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明
诞生兴起于解放战争中的新式整军运动,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发展,是我军建军史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创举。这一运动丰富了我军政治工作的内容,对于人民解放军的巩固扩大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由各野战军各具特色的活动,到全国各战场蓬勃兴起的群众性运动,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运动起到了先导和示范作用。本文试对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运动的发端、开展和兴起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探究习仲勋等领导组织新式整军运动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军政治工作建设发展做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一
从战前备战练兵,开展政治练兵,到利用战争间隙进行短时休整;从大批补入俘虏,到提出即俘即补方针,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运动是围绕这两个方面逐渐萌发产生的。
一方面,从开展政治练兵到休整整训。抗战胜利后,为应对国民党即将发动的全面内战,中共中央《一九四六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提出,“应利用作战间隙着重练兵”,“练兵方法,应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强调“必须进一步实现改进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克服军队中存在着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为团结官兵,团结军民,团结友军,瓦解敌军,保证练兵、供给和作战任务的完成而奋斗”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75页。。随后,中共中央《关于练兵问题的指示》进一步明确了练兵的内容:“军事上练三大技术”,“政治上提高战胜顽军保卫解放区之决心与信心。”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3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193页。内战全面爆发后,中央军委《关于练兵与训练干部的指示》提出,“在每一个战役或战斗结束后,应在干部及战士中进行经验的检讨与总结,从指挥上、战术上、技术上、各兵种协同上、各部门工作配合上来加以检讨,”指出“这种检讨应发扬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作风,在团结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下来进行”③《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10册,战士出版社,1982年,第468页。。
时任中共西北局书记兼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代政委的习仲勋,同样对备战练兵的重要性有着明确清醒的认识。1945年12月,习仲勋在西北局联席会议上,把“练兵提高战斗力”作为边区1946年的五大任务之一,提出“加紧练兵”,“加强部队的干部教育,彻底纠正部队涣散、疲沓现象和严重违法现象”④《习仲勋传》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405页。。1946年7月,在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习仲勋又进一步提出,“特别是在政治上练兵,更为重要。只有任务明确,纪律严明而与广大人民有联系的军队,才能百战百胜打垮敌人的任何进攻,达到胜利保卫边区的目的”⑤《习仲勋文集》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第59页。。同年11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关于两个月来自卫战斗中政治工作总结》特别提出,加强部队内部关系建设,要求“务使今后不论新来与原有凡参加保卫边区的战斗部队,不论在旅与旅团与团关系、上下级关系、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干部关系、新部队与旧部队关系、边区部队与外来部队关系、新战士与老战士关系、起义友军与我军关系都要亲密地团结起来,‘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8册,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第482页。提出“政治上练兵”,重视加强部队内部、军地关系建设。习仲勋对军队政治工作的这种深刻认识,源于他长期从事地方和军队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这也是后来他组织领导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运动的最初设想。
1947年3月13日,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发动对延安的重点进攻。3月16日,中央军委发布保卫延安命令,组建边区部队野战兵团和地方兵团,统归彭德怀、习仲勋指挥。在彭德怀、习仲勋的领导下,西北野战军采取边打边建方针,充分利用战争间隙进行整训,结合战争实践加强部队建设。在组建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西北野战军相继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战役的胜利。4月22日,彭德怀、习仲勋电告中央军委部队利用休息期间总结工作的具体安排,提出“司令部着重检讨战术技术”,“政治部着重检讨战时政治工作”,就“如何动员党的支部”、“如何领导党员起积极的模范作用”、“如何选举战斗英雄,建立各种互助小组”等提出具体要求,强调“总结每一次战斗中军事政治工作经验教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即是使部队战斗一次进步一次的有效办法”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1册,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第213—214页。。这是西北野战军利用战争间隙进行整训,开展军事、政治民主的最早提法。此后,西北野战军开始了在战斗中开展军事民主的尝试。蟠龙战役中,彭德怀、习仲勋电示担负攻坚战的西北野战军一纵司令员张宗逊、政委廖汉生,要求前线部队“开十分钟连排干部会、班的战士会,讨论如何夺取主要阵地”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1册,第227页。。是役,西北野战军部队广泛开展战中军事民主,指战员们献计献策、群策群力,提出许多克敌制胜的办法,西野前委积极采纳了这些建议,取得了蟠龙战役的胜利,由此开创了新式整军运动开展军事民主的先河。
