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反腐不能只打“死老虎”

2014-02-02 21:48:06姜洪
浙江共产党员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术腐败代笔光环

文/姜洪

学术反腐不能只打“死老虎”

文/姜洪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钱钟书先生小说《围城》中的这段话,用来讽刺“文凭崇拜”挺过瘾的,但用来讽刺当下的学术腐败乱象,就显得过于文雅和客气了。

“季建业读博记:论文为教授代笔,本人未参加答辩”,3月20日《时代周报》的这篇报道标题秒杀众人目光。事实如何有待进一步查,但报道中透露的有关信息,在此前类似案例的佐证下,再一次结结实实地揭开了学术腐败的疮疤。

这类事放在普通人身上都是个问题,与官员联系在一起,尤其需要警惕,因为其中极有可能隐藏腐败暗疮。可以这样说,学术反腐其实就是反腐,已经不是教育领域自身的问题了。学术光环不是问题官员的“挡箭牌”,高学历不等于廉洁,学术反腐不是反腐的“二线”,不能止步于学术;官员假学历假文凭问题更应被看做是“腐败警报”,有必要顺藤摸瓜。

媒体报道透露的类似信息就是一条条具体线索,司法机关应该尽快介入调查,看一看权学交易中是否存在利益交换。比如,官员是否用行政权力给学校课题、给研究项目好处?学术机构是否利用官员影响力违规开展课题立项、进而挪用甚至侵吞国家投入的资金?在“学术腐败”之路上,高校、导师、评审专家与官员扮演着的投桃报李、各得其所的角色已经愈发明晰,这也为司法机关提供了现成的调查路径。

学术反腐,打“老虎”是必须的,对“死老虎”牵出来的问题也必须深究下去。但只打“死老虎”绝对不够,为官员代笔、“加冕”的教授和学校究竟有哪些问题,究竟该承担什么责任,也该提上议事日程。不如此,不足以铲除学术腐败的土壤,不然更不知还会有多少官员披着学术的光环暗行龌龊的勾当。

(检察日报)

猜你喜欢
学术腐败代笔光环
光环之下,如何生活?
光环之下,如何生活?
代笔
为什么对学术不端容忍度较高
治理学术腐败需建立独立监督调查机构
华人时刊(2017年15期)2017-10-16 01:22:15
以舞代笔——反排
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 02:54:00
土星光环连连探
学术腐败国内相关研究述评(1997~2016)
代 笔
文苑(2016年2期)2016-02-26 00:46:23
勿让学术腐败混入高考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