)和应急处突队伍,使市、县(区)、乡镇(街道)联成一体,建立了上下联动、相互协调、覆盖全市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二是建立“严打”整治的日常工作机制。根据中央、省委政法委、综治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定期分析治安形势,针对突出的治安问题,适时开展“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扫除“黄赌毒”、“打击侵财性犯罪的夏季攻势”等各项专项斗争,先后开展了公共娱乐场所整治等专项行动,保持了全市社会治安总体平稳。三是建立全方位、全天候、全时制的治安防控网络。建立以公安机关力量为骨干,以110 指挥中心为中枢,以社区警务为平台,以群防群治力量和内部单位防范为基础,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意识防相配套的全天候、全方位、网络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四是建立八项专门工作的平台。建立了实有人口管理、特殊人群管理、护路护线联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社会治安、综治法律法规、综治进两新组织八项专门工作的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职责和制度,确保八项工作的有效运行并创出不少好经验。五是建立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民生服务保障平台。在平安创建中注重推进民生工程,把深化平安建设延伸至社会各个层面,建立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扶贫助学等各种服务保障平台,保障民生并使社会困难群体得到及时帮助,夯实了和谐平安建设的根基。
第二,筑牢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在平安南昌建设工作中,注重重心下移,发挥基层作用,从五个方面夯实了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一是高起点规划基层创建工作。采取全面创建、以点带面、逐步提升层次的方法,针对各种不同类型创建内容,高起点制定创建规划,对全市9 个县区、4 个开发区(新区)、110个乡镇(街道)、574 个社区、1158 个村委会、120 万户家庭的基层创建工作采取市、县区分别规划指导,打造各级示范点,逐步提升等级的创建思路。二是高品位推进基层安全创建工作。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把平安创建的任务分解到县区、市直部门,同时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平安南昌建设行动项目推进表》和《关于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十创”工作实施方案》。在县区、乡镇(街道)平安创建中,创建推广了进贤县民生110 及综治进民营企业、湾里区平安校园“8+2”创建工作法、青山湖区“五帮助五服务”新青山湖人、南昌县“综治进楼盘”、新建县象山镇和乐化镇的和谐110、安义县鼎湖镇和红谷滩新区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青山湖区塘山镇的维稳调控中心等创建经验。三是高效能整合优化各种社会资源。在乡镇(街道)社会管理中心建设中,将基层综治办、维稳办、派出所、司法所、土管所等部门进行整合。在加强社会面控制上,2013年,公安机关80%的警力压向社区和路面,民警进社区达到100%,进村达到100%,并与专职巡防队伍、社区保安、单位(企业)保安加强衔接和联动;社区、村推行了集综治、治保、调解、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社区矫正、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多位一体”的社会管理。四是高强度创新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去年以来,按照“一本四化”(以人为本,网格化、信息化、全程化、法治化)建设要求,市里投资3400 万建成了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在街道、社区分别设立了网格管理中心、网格管理站,把城区划分成3916 个网格,1 格配1 个网格员,已到位1124 人。目前正努力朝“全城一张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有所事、事能办成、成事依法、群众满意”的目标推进。五是高要求搞好综治干部队伍培训。市综治办每年组织对县区、市直部门、综治成员单位分管领导、综治办主任、副主任、专职干部进行轮训;举办全市法制副校长培训班,提高了综治干部和法制副校长的政治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使刚从事综治工作的同志较快地进入工作情况。县区、乡镇(街道)还分别组织对看楼护院员、综治特派员进行轮训;公安部门对专职治安巡防员和治安信息员进行培训,并开展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
第三,健全组织和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一支作风硬、素质强、保障有力的工作团队,是做好平安建设的基础。在组织和经费保障机制方面,一是加大组织保障力度。各级都把平安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成立由市、县(区)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平安创建领导小组,不断调整充实创建办的力量。市、县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室和信访接待中心已挂牌运作,116 个基层司法所,32 个基层人民法庭已建成到位,居(村)全部设立了综治室;二是加大人力投入。对3 个开发区、1 个新区的综治机构建设增加编制。市里组建专职巡防员队伍1270 人,组建保安员队伍25000人、交通协管员队伍640 人;三是加大经费保障。2012年,市财政局、市综治办下发了《关于提高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经费标准的通知》,将综治和平安建设经费列入市、县(区)各级财政预算,按市人均0.5 元、县(区)人均1-1.5 元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到位。2012年以来,市本级财政先后追加了1000 余万元用于专职巡防员开支,1217 万元用于公安“金盾工程”。
第四,强化宣传。为提高广大群众对平安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召开了声势浩大的深化平安南昌建设动员部署大会,下发《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为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两个决定”颁布二十、二十一周年,举行了10 多次大型集中宣传活动。编印《南昌市十五年综治工作之路》,全面回顾我市综治工作取得的成果。积极与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栏目合作,完成《平安家园·论坛》南昌篇的录制,在全国宣传南昌和谐平安创建工作取得的成效。组织20 多场“平安南昌——走进社区”的大型宣传活动,还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广告、手机短信、公交(巴士在线)滚动播放平安知识等形式加大宣传声势,不断营造平安创建的氛围。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利益调整期,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以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为例,正处于人均GDP1000 美元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时期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又处于崛起过程中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在这样一个重要转折点上,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影响社会平安的问题会不断增多。
第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新的问题。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的策略手段发生重大变化,往往抓住一些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进行炒作攻击,利用经济、技术、信息等加强意识形态渗透,借助互联网加紧进行非法组党结社和煽动串联活动。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在个别地区、部分时段出现明显反弹。此外,网上斗争出现新动向,网上与网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互动越来越密切,利用网络进行的破坏和违法犯罪日益增多,互联网已成为平安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
第二,提升公众安全感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当前,南昌市社会治安总体平稳,但诱发、滋生违法犯罪的各种社会消极因素仍然存在,社会治安形势相对平稳的基础比较脆弱。调研中发现群众对偷盗、抢夺、抢劫、“黄、赌、毒”等多发性案件反映非常强烈,特别是对自行车电动车盗窃、入室盗窃深恶痛绝,要求重点打击,减少社会危害。经济犯罪涉案金额大幅增加,新型毒品蔓延,给社会治安带来危害。可以预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刑事犯罪仍将在高位运行。