另一方面,从补充俘虏到提出即俘即补方针。早在1945年9月,中央书记处《关于扩兵与编组野战军的指示》中就提出,“新解放区内的个别扩大以及争取伪军俘虏兵参加我军”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8册,第22页。。内战全面爆发后,面对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国民党军的大举进攻,在解放区人力物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补充大量的兵员消耗,是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1946年7月至9月,毛泽东给正在组织指挥接应从中原突围的王震部北返延安的习仲勋连续写了九封信。在9月2日的信中,专门提到部队休整、补充消耗:“得手后看形势,如我损伤不大,又有好打之敌时,可接着打第二仗”,“如不好打,则撤回休整,待机再打。此外,须准备三千人左右补充作战部队的消耗,请早为准备。”②《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73页。同年11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关于两个月来自卫战斗中政治工作总结》专门提到,“及被我俘虏以后,在我们争取教育感化之下而参加了我军的,则其对蒋军的战斗情绪又是很强的”,“这一事实说明了蒋军俘虏虽在没有经过长期教育的情况下,也可以争取其参加我军而能作战的。”提出“在边区的人口稀少长期战争的条件下,必须认识争取俘虏参加我军,是我们补充兵力的主要来源,是战胜敌人、瓦解敌人的重要政策”。③《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8册,第480页。在这里,已经把“争取俘虏”、“补充兵力”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加以执行。之后,西北野战军开始有计划地补入国民党军俘虏。
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开始后,承担巨大压力的陕北、山东解放区,兵员消耗和补充问题愈加引起毛泽东、中央军委的关注。1947年3月6日,在给华东军区的电报中,毛泽东表示出对此的担忧:“我华东军在今后十个月内,以平均每月歼敌四个至五个旅,付出伤亡六千至七千人计算,共须歼敌四十至五十个旅,付出伤亡六万至七万之多 (明年的尚未计算在内)。”并要求“你们须从长期作战的思想出发,并使广大干部建立此种思想,随时随地节省人力物力,方能战胜蒋介石,解决中国历史任务”。④《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28页。而在陕北战场,人力物质资源匮乏,兵员补充问题尤为突出。彭德怀回忆道:“当时我军弹药奇缺,人员补充也甚困难,实在是太需要了。”⑤《彭德怀自传》,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254页。1947年3月25日,彭德怀、习仲勋指挥西北野战军发起青化砭战役,歼灭胡宗南部整编27师31旅,俘敌近3000人。当日,两人签署关于部队争取时间休整的命令,特别提出对“俘虏兵严加管理争取补充”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1册,第124页。。据彭德怀回忆:“此役虽小,对我军帮助不少,补充了新四旅和教导旅在陇东和南泥湾战斗的消耗。”“以此定下了西北野战军的作战方针,其特点就是要求每战必胜,粮食、弹药、被服、人员的补充,主要取之于敌人。”⑦《彭德怀自传》,第254—255页。自此战始,西北野战军即采用补入大批俘虏的办法,弥补兵员消耗。3月28日,彭德怀、习仲勋电示三边地委、军分区“加强对敌军的政治宣传,优待俘虏”,“捉俘虏兵来补充主力”,指出“只有这样的有效办法,才能使自己愈战愈强”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1册,第144页。。4月8日,彭德怀、习仲勋电告毛泽东,提出“补兵 (俘虏兵)补粮”的考虑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1册,第165—166页。。4月20日,又两次致电中央军委,报告“野战军主力拟在清、瓦地区休息十天,争取俘虏补充”,“捉敌落伍逃兵,争取补充自己”的安排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1册,第207、209页。。4月22日至26日,西北野战军前委决定利用五天时间进行休整,要求部队“迅速争取解放战士补充部队”,特别强调“在陕北人口稀少、群众工作较弱与物质困难的情况下是异常重要的”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1册,第213—214页。。自内战爆发以来,西北野战军开始了第一次休整,对补入的国民党军俘虏士兵开始有了“解放战士”的称谓。
同时,西北局、西北野战军前委加强了对补入俘虏工作的指导。中共西北局《关于目前敌占区工作和敌军工作的指示》提到,“俘虏兵的转变和进步更是非常的快。青化砭战斗的俘虏兵,参加我军,在羊马河战斗时,就已成为勇敢的战士,甚至担任班、排长之职。”要求各级“认真的执行优待俘虏政策”,“加强俘虏的教育与争取工作”。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3册,第14—15页。在指挥作战的间隙,习仲勋身体力行,亲自做被俘国民党军官兵的工作。在边区安塞县真武洞祝捷大会的讲话中,习仲勋特别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要注意俘虏政策,争取俘虏”②《习仲勋传》上卷,第503页。,号召“从蒋介石军队中解放出来的士兵同志们:你们都是中国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我们热烈欢迎你们参加人民解放军,热烈欢迎你们和边区人民打成一片,手携手地共同打倒我们的共同敌人!”③《习仲勋文集》上卷,第64页。陇东战役前,习仲勋在野战军政治部驻地杜沟主持召开政治工作会议,重点研究群众纪律、解放战士工作和行动中政治工作,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政治工作中心是做好解放战士的工作”④《习仲勋传》上卷,第507页。。悦乐、将台战斗中,他与俘虏的国民党军官兵谈话,指出蒋介石集团的反动内战是没有出路的。你们现在如果不能或不愿意脱离原来部队,我们保证去留自由,但相信今后我们还会见面的,希望那时你们枪口对的应当是反动派。⑤原国民党新编81师175团2营营长谈话记录,《甘肃党史资料通讯》1990年第6期。
西北野战军大批补充俘虏的做法,找到了解决战争爆发以来一直困扰的兵员消耗与补充问题的有效途径。自1947年3月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延安开始,到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陇东三边战役后,西北野战军在四个月的内线防御作战中,毙伤敌1.1万余人,俘敌1.5万余人。自身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2.6万人,迅速发展壮大到4.5万人。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第72—75页。
