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发展问题研究

2014-02-02 00:22张效莉
海洋经济 2014年4期
关键词:临港产业园园区

张 婷,张效莉

(上海海洋大学 a.海洋经济研究中心;b.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发展问题研究

张 婷a,b,张效莉a,b

(上海海洋大学 a.海洋经济研究中心;b.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是临港地区经济和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和转型驱动力,乃至对整个长三角地区和全国经济发展都有着重大的贡献,尤其是对发挥 “集聚效应”提高区域竞争力、辐射腹地经济增长、实现规模效应等具有重大的作用。随着 《临港中长期规划》的出台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就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以带动上海经济地进一步迅速增长。在阐述了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基础上,分析了上海临港产业园转型升级的可能性和发展取向,为其转型升级提供对策建议。

临港;临港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引言

临港产业园区主要是指依托沿江沿海港口发展的产业集聚区,即以港口为核心、以巨大的经济腹地为依托、依托港口的存在而存在并聚集发展起来的多种类、多层次、综合性、开放性的产业体系。临港产业园的发展往往能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和转型的驱动力。上海临港产业区的开发与建设承载了上海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使命,并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实现上海临港产业园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之符合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亟需进一步探究。

1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1.1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概况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自建立以来,对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成为上海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引擎和战略空间。临港产业园区主要分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产业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园区和临港奉贤园区和生活配套区六大功能区块。目前,临港地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承载地,浦东二次创业的前沿阵地,杭州湾北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已经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以及支撑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工程机械、物流机械、精密机床等制造基地[1]。工程机械及物流装备、船舶、海洋工程等装备制造产业保持增速,生产继续上行。2012年,临港产业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13亿元,比去年净增56.5亿元,同比增长13%。2011年装备产业区完成工业产值293.5亿元,同比增长11.2%。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自2003年开发建设启动至2013年底,工业总产值逐年递增,形成了新能源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船舶关键件、海洋工程、工程机械、民用航空配套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6+1”产业格局[2]。目前,上海临港产业区已建设有公交枢纽、铁路客运、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设施;建成医院、大学、博物馆、基础教育等一大批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沿滴水湖地区和东四镇四大分城区建成酒店、餐饮、商住、办公楼等一大批商业项目;名院、名校也已落户临港新城,各种社会事业资源不断向临港产业区积聚[3]。

1.2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1.2.1 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位于长江口与东海岸线的交叉点,洋山港是上海重要的枢纽深水港,交通、港口、运输条件优越,具有海运、空运、内河航运、高速公路、铁路“五龙汇聚”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和完备的能源供给体系。因此,临港产业区先进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发展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

临港产业区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便于港口交通发展的航道空间资源、不断淤涨的江海滩涂资源,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渔业资源、海岛资源、矿产资源,还有风能、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资源。

1.2.2 涉海人才和科研优势

目前,临港产业园已经与海洋大学、海事大学、电机学院、电力学院四所大学四所高校以及上海涉海高校进行合作,并规划成立相关研究中心,争取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同时,如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底观测基地、上海市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综合业务基地、上海临港海洋高新科技孵化器等科研机构的研究项目,越来越多的集中于临港产业区并在园区内顺利地开展。此外,临港产业区还集聚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等海洋科研院所。这些科研机构都为浦东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1.2.3 海洋发展战略的积淀

发展海洋经济,浦东在全国沿海地区起步较早。原南汇区确立了“海洋南汇”功能定位,成立了“南汇区海洋经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南汇区海洋局,编制了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承办了“上海海洋论坛”,开辟了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等。两区合并以后,设立了浦东新区海洋局建制,建立了浦东新区海洋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编制了海洋发展“十二五”规划。这为先进海洋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工作基础。

1.2.4 政策优势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在享受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政策的同时,又享受“双特”政策。在管理体制方面,成立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这对临港重大项目的落户、审批十分有利。在政策方面,加大了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对临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及人才吸引和集聚政策的支持力度等24条支持政策,加之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临港产业园区将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这些都为临港产业区吸引创新创业人才、聚集高附加值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也为从“上海制造”转型到“上海智造”提供了新的契机。

