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价值观的影响不容忽视

2014-02-02 21:04胡馨文高木梓
中国共青团 2014年5期
关键词:媒介社交价值观

文 / 胡馨文 高木梓

新媒体对价值观的影响不容忽视

文 / 胡馨文 高木梓

2014年1月底2月初,四川大学团委秘书处青年服务与发展中心课题小组围绕“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问题开展调研。调研采用问卷方式,广泛收集数据,试图从中总结出新媒体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机理,并对运用新媒体合理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新途径、新方法加以分析。

使用新媒体现状

使用新媒体时间集中、缺少规划。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统计显示,58.9%的大学生选择利用午休、晚休或周末的整块时间上网。63%的大学生在上网前没有明确的信息获取目标或安排规划;76.03%的学生对网络的应用在于电影、购物等消遣娱乐,上网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有待提高。可见,大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需要合理及时地正确引导。

社交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明显。在新媒体的诸多应用中,社交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程度相当高,76.03%的受访者表示,上网时主要关注以QQ、微信、微博为主的社交媒体信息。46%的学生选择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查看信息,通常不会太久;有23.97%的学生对社交媒体形成依赖,有空闲就会忍不住刷微博。当调研对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时,我们发现社交媒体远高于主流媒体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宣传。在关于社交媒体和学校对价值观影响程度的比较上,85%左右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对自己价值观的引导必不可少的,应当加强;另一问题中,26%的学生认为社交媒体对价值观的影响具有超过学校的趋势,53%的学生认为其影响力已经大于学校。

网络信息辨识独立,采信谨慎。当问到“如果互联网上出现一件有争议的事情,你一般比较倾向于认同谁的观点”时,39.04%的学生提出要根据情况分析后确定,42.47%的学生表示有自己独立的看法,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判断。对于社交媒体上获得的不同价值观评论,90%以上的学生表示保留自己的意见。48%的学生认为社交媒体信息多元化,但也有44%受访者对信息的真实度表示怀疑。这体现出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传播和接受社交媒体信息的谨慎态度。

原因分析

学生也是信息发布者。即时化社交媒体的发展使信息传播逐步“去中心化”,信息传递进入“所有人对所有人” 的“全民麦克风时代”。学生作为社交媒体中的一个节点,可以传递与接收信息,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受众。社交媒体改变了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时代资源高度集中的精英式传播,话语权威被主体更加平民化、表现形式更加复杂化的多元中心取代。学生可以是信息发布的中心、这一改变使得他们更乐于分享生活、传递信息,在社交媒体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趣味性”决定能走多远。在问到“什么样的推送和微博最能吸引你的注意”时,68%的学生选择了“风趣幽默的节选部分”。“耳目一新的图片”和“内容丰富的标题”也各有40%以上的学生选择。甚至于“转发量”这一因素也成为15.75%的受访者关注该微博的原因。学生根据感兴趣的内容点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而微博和人人网上140字的限制使得很大部分文章节选只能发出“最吸引人”的信息却不一定是“最正确的”信息。相对于大众媒体时代,学生对主流价值观信息的接受变得不可预见;说教式、正统式的教育模式在社交媒体上“生存困难”。

教师话语出现“信仰危机”。

教师相对于学生在身体、经验、知识、能力、社会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年轻的学生才有弥补差距的冲动和内在动力,才会对教师始终保持一种仰视的角度。然而随着社交媒体对成人信息控制权的空前削弱,笼罩在教师身上的那层神秘面纱被掀开,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老师“不过如此”。这对负责传播“主流文化”的教师话语权形成了不小的挑战,即使是针对教育者提出的信息内容,学生们也更趋向于相信自己的独立判断,其后果便是因普遍怀疑而产生的新的信仰危机。

对策和建议

树立“尊重为本”的教育理念,改进宣传方式。开放、平等是新媒体渗透的理念。因此,需要用平等的姿态和学生交流,要深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意蕴,通过自身深厚的功底和内涵,用新媒体语境中受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并有意识在大学生中培养新媒体“意见领袖”,发挥他们在“圈子”里的影响力,化被动为主动。

重视“载体合力”的整合功能,探索新的工作思路。“融合”是新旧媒体的融合,即把新媒体的技术和渠道优势和传统教育中有效的内容、途径与方法结合起来,通过有效转换,在虚拟空间中组织实施。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培育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加大多渠道建设,努力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有效互动。同时也要继续发挥传统教育的特有优势。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应用管理。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支持党和国家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的措施,加强高校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强化网络正面舆论导向。

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增强自我教育能力。首先,高校应重视校园舆论传播媒体和文化设施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其次,要借鉴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的经验,在大学教育中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再次,以学生为中心,将校园媒介环境和大众传媒作为广大学生参与媒介实践活动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媒介活动实践的主体,不断地创造和传播有益信息,成为积极的、能力不俗的参与者;最后,加强与家庭、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呼吁大家共同参与,为媒介素养教育营造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目前,社会已经逐步跨入新媒体话语权不断增强的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加难以准确把握,引导与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作难度有所增加。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组织更应与时俱进,及时深入了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状态,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心态来面对新媒体的影响,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作者胡馨文、高木梓系四川大学团委秘书处学生干部)

猜你喜欢
媒介社交价值观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我的价值观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社交距离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