毛泽东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此后,西北野战军补充俘虏的做法,开始频繁出现于毛泽东、中央军委与各战略区之间往来的电文中。1947年5月20日,毛泽东在给林彪、高岗并告朱德、刘少奇的电报中,提到“我彭习军 (只有六个不充实的旅)对付胡宗南三十一个旅的进攻,两个月作战业将胡军锐气顿挫,再有几个月必能大量歼敌,开展局面”⑦《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92页。。在6月15日告各地首长的电报中,又对陕北战场三个月的作战情况提出表扬:“敌以三十一个正规旅加上保安团队为数二十万人以上,压迫我仅有一百五十万人口及四万余军队的边区,约为七个半人对付一个敌人。以敌人力量论,山东第一,边区第二,以人口与敌人相比较,则边区为第一。但三个月战争已使敌人士气沮丧,对前途无信心。”电文中还特地将西北野战军前委电报中“士气大振,信心提高”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1册,第133页。这句话,改为“我军则士气甚壮,信心甚高”⑨《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下卷,第196页。。
我军转入外线作战后,无后方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样式,兵员消耗与补充问题更加突出。对此,毛泽东积极向各解放区介绍西北野战军大批补充俘虏的做法。在8月24日给陈毅、粟裕的电报中,专门介绍西北野战军“五个多月(三月十九日起)作战,完全未补充解放区新兵,补充的都是俘虏兵”,“现在不但人数比战前略为增多,战斗力也增强了”⑩《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208页。。同年9月,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明确提出,“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兵员(十分之八九的士兵和少数下级官佐)补充自己。主要向敌军和国民党区域求补充”,要求全军“特别是南线各军应当如此”⑪《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33页。。孟良崮战役后,为指导华东野战军即将开始的外线作战,毛泽东再次要求“都应迅速建立无后方作战的思想,人员、粮食、弹药、被服,一切从敌军、敌区取给,准备在连续作战之后缩编部队,准备打得剩下三千人、四千人一个旅”,表扬西北野战军“而战斗意志愈打愈强 (彭副司令所部就是如此)”,首次提出“俘虏兵即俘即补”①《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298页。。我华东野战军发起沙土集战役后,毛泽东在9月11日、13日的电报中,开始把“即俘即补”作为工作方针提出,指出“你们人员补充主要靠俘虏,应采取即俘即补方针”,特别推荐西北野战军补充俘虏的做法:“彭习野战军全靠俘虏补充,即用此种方法,而战斗力很好。用此种方法,只要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均有俘获,即能保持兵员的经常状态”②《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下卷,第229、230页。。为进一步推广西北野战军的经验,10月11日,毛泽东、中央军委向各战略区专门介绍西北战场作战经验:“七个月作战,未补解放区新兵,补的都是俘虏,即俘即补。” “然而,我军战斗意志极其坚强,士气极其高涨”,“人员因有俘虏补充,亦比三月开始作战时略有增加”,提出“善于利用两个战役或战斗之间的空隙进行短时休整 (七天、十天或半月)”,强调“一切从打胜仗中解决问题的思想。这后一种思想,必须在各军巩固地建立起来,特别是关内各军必须如此。”要求“这一经验,望各首长转知所属,加以研究。”“不但西北有此经验,各区自己亦必有这种经验,务望总结起来”。③《毛泽东文集》第4卷,第308—309页。自此,毛泽东、中央军委开始把西北野战军“即俘即补”、 “短时休整”的做法上升到经验层面,作为工作指导方针加以推广。但还只是针对兵员补充、短时休整等方面提出要求,对系统的整军还未涉及。
二
正如习仲勋在评述新式整军运动时所指出的:“新式整军运动与实现这一战略转变是紧密相关的。”④《习仲勋文集》下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第1272页。从推广西北野战军短时休整、即俘即补的做法,到结合土改教育开展诉苦三查,进行整训的经验,再到运用群众路线开展政治、军事、经济民主。新式整军运动从具体经验做法的操作层面,上升为宏观指导军事原则,由各解放区各具特色的活动,逐步普及发展成为全军范围内群众性运动,是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和战略形势的转变,在战争实践中逐步完善和深入的。
自内战爆发始,我军就已运用诉苦的方法教育改造国民党军俘虏。1946年10月,《解放日报》社论《好好进行俘虏工作》提出,“‘反内战诉苦大会’,这是很好的一种方式”,“组织这种诉苦运动,是一件重大的实际的教育工作,军队与地方应该来协力进行,使其发挥最大的效果”⑤《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8册,第399、400页。。同年11月,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军队训练与培养干部的信》中特别推广“诉苦大会方式”,指出“诱导其回忆土豪劣绅压迫、国民党抽丁、军官打骂等痛苦,开诉苦大会,这是被俘兵士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方式”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8册,第476页。。
同其他解放区一样,西北野战军很早就结合土改,通过开展诉苦教育,改造补入的国民党军俘虏。据习仲勋回忆,集宁战役后,西北野战军1纵358旅714团“针对部队中补入较多的俘虏兵的情况,开展过新旧军队对比活动,由解放战士控诉在国民党军队里所遭受欺压凌辱和非人的待遇,讲述在解放军中所享受的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和官兵亲如兄弟的阶级友爱之情,对加强官兵之间、子弟兵与解放战士之间的团结,对巩固部队,曾收到良好的效果”⑦《习仲勋文集》下卷,第1277—1278页。。1946年12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关于冬训中的政治工作指示》提出,“可采取群众路线”,“发动曾经亲历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战士进行诉苦、回忆会议。”要求“各部队中尽可能地抽调若干干部战士参加地方上解决土地工作或清算运动,回来向部队作报告”,以“提高阶级觉悟,加强对敌斗争的决心,巩固部队,对巩固新兵更加有效”。⑧《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8册,第497页。