2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发展的影响因素

2.1 国际环境

上海临港产业发展从一开始就是以高度开放的姿态逐步发展起来的,国际环境的变化与临港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快,世界经济结构进入新一轮大调整时期,上海临港产业区要以国际航运中心为支撑,确立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是国际生产力和国际分工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上海经济融入国际市场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另一方,绿色、低碳新理念和新技术将催生新产业,带来产业投资新机遇,也表明上海临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需不断努力创造成洁净优美的现代化产业园区[4]。

2.2 国内环境

为了改变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缓解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国家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将以转方式、调结构为战略重点,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加大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势在必行,也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然而全国各地的发展都在顺应国家战略与时代发展的需要,都加大了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而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布局,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趋于同构化。随着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附加值制造业项目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临港产业区必须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领先优势,上海临港产业区在投资、资源等方面面临较大的区域竞争压力。

2.3 政策环境

在上海临港产业区内的企业和项目,可以享受国家和本市规定的下列优惠政策:(1)鼓励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及技术进步的各项优惠政策;(2)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项优惠政策;(3)鼓励软件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5)鼓励投资和改善投资环境的其他优惠政策[5]。尤其是2013年出台上海市在临港地区“建立特别机制和实行特殊政策”(“双特”政策),将是上海临港实现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政策引擎。

2.4 配套服务体系

目前上海临港配套服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包括:(1)项目咨询服务:为项目提供前期咨询服务,包括政策和产业导向、项目经济分析等;(2)项目审批服务:招商主体和审批部门提供便捷全面的服务通道;(3)金融服务中心:临港产业区内建立金融服务中心大楼,引入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点到点结汇、购汇、单证核销等一揽子金融服务;(4)物流配套服务:与海关、商检、外汇等相关机构合作,为企业报关、商品报检、出口收汇、出口退税等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物流运营效率;(5)生活配套服务:依托临港新城主城区和四个分城区的商业生活配套能力,为入驻企业和引进人口提供生活住宿、酒店餐饮、学校医院和娱乐休闲等各项服务。

3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发展存在问题

3.1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功能定位存在的问题

3.1.1 功能定位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

按照临港产业区“十一五”规划,将其功能定位为: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为重要组成部分,以新型装备制造为核心。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临港产业区加大了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力度,但除了装备制造业得到较好的发展外,其他功能并未能取得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国际航运中心一直以来都没有发挥充分的作用。主要体现为:(1)物流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物流产业园发展不到位,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国家对其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撑不足,致使物流产业园经济效益较低。(2)航运服务业发展滞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航运相关的服务业没能实现好,其交易、航点服务等配套服务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3.1.2 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的理念需进一步提升

目前,与国内开发园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样,临港新城还存在以GDP为导向的工业化阶段的直线型管理模式,突出的表现就是将引入重大产业项目为主要引资目标。虽然在项目数量和规模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附加值低,价值链短的问题非常突出,影响了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以服务外包、生产性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高附加值、长产业链、综合性立体化产业体系框架尚未搭建成型。

3.2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运行体制与机制存在问题

3.2.1 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的领导组织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发展临港地区海洋产业,不仅需要依托临港管委会,还需要浦东新区、上海相关委办局和国家部委的支持。目前,在政府层面,临港海洋产业发展主要由经信委(海洋局)、临港管委会两个机构进行平行管理;在开发公司层面,临港集团、港城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承担了产业开发、城市建设的职能,造成了职能重叠,分工不明确,协调成本高等问题。由于体制的“内耗”,在优化配置外部资源方面明显不足。例如,在申请国家级和市级重点项目方面,在国家已拨付的海洋863领域研究经费约20亿中,上海获得的实际经费只有1亿多。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在“十一五”期间的多项海洋专项总经费超过100亿,而上海各科研单位参与承担的项目很少,落在临港地区的份额更屈指可数。因此,临港新城亟需一个机构来统筹协调园区规划建设。

3.2.2 临港新城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临港新城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内部区域功能协调不够。虽然“双特”政策出台合并了上海临港产业区管理委员会和南汇新城管理委员会,成立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3],解决了之前存在的重复建设、效率低等问题,但还是要进一步理顺浦东新区海洋产业相关委办局、临港管委会与产业园区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支撑的管理格局。同时园区内部的运行机制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3.3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支撑环境存在的问题

