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参与全球治理需要国际视野

2014-02-03 09:25原松华
中国发展观察 2014年10期
关键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智库研究

◎本刊记者 原松华

“中国的智库要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治理的研究,要增强话语权、影响力,为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9月1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在“国研智库论坛2014”上表示。9月17日至19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期间,两国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声明中第九条提出,双方同意建立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印度政府经济事务局的对话机制;3月份,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德国时,强调在中德两国成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加大政府、政党、议会、智库交往,把智库建设提上了国家外交层面,预示着中国“智库”已成为推进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合作交流的重要力量,“智库外交”成为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第二轨道”。

我国智库影响不断扩大,并逐步提升了国际视野和话语权

过去20多年,诸如“文明冲突论”、“金砖国家”、“G20”等流行于国际舆论界的政治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由大国智库或通过智库的路径进行全球传播,引领各国思想的讨论,主导国际话语权尤其是政治话语的议程设置,推动国际交往的发展进程,最终服务于大国的国际政治战略。

参加此次论坛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认为,美国智库对各国学术界和其他国家思想界的影响之大,应该学习。在王文看来,智库参与全球治理首要是设置全球议程,比如达沃斯论坛、香格里拉安全论坛。达沃斯论坛每年研讨全球经济的热点问题,主导了全球议程。香格里拉安全论坛则研讨全球当前的形势、亚太地区的安全;其次是影响国际舆论,过去20年,由欧美智库学者发起的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包括中国金融危机论,都是欧美国家智库的谋略;另外需要广交国际朋友,希望他们在国际舆论上帮助中国人去发声;最后影响他国决策,达到最高的境界。

作为中国智库,如何迎接挑战,参与全球治理?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许正中教授表示,智库需要文化、政治、地缘和外交几个方面的联动,过去智库的研究往往只关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专业,现在发现几个领域已经没有界限,这给智库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则表示,智库作为重大决策咨询机构、“第三方评估制度”的责任主体,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将更进一步发挥资政辅政、启迪民智、平衡分歧、聚贤荐才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中国积极打造一流智库,参与全球治理。2011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把研究中心建设成“一流智库”的奋斗目标。2012年2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联合出版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化和谐有创造力的社会》一书,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与社会的认可;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研究总报告引起广泛关注,即“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的新一轮改革路线图,为国家治理提供了高质量的智力支持。此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已经与20余个国家智库签署了框架协议,还与法国、英国、印度、波兰等国家建立了国家层面的国际对话机制。

中央党校一直扮演着给中央提供思想理论创新的智库角色,每一次党代会的文献报告都有中央党校的专家教授参与其中,最早提出三个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思想源于中央党校。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我国正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也出自该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是一家规格很高的新型智库,其初期研究议题广泛,包括持续蔓延的金融危机、中国崛起及国际金融新秩序、中美战略合作、外国政府及国际机构的决策体系,以及智库在政府经济政策制定中所扮演的角色等。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一些主要智库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明确提出开放性、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强国际智库合作交流机制建设,积极组织和参与全球性、区域性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国际智库论坛、峰会、智库评估等活动,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智库人员交流活动,展开国际智库课题合作研究,建立海外专家库,积极探索建立智库海外分支机构等,逐步扩大了我国智库的国际视野和话语权。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考察了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日本关西经济研究所、法国纳税者协会、法国国立科学技术与管理学院等智库;2011年,国研中心考察了英国查塔姆学会(皇家事务研究所)、亚当·斯密学会等机构;2012年6月,国研中心考察了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并考察了俄罗斯盖达尔经济政策研究院,与俄罗斯经济学家联合会专家座谈,还赴南非等地做专题调研;2013年7月,该中心考察团与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巴西整合与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座谈,9月考察团访问了LG经济研究院,与韩国NRCS理事长座谈。

除了智库间的交流,在国际影响力上,大型国际论坛则是最有效的方式,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等都是东西方智库参与全球治理的杰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连续15年成功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每年都汇聚了前美国总统顾问、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世界500强企业CEO等政府官员、学者及企业家的参与。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上,就有来自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芝加哥大学奥斯坦·古斯比教授,德意志银行联席首席执行官于尔根·费琛,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等专家,会后中国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外方代表,听取他们关于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声音。

通过国际化的交流和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智库修炼内功,提升软实力,打造一批“国家急需、国际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中国智库,其建设之路任重道远。