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西北野战军在节节胜利面前不断发展壮大,部队中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1947年4月1日,彭德怀、习仲勋给西北野战军各部队并报中央军委的电报中反映,“最近,有些部队利用群众逃跑及坚壁清野,将鸡鸭猪杀光,翻箱倒柜,挖窖,牵牛赶驴,打人骂人,乱拉向导,吃粮用草不打条子,吃菜烧柴不开钱等现象异常严重”①《彭德怀军事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228页。。4月5日,西北局、边府、联司《关于对敌方针和密切军民关系的指示》中,再次指出部队存在的上述问题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1册,第160页。。习仲勋敏锐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从现象上看虽然表现为违反群众纪律、影响军民团结,但在本质上事关人民军队性质宗旨,“严重影响着部队的战斗力,同我军即将实施的转入蒋管区,在广阔的战场上寻歼更多敌人,以彻底改变西北战局的战略任务,是很不适应的”③《习仲勋文集》下卷,第1275页。。4月10日,在子长县云山寺召开的野战兵团旅以上干部会上,习仲勋严肃批评部队中出现的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指出“军民亲密团结是战胜敌人的基础,团结好,胜利愈大”④《习仲勋传》上卷,第489页。。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习仲勋对此进行了分析:“一是由于战斗频繁,环境艰苦,少数干部和一部分老战士,对长期的战斗生活产生厌倦情绪。”“干部思想中产生的错误倾向,直接影响着带兵打仗和对部队的管理教育,致使部队的政策观念淡薄,纪律松弛,违反政策纪律的行为日渐增多。” “二是由于部队中俘虏兵成分的比重增大,给部队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⑤《习仲勋文集》下卷,第1274页。据习仲勋调查,“当时,部队战士包括部分基层干部的成分主要由老八路、根据地入伍的子弟兵、解放战士三部分组成。”⑥《习仲勋文集》下卷,第1276页。尤其是“部队补入俘虏有些已超过百分之八十,有些百分之六十,平均当在百分之七十左右”。部队成分变化对部队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新提拔者指挥能力弱,对俘虏调皮难驾驭。有些连排班长对俘虏怀疑,感觉自己孤立,生出害怕心理”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1册,第576页。。
结合解放战争的伟大转折和土地改革对我军指战员政治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习仲勋进一步分析认为,“由于我军经常处于紧张频繁的战斗环境,缺少进行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民主革命问题的教育条件,广大指战员对阶级、阶级斗争、阶级剥削这些根本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对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以及人民解放军的宗旨与使命,了解甚少。”“不仅新战士和大量解放战士对阶级界限分不清楚,就连部分老八路尚未从抗战时期的统一战线、团结抗日的思想中转变过来。”⑧《习仲勋文集》下卷,第1276页。
综合上述分析,习仲勋认为,“阶级观念的普遍缺乏,是当时部队中存在诸多问题原由的根本所在。因此,结合土地改革运动,搞好以阶级教育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指战员的阶级觉悟,清洗内部的不纯分子,增强部队战斗力,乃是当务之急”⑨《习仲勋文集》下卷,第1276页。。由解决这一迫切问题入手,西北野战军前委决定,结合开展土改教育,进行整训。11月27日,彭德怀、贺龙、习仲勋致电中央军委,建议“根据以上情况,须要有一时期训练,要办各种短期轮流训练班,加强干指统率能力。需要普遍深入诉苦运动与土改教育,增强阶级团结,排除某些人对俘虏兵之恐惧心理”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1册,第576页。。同日,毛泽东、中央军委复电:“依大局看”, “集结训练一个月 ”⑪《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下卷,第255页。。至此,西北野战军开始转入整军。
遵照毛泽东、中央军委的指示,第二次榆林战役结束不久,西北野战军前委召开参加战役的11纵、2纵、6纵旅以上干部会议,在这三个纵队中先期进行整军。针对怎样把部队整顿与土改、整党结合起来,如何提高部队官兵的政治觉悟、加强组织纪律性、增强战斗力,如何把大批解放战士教育改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战士等问题,通过采取轮训各级干部、召开战斗检讨会等方式,普遍开展诉苦运动与土地改革政策教育。西北野战军的这一做法得到了毛泽东、中央军委的肯定。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在彭德怀、习仲勋等西北局及西北野战军前委领导参加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把西北野战军和各野战军补充俘虏和整训的经验,作为我军“十大军事原则”之一正式提出,并指出“以上这些,就是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的主要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人民解放军在和国内外敌人长期作战的锻炼中产生出来,并完全适合我们目前的情况的”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48页。。
为进一步贯彻中央扩大会议精神,从1947年12月底起,西北野战军在米脂、绥德、清涧、靖边和晋南曲沃,组织野战军开展全面冬季整军。整军从土改教育入手,进行诉苦运动。在诉苦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开始“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三查运动阶段,而后开展群众性练兵运动,进行转入外线作战的政策教育。
在组织领导整军过程中,习仲勋带领西北野战军前委和政治部门,针对部队官兵成分变化和思想现状,区分不同阶段、对象,就整训的内容、方式及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加以细化,对新式整军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创造。