第三,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面临新的问题。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的利益格局和利益表达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呈现出更加错综复杂的情况,突发性、关联性、聚合性、敏感性不断增强,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如何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妥善处置好由各类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需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
第四,各种治安问题和事故隐患的存在使公共安全面临新的问题。在治安管理方面,受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变化影响,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各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相继出现,治安管理难度加大。在交通安全方面,2013年上半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60.8 万辆,同比上升8.94%,而道路发展滞后,加上地铁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影响,对市民出行造成不便;驾驶员超速行驶、违章停车、严重超载、疲劳驾驶等问题突出,车辆闯红灯、占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未得到根本遏制。仅今年上半年纠处交通违法行为就达519729 起。在消防安全方面,今年上半年死亡、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均同比上升,公共聚集场所火灾隐患和老城区电线老化问题比较严重,诱发重特大火灾的隐患仍然存在。
平安城市建设涉及到的范围广泛,因此平安建设中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矛盾也相对较多。在城市的平安建设中重点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提升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严打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指数。努力在研判警情上下功夫、要在治安预警上下功夫、要在打击整治上下功夫、要在防范控制上下功夫,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性犯罪,坚决遏制发案上升的势头,增强群众安全感。依法打击毒品犯罪、网络犯罪和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和禁毒、禁赌等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进一步加强隐蔽战线工作,有效防止敌对势力的渗透、策反活动。强化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活动的同时,切实加强教育转化帮教工作。加强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和预警预测,排查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开展对治安乱点、难点、热点地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构建打击有力、管控得力的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技防视频监控平台的使用管理,真正发挥“网上巡逻”效能,视频探头的布设要从主干道转向治安复杂的小街小巷和居民小区;要大力推进科技防范,在有条件的乡镇逐步实行电子视频监控、防范报警为主的技防设施;在农村逐步推广经济适用的物防和技防设施,着力拓展治安防控网监控的覆盖面。切实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全市公共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的各项措施,并加强演练。加强对食品、药品、消防及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突出加大对非法经营和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威胁公共安全的行业、单位、场所、加油站、网吧、歌舞厅和道路交通安全专项的整治力度。同时,要加强对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剧毒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和金融网点的监管,有效预防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第二,增强解决突出的社会管理问题的能力。按照“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一是突出抓好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完善出租房屋管理协作机制,实行业主责任制和暂住地责任制,形成以政府为主体,街道、公安派出所、居(村)委会为依托,责任区民警为核心,协管员为骨干的流动人口管理格局;二是加强和改进特殊人群的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市580 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收治管控工作。重点做好社区矫正群体和八类青少年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救助工作。积极探索以立法的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流浪未成年人的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幕后控制、操纵流浪未成年乞讨人员和教唆流浪未成年人犯罪的行为。三是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示范路段”活动,以"抓宣传、强基础、攻难点、防事故"为工作重点,积极预防避免或减少各类案(事)件的发生。四是强化校园及周边治安整治,健全和完善校地联谊、联防、联调、联治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和谐平安的教书育人环境;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民办高校、民办幼儿园的综治维稳工作纳入本地综治范围,把保校园平安与保一方平安有机统一起来。
第三,提升平安创建的基层基础工作能力。在基层综治组织和规范化建设上求突破,进一步巩固加强基层综治机构、综治队伍建设。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工作例会、通报讲评和检查督办等各项制度,推进综治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大综治维稳干部培训工作力度,着力提高综治维稳干部的能力。在巩固提高平安“十创”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平安创建工作“进建筑工地、进繁华街路、进车站市场、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步伐。推行民警、法官、检察官、公证员、律师参与社区(村居)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会管理中心、网格管理中心的作用,形成综治维稳工作的合力。在市直单位推行市综治责任单位挂点帮扶乡镇(街道)平安创建工作,指导帮助基层、行业化解平安创建中的突出问题,以基层平安促进社会平安。
第四,要从源头上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依靠各级党政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形成党委总揽全局、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立乡镇(街道)社会管理中心,加强村(社区)社会管理站、综治工作室或矛盾纠纷调处站(点)和民间纠纷调解员、信息员等组织网络和工作队伍建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明确排查化解责任。加大对民事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完善和落实维护社会稳定预警、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领导干部包案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等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目标。
第五,解决老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高度关注民生,在就业、就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加大服务保障力度,解决群众尤其是社会困难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从根本上减少和化解各种矛盾,既确保当前稳定,更注重长期社会稳定,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如抓好基础建设、平抑物价、整治洪水、保护环境、抑制脏乱差等,落实好低保、医保、养老保障等政策;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养成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高度重视和解决因土地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加强社会风险评估,坚持源头治理,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避免因决策和工作失误引发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