3.3.1 对外交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临港产业区距市中心75千米,虽然目前轨道交通16号线已正式开通,这给区内企业员工上下班以及区内居民的出入带来了诸多方便。但是相对而言,临港地区的对外交通体系依然不够健全,一些区域的居民仍然存在交通工具单一,出行不便等问题。除此临港产业区、临港新城主城区和洋山港保税区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交通枢纽功能[6]。

3.3.2 对周边地区的竞争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国家和沿海省市都将发展海洋经济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国务院相继批准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和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设立了舟山群岛新区,将全国11个沿海省市的发展规划都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对周边区域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应对机制。分工合作和竞争发展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还缺乏长远考虑。

3.3.3 海洋产业集群发展所依赖的产城融合优势尚未体现

近年来,洋山港和保税港区大量的货物进出口、GDP、税收都没有落在临港新城,也没能带动临港地区城市功能的开发和完善。临港主城区定位不明确,功能配套不完善,发展速度缓慢,已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周边商店、餐饮、酒店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广,缺乏高质量的办公、生活条件和便利的交通及常规的生活设施,无法满足产业区工作人员的生活需求,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了海洋企业和科研机构落户临港的积极性,使大量企业保持观望态度,难以集聚人气。

3.4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

3.4.1 财税扶持调节手段薄弱

临港产业园区建成以来,政策的制定都较为偏向于企业和项目落户的优惠方面,因此临港产业园区确已吸引了很多大、小企业的入驻和重大项目的引入,但这只是在数量和规模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其财税扶持调节手段较为薄弱,在引进重大项目时临港管委会难以承诺相关的财税扶持政策而导致高端的高附加值项目的流失,很多企业最终只是将附加值较低的制造产业放在临港产业区,这极大的影响了产业区产业链延伸拓展和企业集聚,进而影响了产业区产业布局的优化升级。

3.4.2 人才引进政策不完善

由于临港产业区人才引进政策的不完善,已经开始致使优秀专业人才引入难度大,后续发展缺乏智力支撑。临港产业园区又是建设伊始,各种综合配套设施尚未健全,难以立即靠自身解决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问题。主要是户口政策及落户相关优惠政策力度不够,进而企业中高端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流失,出现了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尴尬局面。这使得临港产业园区内各企业的可持续长远发展缺乏智力支持。

4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升级发展的实现路径

上海临港产业园区正处于启动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一开始就面临机遇和挑战,而随着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临港产业园区的发展又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临港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上海临港产业园区必须高起点规划,切实完成产业升级,才能推动临港地区真正成为上海面向未来的重要发展引擎。

4.1 构建园区内产业的非均衡发展模式

4.1.1 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主导产业

“双特”政策将为临港地区提供每年10亿元的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分布到每个产业园区资金不多,因此,产业园区要利用这一资金,配合自身配套资金,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资本,重点发展一部分产业,形成主导产业,并以此逐步扩大其他产业的投资,由主导产业带动,形成杠杆效应,推进主导产业链的形成。

4.1.2 加强产业间的渗透与联系

一是现代制造业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主要是五大功能模块中“6+1”产业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以及以这些产业为主导产业形成的产业链之间在研发、设计、销售、生产等环节有许多共享和合作的空间,可以通过产业园区的平台进行整合和引导。

二是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渗透。重点以生产性服务业、专业性服务业为桥梁,形成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联系。三是产业园区与城区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重点是产业园区形成城区的主导型或支撑性产业,城区产业对产业园区的产业和企业形成配套和服务。

4.1.3 推进园区内的产业链整合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规划主导产业链的引入。对能够形成产业链的产业,以引入产业链和核心企业为主,引入配套企业为辅。二是对平行企业进行整合。对引入的平行产业,要进行行业细分,逐步形成主导产业链。对无法形成主导产业链的产业和企业进行整合,形成集聚区,继而形成资源共享的格局。

4.1.4 加强科技、金融与人力资源的投入

在高起点规划产业园区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要对园区企业提出研发的具体要求,以促进企业的科技投入。同时,为了支持企业研发投入,由园区进行部分融资和人力资源服务。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陆续完善落实了一系列科技投入激励政策等,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资本为支撑、社会资本为基础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临港产业园区的创新发展[7]。