首先通过轮训各级干部,组织学习土地改革政策,以阶级教育为中心检查整顿纪律,提高阶级觉悟,增强纪律观念,为整军顺利展开奠定组织领导基础。结合整军进展的不同阶段,及时提出新问题、注入新内容,使得整军运动的开展更加符合实际。在诉苦阶段,注重引导深挖苦根算细账,重点解决“是富人养活穷人,还是穷人养活富人”、“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苦从何来,仇向谁报”等问题。通过充分挖掘、及时发现典型,运用群众路线,发动群众自己教育自己。据习仲勋回忆,“当发现三五八旅七一四团诉苦搞得好,就召开旅、团干部会,请三五八旅政委余秋里同志介绍该旅七一四团 (重点是六连)运用诉苦典型引路的经验,各部队领导结合本部实际情况,学习运用这一经验,很快使诉苦运动打开了局面”②《习仲勋文集》下卷,第1288页。。在三查阶段,突破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的范围,提出查思想、查经济、查纪律、查领导、查党员作用,把运动进一步引向深入。习仲勋回忆道,“彭总在同我们研究如何把运动引向深入时,有一个明确的思想:不要单纯地去查阶级成分,更重要的是把查阶级同查思想联系起来,帮助每个同志弄清思想上的阶级界限,站稳无产阶级立场”③《习仲勋文集》下卷,第1282页。。针对运动初期出现的个别单位在三查中简单照搬地方土改的办法,搞唯成分论的偏差,及时加以纠正。在彭德怀、习仲勋及西北野战军前委正确领导下,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始终得以在“健全发展的轨道上”进行。
为推动进一步整军运动深入开展,1948年1月7日至20日,西北野战军召开前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西北人民解放军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决定》明确提出,“我军政治工作必须采用新方式。”“进行诉苦,进行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要求部队建立各种互助小组,实行记功、记过、查功、查过,庆功大会与民主评判等项制度,强调“以上这些,就是政治工作中民主作风与群众路线”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3册,第77、79页。。把“诉苦” “三查”,广泛开展政治、军事、经济民主运动,作为运用群众路线整军的主要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整军的内容与形式,是西北野战军对新式整军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亲自参加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听取整军情况汇报。毛泽东在讲话中赞扬“这次前委扩大会的决议很好”,认为西北局和西北野战军前委的工作“去年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一个是打仗,一个是整训,后方工作也搞得好”, “这些使我们很满意。”充分肯定西北野战军补充俘虏的做法,“我们的俘虏政策完全成功”,表扬西北野战军整军“你们部队经过两个月整训,从农民那里学会了诉苦运动,提高了觉悟,增强了团结。如果我们两百万军队都通过诉苦运动团结起来,就没有打不败蒋介石的道理”。①《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23、26、27页。周恩来在会上所作的《对目前战局分析及今后作战方针》报告中,把西北野战军整军的经验概括为:“壮大军队,我们有两个法宝,一是扩兵、爱兵,一是放手发扬民主,实行诉苦运动。”充分肯定“放手发动群众,高度发扬民主的诉苦三查运动是有成绩的,是整军与土改结合起来的一种群众性的政治工作,应该受到称赞”。②《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11册,战士出版社,1982年,第227页。
此后,毛泽东、中央军委积极向全军推广西北野战军整军的经验。1948年1月14日,毛泽东指示担负战略进攻任务的刘邓、陈粟、陈谢三支大军“普遍施行诉苦运动,三查运动,整顿纪律”③《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下卷,第267页。。1月28日,在批转关于渤海整军经验报告的批语中,要求“在一切官兵关系恶劣、纪律不好、战斗力薄弱之部队,应采取渤海整军经验,组织士兵委员会,放手发动士兵群众的民主运动,只有益处,没有害处”④《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下卷,第272页。。1月30日,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中,又进一步把我军内部的民主运动,概括为政治民主、军事民主和经济民主,由此提出“部队内部政治工作方针,是放手发动士兵群众、指挥员和一切工作人员,通过集中领导下的民主运动,达到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的。”指出“三查、三整,就是用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的方法,达到前两项目的。”特别表扬“此项军事民主,在陕北蟠龙战役和晋察冀石家庄战役中,都实行了,收到了极大效果。证明只有好处,毫无害处”。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1275页。1月31日,在转发朱德致中共中央信的按语中再次指出:“用民主讨论方式,发动士兵群众,在作战前、作战中、作战后,讨论如何攻克敌阵,歼灭敌人,完成战斗任务。特别是在作战中,放手发动连队支部、班排小组,反复讨论如何攻克敌阵,收效极大。”专门推荐西北野战军的经验:“陕北将此种情形叫做军事民主,而将诉苦运动,三查三整,叫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这些军队中的民主生活,有益无害,一切部队均应实行”。⑥《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下卷,第273页。至此,毛泽东把整军运动定性为我军内部民主运动,把整军的内容归纳为政治、经济和军事民主三个方面,对整军的内容、方法进一步加以明确。
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运动的效果在战争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检验。整军结束不久,1948年2月22日至3月2日,西北野战军发起宜川战役,全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主力5个整编旅2.94万人,取得转入外线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创造了“影响中原形势的西北空前大捷”。就在战役接近尾声时,毛泽东、中央军委致电彭德怀、贺龙、习仲勋,指出“此次休整两个半月,部队战斗力如此提高,以致一举歼灭胡宗南两个主力师 (四个旅),证明用诉苦及三查方法整训部队,发扬政治、经济、军事各项民主,收效极为宏大,故宜注意两个战役之间的必要整训”⑦《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411页。。战役结束后第二天,毛泽东、中央军委批转了西北野战军前委《关于宜川围城打援战果》报告,完全同意西北野战军前委“若无冬季整训,难以全歼此顽敌”的总结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文献选编》第2册,第29页。