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做法与体会

2014-02-01 17:02陈华勇彭守坤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卫勤分队伤员

陈华勇,杨 斌,彭守坤

云南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做法与体会

陈华勇1,杨 斌2,彭守坤3

卫勤保障是军队医院和平时期抗震救灾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本文总结了武警云南总队医院2017-09-07赴云南彝良、2014-08-03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抗震救灾期间医疗队实施医学救援和卫勤保障的做法,分析成功的经验,反思出现的弱点与不足,并对未来灾害医学救援的发展提出建议,希望能为以后的救灾工作及部队卫勤保障提供一定的借鉴。

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体会

军队医院作为和平时期应急卫勤保障的“拳头”力量[1],在灾难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武警云南总队医院2008年被云南省政府指定为云南省自然灾害医学救援单位,省政府下拔专项经费300余万元用于购置救援装备,并不定期对救援队建设及装备配置情况进行检查。自救援队建队以来,我院多次圆满完成医学救援任务,并受到前总理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卫计委领导、武警云南总队首长和云南省各级政府的奖励和表扬。笔者总结了我院先后执行2012-09-07云南彝良地震和2014-08-03云南鲁甸地震应急卫勤保障工作的做法,并对卫勤保障任务中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建议。

1 云南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主要做法

1.1 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组建卫勤分队 由院长任队长、医务处负总责抓落实,政治处负责政治思想教育、宣传报道工作,院务处负责后勤保障,成立以各科业务尖子为成员的卫勤分队并明确队员及后备人员名单。卫勤分队制定队员考核制度并严格落实到位,每名队员都能够拉得出、用得上;同时制定并落实相关奖惩制度,如表现突出者在医院年终考评中优先表彰,把队员执行任务的情况与个人及所在科室年度考评关联,提高队员积极性和上进心。把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队员新老搭配、专业搭配、防治结合、资源整合,发扬团队精神,强化协作意识。按分类抢救、抗休克、手术、医技、防疫、留观后送等职能分工制定了卫勤分队队员职责及工作标准,责任落实到个人。

1.2 制定科学的卫勤应急预案 卫勤应急预案是卫勤机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方案,合理的预案可以增强应急决策与处置的科学性,提高应急处置的时效性[2]。应急预案贴近实战,突出“实”和“细”,强调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制定1个总体保障方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任务地域、环境、气候、运力、可利用资源等情况,建立不同类型方案,如暴恐事件处置预案、冰冻雪灾、泥石流、抗洪抢险救援等救援预案;根据任务的需要,分别有20人、30人、50人、60人编组预案,完善预案库,一旦受领任务,可相应调出保障方案,并保证有条不紊地组织实施[3],并在实施中因地制宜不断完善。

1.3 开展经常性卫勤综合演练 紧急卫勤保障的特点是时间紧迫、任务区域的地形、气候不明确,任务类型多样、情况复杂多变、工作标准要求高、后勤保障困难。对此,我院定期按照卫勤保障预案,根据任务类型的特点,模拟实战演练。卫勤分队除了加强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等基本医学救援技术训练外,还与兄弟单位联合组织协同演练,突出科学训练,克服表演式的低层次重复训练,突出了人装结合,从严、从难、贴近实战锻炼卫勤分队。只有通过反复演练,才能做到预有准备,遇到突发事件才能沉着应对、科学处置。

1.4 设立专人专管的战备物资库 为了加强救援物资的管理,配置了医疗、后勤保障两大类专用设备以及战备、急救药材,个人装备等。医疗物资主要以现场急救手术和抗休克为主,根据多样化任务需求,还配备了轻便、防水、防潮、抗摔打、易操作、便于维修和适应实战需求的多功能设备。在药材品种上,带足急救药,适备常用药,兼备特殊药。后勤保障上,配备野战医疗帐篷和应急保障用品,立足自我解决吃、住、行的问题。个人装备,统一准备,统一保管,保证每名队员配备1个能够满足野外生存需要的背囊。

1.5 加强任务前响应 回顾两次救灾卫勤实践,从接收预先号令到摩托化开进,一般需要3~4 h完成队员紧急集结、伤病员交接、从科室收回平战结合装备、卫勤车辆检查准备及医疗、后勤物资装载。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因此,灾难事件突发后,上级正式命令下达前就应提前准备,指挥组织人员归队, 分配任务, 收集任务地域基本情况,熟悉地图,制定开进路线及行车序列,确保上级正式命令到达后,卫勤分队能迅速出动。