具有可靠的研究质量和有效的传播方式才能得到世界的认可

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总编辑许宝健2014年春季参加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加拿大政策制定与评估考察团。据他介绍,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铁卢市的国际治理创新研究中心(CiGi)于2002年成立,明确定位于积极研究和参与全球化治理,以加拿大为出发点研究全球发展的相关政策,主要是国际经济、国际安全与政治、国际法律方向。自成立之日起,CiGi就与一些著名的国际组织建立了紧密联系,特别是G20会议,几乎每一次会议都受邀参加;它参与全球治理,有破产负债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及全球互联网治理问题。

CiGi是通过何种方式融入全球治理的呢?首先,其选择拥有全球视野的研究团队。在其研究团队中,既有前任外交部长、财长、央行行长等,也有具有从事国际相关工作经历的专家。在其专职研究人员中,有来自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专家,这些专家与全球的同行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随时可以交流和共享最新信息,也可很快将研究成果进行全球扩散。其次,CiGi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化网络,并选择全球的伙伴。其与国际著名智库美国彼得森研究所、英国皇家研究院等建立了联系。在经济领域,CiGi正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此外,它与世界经济论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G20、G8等组织不仅联系渠道畅通,而且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随着国际影响力的提升,CiGi在这些场合受到邀请的机会越来越多,他们对此也采取非常积极的态度,提交研究报告,高调发表演说,受国际媒体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CiGi之所以能获得世界范围认可,是因为该中心将有效的传播方式与可靠的研究质量同样看待和重视,力求使每一个研究报告都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在课题设置方面,它比较重视既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同时又有长远影响的问题,即短期和长期问题结合。全球互联网治理项目就由一项短期的研究演变成了一个长期的课题。他们与中国社科院合作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同样具有短期和长期结合的特点。

尽管中国智库能够影响公共政策的空间可能不像西方主要国家那样开阔,但其研究领域正在得以扩展,这意味着中国智库对全球治理的影响力正在提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等智库从2012年初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专业化、专门化、职业化的新路径,致力于打造中国一流智库的国际化和网络化。在建立国际化合作方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兰德公司、布鲁金斯学会、传统基金会等机构都有交流,该中心还选派人员去美国进行公共政策决策咨询制度比较等项目交流,每年有研究员去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今年该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刘守英研究员就是其中之一。国研中心还组织了“国外智库管理体系研究课题组”,搜集国外智库建设资料,挖掘国外智库建设经验加以借鉴。只有具有国际视野才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从全球视野来看,这也体现了世界现代化治理体系发展的潮流。智库不仅要为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专业的决策咨询服务,而且还要将新的“愿景”带入公共政策,以增强国家治理的大谋略。

在研究团队建设方面,目前在我国智库的几路大军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学科研人员已逾30万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达10余万人,专职研究人员约3万人。2013年4月21日,旨在培养全球最顶尖智库人才的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正式启动。6月底,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8月,中国首次举办二十国(G20)智库论坛,为G20首脑峰会献计献策。10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成立,脱离过往学院的架构,成为单独建制的智库。12月5日,“南方防务智库”在广州成立,致力于打造“中国兰德”。12月,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成立,这是全球第一个以“中国发展模式”命名的智库。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在建院之初成功募集2亿元的启动资金之后,再次募集2500余万元。与此同时,该院去行政化、不吃财政经费,全部运用学校及传统高校体制之外的人员,充分运用国际智慧,聘用前国际政要的“新锐”做法,具有全球治理需要国际人才的视野。提出“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宏大目标的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CCG),同样致力于用思想与智慧影响中国,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

除了发展机遇,智库在全球化进程中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波兰社会与经济研究中心前总裁马瑞克·达布洛夫斯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种理想模式是建立一个全球性或区域性的下属分支机构,使得机构能够渗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网络中。但是这样做的成本较高,特别是前期的投入很大,只对那些资金雄厚或国际性智库有较高的可行性。较为经济的办法是在智库间建立永久性合作网络,不同的智库可以联合申请项目、举办研讨会等学术会议、联合出版学术论著等,或者建立地区间的机构联盟。另外,智库自身要进行内部改革。智库应该使自己的研究课题、研究视野以及研究团队更加国际化,而不是单纯地扩充外部机构组织,这也是推动其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一个成功的智库需要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和分析。国际著名智库选题和研究领域日趋国际化,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同样需要国际眼光、理论根基和学术自觉,并积极借鉴国外优秀智库建设的有益经验。一批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国内智库率先垂范,希冀国内其他智库提高整体水平,为参与全球治理作出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智库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民居智库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中政智库“五朵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兴洲调研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
国研中心签署《关于中英发展知识合作伙伴的谅解备忘录》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