,指出宜川大捷“其基本原因在于两个多月的冬季整训”⑨《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下卷,第290页。。3月7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的名义,撰写了《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评论。文中专门评述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的新式整军运动对提高我军战斗力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着重指出:“西北野战军的战斗力,比之去年是空前地提高了。”强调此次战役胜利“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季两个多月中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的整军运动”。⑩《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94页。在这里,正式提出“新式整军运动”。3月2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对党内的通报中,再一次肯定运用诉苦三查和群众练兵方法进行新式整军的重大意义⑪《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99—1300页。。4月1日,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把新式整军定性为“民主的群众性的”运动,指出“这种整训,是完全有领导地和有秩序地采用民主方法进行的”,要求“这种民主的群众性的新式的整军运动,今后必须继续进行”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312页。。
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的经验得到了各解放区的广泛认可和借鉴。1948年3月,邓小平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直属机关干部会上,赞扬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陕甘宁部队最少,但是力量很大,就是实行了三大民主的结果”,专门介绍“蟠龙战斗就是很好的例子。蟠龙战斗是陕北战局的转折点,是几十个战士坚持得来的”②《新式整军运动》,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第218页。。宜川战役后,刘伯承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连以上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高度评价西北野战军“此次练兵整训后一出动就歼灭了敌人五个整旅,这就是整党与群众路线的练兵和作战结合的最好的一个榜样”③《刘伯承军事文选》,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年,第308页。。同年4月,陈毅在华东野战军团以上干部会上,专门介绍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的经验:“西北野战军召开了一个团以上干部会,毛主席叫我去参加,我去参加了十天,听了许多同志的报告和发言。”在讲到西北战场的艰苦条件时,他说,“他们一年多没有补充解放区参军的新兵,主要是吸收解放战士,现在部队中解放战士成分也占到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特别他们人数不多,炮弹很少,能够打出这样的漂亮仗,值得我们学习”,号召华野部队“学习西北野战军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建设部队,坚持作战的精神”。在介绍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的经验时,他说,“毛主席在会上讲了话,鼓励了他们的自我批评精神,使这个会议取得更大的效果,保证部队一出马便取得很大的胜利。因此新华社发表一篇社论称之为新式整军”,“新式整军主要是整顿领导,整顿干部,并与全军土改学习结合,这才是战斗力坚强的决定因素。”在介绍蟠龙战役时说,“毛主席根据这个例子提出一个原则问题,就是军事民主的问题。”“毛主席对我说:‘你们要好好学习西北部队的民主作风,特别是战斗指挥上的民主’。”④《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11册,第427—428页。
习仲勋在回顾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运动时说,“就整军运动所取得的经验而言,这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全军各兄弟部队努力实践的结果。按照彭总的话说,我们西北野战军不是新式整军运动的唯一创造者,‘我们只是给新式整军运动充实和增加了内容’”⑤《习仲勋文集》下卷,第1287页。。时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曾评价说,“西北野战军的整军成果和经验毕竟产生了广泛影响”⑥《新式整军运动》,第408页。。从新式整军运动产生及兴起的全过程看,新式整军运动的正式提出是基于西北野战军的成功经验。在毛泽东、中央军委的大力推介下,新式整军运动在全国各解放区迅速兴起、蓬勃开展起来。
三
任何成功经验的取得和推广,都有其实践基础。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运动的兴起与普及,离不开具体的环境,有其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首先,这一运动的兴起与普及有其坚实的实践基础。毛泽东、中央军委对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经验的大力推介,以及这一运动在全军普及,是基于西北野战军取得辉煌战绩及其对全国战场全局所起的作用这一实践基础上的。
国民党军发动对延安重点进攻后,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党中央关于西北战场的方针是,主动放弃延安,诱敌深入,把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这支最大的战略机动力量拖在陕北、消灭在陕北,支援其他战场我军作战。据习仲勋回忆,“最初,党中央根据西北战场兵力小等情况,要求彭总在开头三个月,每月消灭敌人一个团,目的是把蒋介石几十万机动兵力拖在陕甘宁边区,使这里成为一个战略钳制区”⑦《习仲勋文集》上卷,第594页。。自1947年3月19日党中央主动撤出延安后,彭德怀、习仲勋指挥西北野战军在45天内,连续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奠定了粉碎国民党军对延安重点进攻的基础。羊马河战役后,毛泽东在给彭德怀、习仲勋的电报中指出:“这一胜利证明仅用边区现有兵力 (六个野战旅及地方部队),不借任何外援即可逐步解决胡军”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39页。。