4.2 完善上海临港产业园区现有的功能

按照上海临港产业区“十二五”规划,要重点开发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临港奉贤园区,适度开发主产业区和综合区。“十二五”以后,应以主产业区和综合区的开发为主[8]。

重装备产业区规划要围绕现有产业集群,完善空间布局,以闵联园区为重点,进一步充实项目,丰富内涵,形成完整的、有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链、产业集群。

物流园区要加强保税和非保税物流的联动发展,以实现国际航运中心为目标,依托洋山港保税区积极推动航运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传统物流业与现代物流业的综合发展。

临港奉贤园区要发展壮大原有的先进制造产业,在此基础上加快发展工程装备产业、海洋工程、新能源、智能电网等产业,并积极推动其形成产业集聚布局。着力将奉贤园区打造成独具特色的、高端的临港子产业区。

主产业区是要结合民用航空配套产业基地的规划布局,积极发展大型客机零部件的研发、维修及相关服务配套产业。此外寻求发展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能耗低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立于逐步建成集核心商业、航运商务、航空研发、办公、住宅、酒店为一体的现代商业商务中心[2]。

综合产业区则是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围绕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进行适度开发。其功能定位应突出新知识、新产业、新科技的概念,规划以高层次的新科技研发、高科技产业、国际性会议论坛为主,兼以旅游度假、商业居住和服务。将综合产业去打造成临港产业区中开发强度较低、环保要求最高、生态环境最优的区域。

4.3 理顺园区运行的体制和机制

要以落实“双特”政策为契机,理顺产业园区运行体制和机制。在管理体制上,要理顺浦东新区海洋产业相关委办局、临港管委会与产业园区之间的关系,形成相互支撑的管理格局。同时,在坚持政府规划管理的同时,探索建立社会性的综合服务平台,对产业园区形成支撑。在园区内部运行机制方面,积极探索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通过引进园投公司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完善产业园区的运行机制。

4.4 强化园区发展的环境支撑能力

一是强化对园区发展的政策支撑。要将“双特”政策真正落实到园区,使园区内的企业受益,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也吸引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入驻。二是城区对产业园区形成配套支撑。配套支撑又分为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配套。通过软硬件的规划,为园区企业、员工,以及员工家属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医疗等配套服务。

[1]孟李美.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0,10(06):6-8.

[2]上海临港产业区管理委员会.上海临港产业区“十二五”规划纲要[Z].2010.

[3]大浦东之临港时代.市政府新闻发布会24条“双特”政策&临港30条实施政策[EB/OL].2013-03-01.http://blog. sina.com.cn/s/blog_91c634a70101bzcr.html.

[4]叶建华.发展临港经济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J].中国水运,2008(04):4-6.

[5]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临港新城管理办法(2003年12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发布)[J].新法规月刊,2004(02):38-40.

[6]何建木.上海新城建设的发展、创新与转型——以临港新城为例[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9(06):1-7.

[7]姜艳.论大连临港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价格月刊,2010(03):62-65.

[8]张雯.临港——三一的“第二大脑”向儒安谈三一上海临港产业园发展经[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2(03):78-79.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Port-centered Industrial Park

Zhang Tinga,b,Zhang Xiaolia,b
(a.Center for Ocean Economy,b.College of Industry and Economy,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port-centered industrial park is the engine and driving for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rt-neighboring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s economy,make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even to the whol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nd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especial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iving free rein to the“agglomeration effect”to improve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radiating onto the hinterland economic growth and achieving the scale merit.With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port-centered medium and long-term plann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Shanghai′port-centered industrial park is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so as to bring along the further rapid growth of Shanghai economy.Therefore,on the basis of expound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port-centered industrial park,influence factors,existing problems,etc.,the paper analyzed the possibility of upgrad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the Shanghai port-centered industrial park,and provided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on it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Port-centered;Port-centeredindustrialpark;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

F129.9.51

A

2095-1647(2014)04-0027-07

2014-02-26

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B-5008-11-0009136]

张婷,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专业,E-mail:zhangtingjf@163.com。

张效莉,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海岸带)经济及其综合管理、宏观经济数量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E-mail:xlzhang@shou.edu.cn。

猜你喜欢
临港产业园园区
上海临港的海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