1.6 展开卫勤分队救援工作 根据地震灾区现场的实际情况,卫勤分队分为一线、二线两个分队。一线分队部署在地震震中灾区,二线分队设在任务地附近交通便捷、无灾情或灾情轻的县城、城镇。随着救援时间的推移,根据地震医学救援的阶段特点,按需要适时调整一二线医疗力量部署,重新优化一二线队员之间的配置。一线分队在72 h伤员救治黄金期的主要任务是搜救伤员、现场急救、及时后送伤员到二线进行救治。72 h伤员救治黄金期后,一线分队救援工作由前期紧急搜救伤员转换为搜救、医疗、防疫和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并重。卫勤分队走村入户巡诊,对轻伤员进行回访、复诊; 对灾区进行消杀灭工作,预防流行病暴发,确保灾后无疫情;培训灾区民众的卫生知识、食品安全常识,监督饮食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食物中毒等。宣讲预防毒蛇、马蜂、狂犬等动物咬(蜇)伤及急救知识;成立心理工作室,加强对灾民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关怀安抚,确保灾区民众的身心健康。二线分队在较安全的县城、城镇组建临时医院,开展的工作主要是:成立专家团队,及时对一线分队后送的危重伤病员进行救治;成立临时重症监护室,对危重伤病员和术后伤员进行重点监护治疗,把死亡率和伤残率减少到最小程度;及时对无法救治的危重病伤员进行转诊治疗;向一线分队补充药品,医疗物资,生活物资。

2 云南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存在的不足

云南地处边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地震灾害多,彝良、鲁甸所处山区经济滞后,房屋老旧,人口密集,道路崎岖狭窄,运输不便,震后余震不断,又遭受暴雨和泥石流灾害,引起道路塌方,交通受阻,各种物资及伤员运送困难,救援工作展开困难,导致小灾大难。气候特点是前期高温炎热,后期阴雨潮湿,气温变化大。面对种种困难,我救援队员背上卫生背囊徒步8 km进入灾区,成为第一支成建制到达震中现场的医学救援力量,很好地完成了抗震救灾的卫勤保障任务,得到了省、市、总队首长的认可,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在实战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2.1 药材储备不足、不全面 灾区民众手足癣、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发病率相对较高,救援队估计不充分,相关的皮肤病防治药材储备不足。由于没有储备常规疫苗,对灾区发生的狗咬伤,钉子戳伤,无法及时进行特异性预防和治疗。

2.2 部分配发装备过于笨重,装卸麻烦,对展开地域要求高 装备移动医疗车辆机动性、越野性能不佳,通过性不强。在鲁甸地震医学救援行军中手术检验车跟不上车队,移动车载医院不能进入震中灾区现场。B超、车载X光机等必备的医疗设备无法带入灾区。

2.3 救援队员体能普遍不强 在道路塌方,交通受阻的情况下,我救援队员背上卫生背囊徒步8 km进入震中,途中暴露出救援队员体能不强的问题,个别队员跟不上。在遂行部队搜救的过程中,也出现相同的问题。

2.4 救援队员全科医学专业知识不足,缺乏急救医学和全科医疗技能 两次地震医学救援实践表明,随着救援时间的推移,震区伤员的伤情、伤类、病种都会发生阶段性变化。前期以外伤病员居多, “72小时救治黄金期”后以内科、心理科、皮肤科伤员为主,对医学救援人员的救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5 救援队员自我保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救援医疗队员要先自保方能救助受灾民众,灾区危险重重,队员均争分夺秒奋不顾身救治群众,尤其伤员呼救时急于救助易忽视具体环境情况而存在安全隐患,应在动员教育时重点强调。

3 建 议

3.1 明确国家紧急救援法律法规的细则 从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层面上具体明确卫勤组织指挥体系、军警地三方协同机制、各级卫勤组织和保障力量的职责任务,使各级卫勤机构在履行紧急救援、卫勤保障中有法可依、有据可行,使各种医疗资源得到优化和整合,提升整个卫勤系统保障效能。避免各种自发救援力量蜂拥而至,医疗资源浪费的同时造成交通堵塞,挤占有限的施救空间,增加管理、后勤保障的难度。