可以看出,毛泽东、中央军委存有由西北野战军独立支撑陕北战局,牵制并消灭国民党战略机动力量胡宗南集团,打开西北局面的设想。但在敌我力量对比异常悬殊的严峻形势下,这一设想能否实现,毛泽东、中央军委存有一定的担心和疑虑。蟠龙战役后,毛泽东、中央军委开始考虑,运用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谢富治纵队支援陕北战场的问题。5月4日,毛泽东、中央军委在给彭德怀、习仲勋的电报中提出:“考虑是否接引陈谢纵队主力 (四个旅)过河,协力歼灭胡军,打开西北局面。”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48页。同日,即部署“陈谢主力 (四个旅)在现地工作待命,随时准备从下流或从上流渡河,受彭习指挥,歼灭胡宗南及其他杂顽,收复延安,保卫陕甘宁,夺取大西北”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50页。。此后一个月内,又数次电示陈、谢:“待命渡河”“北移西渡”,“协同边区兵团开辟西北局面”④《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71、83、85、99、101、107、109页。。
随着在全国战场上我军开始战略进攻,特别是西北战场出现的积极变化,西北野战军焕发出的高昂士气,使得毛泽东由担心转为放心。1947年7月4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习仲勋,提出击灭胡宗南,夺取大西北的两个方案:“(一)陈谢纵队照原议来边区”,“与边区集团直接协力完成任务”;“(二)陈纵到鄂豫陕边开辟新战场,对刘邓亦有帮助”,征求彭、习二人的意见:“以上两案究以何者较为适宜,请予考虑”。⑤《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125页。半个月后,中央军委给刘伯承、邓小平等的电报中决定:“为着协助陕甘宁击破胡宗南系统,同时协助刘邓经略中原,决将陈谢纵队使用方向改为渡河南进。”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143页。7月21日至23日,在彭德怀、习仲勋等西北局、西北野战军前委领导参加的靖边小河村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正式确定陈谢纵队由直接参加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改为战略配合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战史》,第77页。。当我军战略进攻序幕拉开,刘邓大军开始千里跃进大别山后,毛泽东在8月12日给陈赓、谢富治并告刘、邓的电报中,要求陈谢集团“宜早日渡河援助刘邓”,并专门提到“彭习亦甚盼你们早日渡河,变动局势”⑧《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195页。。
从1947年5月初到靖边小河村中央扩大会议的这一时期,是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运动开始展开,成效初步显现的时期。也正是由于西北野战军焕发出的高昂士气和强大战斗力,促使西北战场发生了积极变化,使得毛泽东、中央军委由西北野战军独立承担西北战局,牵制并歼灭胡宗南重兵集团的设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1947年8月21日至23日,西北野战军发起沙家店战役,取得一举歼灭胡宗南集团三大主力之一整编第36师师部及两个旅6000余人的重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开始转入内线反攻。当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给朱德、刘少奇及各战略区首长的电报中,对西北野战军在陕北战场取得的显著战绩及其对全国战局的积极作用予以充分肯定,指出“经此一战,局势即可改变,利于陈谢南进”,强调“由于以上各项行动及陕北胜利已使并将使南线各敌处于被动地位,我之战略局势大为改善”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201—202页。。8月22日,毛泽东在中央军委给各野战军首长的电报中又指出,“胡宗南猖獗时期已经过去。我野战军士气高涨”,“完全可能吸引全部至少大部胡军不敢东调,以利陈谢放手进攻豫西,协助刘邓作战”⑩《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204—205页。。战役结束后第二天,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专程到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所在地佳县前东原村,向参加沙家店战役总结会的旅以上干部祝贺胜利。毛泽东在会上说,沙家店这一仗确实打得好,对西北战局有决定意义,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用我们湖南话来说,打了这一仗,就过坳了①《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下卷,第221页。。
1948年1月,周恩来在西北高级干部扩大会上,对西北野战军取得的辉煌的战绩及其对全国战场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我们已经在边区内部把敌人消灭了很多,配合了全国的反攻。” “这一点西北野战军过去是有成绩的,从一支小部队很快发展成很能打仗的大部队”。②《周恩来军事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09页。3月21日,毛泽东在离开陕北前往西柏坡前,电告彭德怀:“陕甘全局,除陈谢一个旅在陕南外,由你们独力担任”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第444页。。正是由于西北野战军的出色表现,有效地钳制国民党军最大的一支战略预备队胡宗南集团于陕北,使得我之战略机动力量陈谢集团与刘邓、陈粟两支大军一道直接投入战略进攻,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其他战场的作战。正是基于这一实践基础之上的西北野战军整军经验的推广,奠定了新式整军运动在全军兴起和普及的基础。
其次,这一运动的成长与发展得益于及时正确的指导和培育。习仲勋在回顾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运动时深情地说:“特别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当年对我们的工作直接给予亲切关怀和及时指示的党中央前委的领导同志。”他讲到,“我们西北野战军靠近中央前委,得天独厚,中央前委召开的一些会议,我们时常参加或列席。特别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一九四八年一月上旬,西野前委召开扩大会议,中央领导能在百忙之中亲自参加,并给予了很多重要指示。毛主席在听到彭总的介绍之后,还亲自听取了余秋里同志关于三五八旅‘诉苦’、‘三查’运动的汇报,给予了热情鼓励。当听到有关俘虏兵的情况时,毛主席兴致勃勃地说:我们从中央苏区起,就想找到一个教育俘虏兵的好形式,这次‘诉苦’、‘三查’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④《习仲勋文集》下卷,第1290—1291页。
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是极为困难、最为艰苦,战场形势十分险恶的时期,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和军委领导在指挥全国各大战场作战的同时,高度关注陕北战场的变化,及时给予亲切指导。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以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名义拍发给彭德怀、习仲勋,以及彭、习联名发给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电报达96份之多。这些电文起始称谓或文尾署名皆以彭、习并列,毛泽东还在电文中称西北野战军为“彭习军”⑤《习仲勋传》上卷,第525页。。彭习代表西北野战军作为一个固定称谓,频繁出现在毛泽东、中央军委与各战略区往来的电文中。
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军队领导人对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运动的培育、指导最多,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运动的产生与普及,得益于毛泽东、周恩来等的指导。党中央、毛泽东之所以这样亲自培育、大力普及来自部队的新鲜经验,统帅部与战略区高级将领之间直接对政治工作提出要求、总结探讨,是因为这些新鲜经验,来自实践一线,显示出部队指战员的创造精神,更多的是这些新鲜经验对全局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这本身就是对部队政治工作最有效的领导和指导,也为新式整军运动在全军的兴起普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正是由于西北野战军开展新式整军运动,使得部队焕发出顽强战斗力和取得一系列胜利,引发毛泽东的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毛泽东以统帅的宏大视野和敏锐洞察力,及时发现、精心培育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的成功经验,从全局高度不遗余力地加以总结和推介,由此催生了新式整军运动在全军的兴起。
再者,这一运动的产生与生成离不开源于实践的创新。一方面,作为西北野战军军事工作的负责人彭德怀对部队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在紧张繁忙的指挥作战中,彭德怀与习仲勋等前委领导和政治部门一起,共同制订部队整训计划,组织召开野战军前委会议,亲自作整军总结报告,及时总结和推广基层部队的经验,指导整军运动的开展。习仲勋回忆道,“在这个问题上,彭总和甘泗淇同志都曾亲自深入部队进行调查研究,亲自听取各团政委、主任汇报,找干部战士座谈,参加诉苦大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⑥《习仲勋文集》下卷,第1287、1288页。。另一方面,作为我军政治工作卓越领导者,负责西北局全面工作和西北野战军政治工作的习仲勋,带领西北野战军前委和政治部门,善于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针对部队成分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新鲜经验,不断探索创新适合战争形势发展的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据时任西北野战军副参谋长王政柱回忆,仲勋同志在野战军行军作战紧张环境中,除了协助彭总指挥作战外,他每到一个地方,不是找干部座谈,就是向群众做调查研究,宣传、动员①《习仲勋传》上卷,第478页。。这是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运动得以产生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自组织领导两当兵变担任营党委书记起,习仲勋在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和政治工作经验,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独有的军队政治工作的思想与方法,体现出高超的军事政治工作领导艺术和极强的政策理论水平。内战爆发后,他先后担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委、西北野战军副政委,在指挥南线出击作战、榆横战役、关中分区争夺战、组织策动国民党保安团队横山起义等一系列军事政治斗争中,显示出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指挥才能。在担负起参与指挥地位最重要、压力最大的战略区陕北战场作战重任并做出显著业绩的这一时期,习仲勋凭借自身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性地组织领导部队开展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为部队军事作战任务的圆满完成,提供了可靠的政治组织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特别是,在整个解放战争中,习仲勋身兼西北局书记和西北野战军副政委军地领导职务,与彭德怀、贺龙一道,或转战西北战场、或领导新式整军、或组织后方支前。这种特殊的职务和身份角色,为他领导组织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领导组织部队开展新式整军运动的过程中,习仲勋善于把领导地方土地改革的成功经验直接运用于部队整军之中,从土改纠偏中汲取教训,使得地方土改和部队整军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从而使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始终在正确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这也是西北野战军新式整军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巨大成效的重要原因。
在彭德怀、习仲勋和西北局、西北野战军前委组织领导下,西北野战军从实行即俘即补方针,到开展诉苦三查、进行整训,再到运用群众路线,广泛开展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使新式整军运动在内容、形式上不断丰富完善,逐步走向成熟,取得了成功经验和显著效果,为这一运动在全国各解放区的蓬勃兴起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习仲勋及其战友们领导组织西北野战军开展新式整军运动的成功经验,已经成为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