3.2 加强紧急救援卫勤装备的研制 现配备的卫勤装备在地震灾难医学救援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但现有装备机动性能、实用性与信息化程度明显不够,仍需大力加强和改进。在地震灾难医学救援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道路中断导致交通瘫痪,卫勤分队无法摩托化开进,救援队员只能徒步行进,救援物资及大型医疗装备无法随行,给快速、有效救治伤员带来困难,且空中力量严重薄弱造成伤病员后送困难,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期,造成“生命盲区”。为此,我军应加强卫生勤务技术论证,充分利用军内外先进技术,加快步伐研制机动性强、方便携带、性能优良、实用性强且信息化程度高的卫勤装备。一方面,空中投送和医疗后送平台如卫生列车、可空运部署的野战方舱医院和帐篷医院、卫生飞机、救护直升机需要大力发展、配备,供医学救援部队使用[4]; 另一方面,研发小型化、一体化、便携化的应急卫生装备如生命探测、急救、生命支持等装备以满足一线部队的实际需求; 此外,应加快研制信息化程度高的卫生装备,为现有装备添加数字转换接口,构建从单兵到救治机构、从前沿到后方、从医疗救护单元到卫勤指挥机构的卫勤信息数据链[5]。

3.3 加强与卫勤保障相关的灾害救援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建议加强灾害救援医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加快灾害救援医学专业的学历教育[6],从体能、心理、自救互救、野外生存、全科、急救、防疫等灾难医学技能和灾难管理等方面,有计划地培养适应我国国情的灾害救援医学专业人才。

4 小 结

总结我院在云南彝良、鲁甸地震两次卫勤保障中的做法,认为在以后展开灾害救援工作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科学的组织、指挥与灵活机动的处置方案。两次云南山区地震的医学救援工作能做到快速反应、救灾高效、及时后送,得益于前指、救援队卫勤指挥员专业的指挥和协调能力。(2)空中力量的大量投入。空中力量在汶川大地震中得到大量应用,并在医学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在道路不通,陆地运输中断的情况下,空中力量对各种救援生活物资、医疗物资的运入与伤病员的后送等救援作用尤为重要。(3)军、警、地医疗资源的良好整合。灾害救援医学是涉及多部门、多系统的联合行动,建立有效的运行体制,是保证任务完成的必备条件。优化整合军、警、地医学救援力量,技术优势互补,极大提高救治效率,能更有效发挥医疗队的作用。

[1] 秦银河.全军卫生部长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J].解放军卫勤杂志, 2010,12(1):1-3.

[2] 王 谦,陈文亮.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应急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64-65.

[3] 侯世科.中国灾难医学救援队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上海医学,2012,35(7):565-568.

[4] 张雁灵.汶川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回顾与思考—在全军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 [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1):4-8

[5] 李清杰,付炳才,刘 阳.芦山地震医学救援实践与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7):601-604.

[6] 邹圣强.论灾害救援医学学历教育在我国的实践[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2):64-66.

[7] 刘 旭,张鹭鹭,刘 源,等.汶川抗震救灾医疗后送调查分析及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3):249-251.

(2014-08-20收稿 2014-10-01修回)

(责任编辑 郭 晓)

Practice and experiences of medical service for earthquake relief in Yunnan province

CHEN Huayong1, YANG Bin2, and PENG Shoukun3.

1.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Department of Emergency, 3.Department of Radiology, Yunnan Provincial Corps Hospital,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Kunming 650111, China

Logistics support plays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arthquake relief for military hospital in times of pea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s of the medical team from Yunnan hospital of CAPF in earthquake relief of Yiliang, 7th Sep, 2012 and Ludian, 3rd Aug, 2014, analyzed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reflected on the weaknesses and deficiencies, and given out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isaster medical rescue, with a hope of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future earthquake relief work.

earthquake relief; logistics support; experience

10.13919/j.issn.2095-6274.2014.10.010

陈华勇,本科学历,主治医师,E-mail: 497910278@qq.com

650111 昆明, 武警云南总队医院:1.康复科,2.急诊科,3.放射科

R129;E238

猜你喜欢
卫勤分队伤员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一辆东风EQ2102N型汽车空调不制冷故障诊断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提升抗震救灾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建议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