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莉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肿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范
苗 莉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肿瘤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属于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呼吁全社会支持和关心医护人员,医院自身应对医护人员的安全性引起重视,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降低各种危险因素发生的几率。
肿瘤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在18世纪医学之父Bernadio Ramazini提出职业危险这个概念之后,职业危险性逐渐的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1]。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每天需要间接或者直接的与患者的唾液、血液以及化学药物等接触,容易发生锐器和针刺等机械性损伤,护理人员应早期发现相关危险因素,积极的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和控制危险因素,提高对医护人员的防护。
锐器物损伤或者针刺伤是指深入皮肤的刺伤,会引起出血症状的意外伤害。出现真刺伤最多见的原因是在对使用过的空针进行拆分消毒时出现的意外,已经污染的体液或者血液病原体随着针尖进入到受伤者体内,导致伤者出现相关的疾病,经过临床证明超过20种的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或者针刺伤随着血液进行传播,最多见的为HIV、HBV、HCV。
在肿瘤科工作的医务人员无法避免的间接或者直接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组织以及唾液,并引起感染,与污染的血液、组织以及唾液接触是现今临床上最具威胁性的职业风险。
2.1 HIV感染
艾滋病也就是所说的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简称为AIDS,主要由HIV病毒感染导致[2]。现今,已经从HIV阳性者的唾液、血液、精液以及眼泪中分离出HIV,一些AIDS窗口期,主要症状为发热待查收入到肿瘤科室,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能出现感染。
2.2 HBV感染
我国为乙肝高度流行区,据统计我国大约有10%~20%的人群确定为HBsAg携带者。乙肝病毒为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感染HBV的主要方式为锐气损伤或者真刺伤,乙肝病毒有很强的致病性,被带有HBV病毒的锐气刺伤,只需0.004 ml血液就可以发生感染,易感人群每受到1次污染的HBV锐气刺伤时,发生感染的几率为6%~30%[3]。此外,乙肝病毒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在室温干燥的环境下可生存1周时间,肿瘤科接收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大部分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肿瘤科工作的医护人员长期与患者的血液、唾液以及被污染的医疗器械接触,很容易出现感染现象。
2.3 HCV感染
丙型肝炎也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长期的感染可引起患者肝脏纤维化及慢性炎症坏死。一些患者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瘤。现今还未发现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
(1)大多数护士了解消毒药物的危害,觉得只要是完成了消毒效果即可,但是少部分护士认为消毒药物越浓越好。大量消毒剂的应用,增加了护士肝肾功能的损伤;(2)因在对肿瘤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抗肿瘤药物是不可避免需要应用的,大多数护士对其细胞毒性完全不了解,导致其出现职业损害。
4.1 加强肿瘤科医护人员的配置
对护士实施职业防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在管理上还是在教育上都需要给予一定的关注,相关部门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更新设备,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增加安全柜及层流净化操作台,提供相应的设备和防护用品,对医疗废物实施规范处理,同时由专人负责监管,制定和组织严格的防护方法,定期为肿瘤科护士实施体检,根据科室人员情况安全休假,提高薪资,落实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将护士承受的损害降到最低,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系统,加强教育规范措施,干预和监测护士的职业防护情况。派科室内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为组长,检查本科时护理人员安全制度执行程度,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逐层上报,不断的完善防范措施。
4.2 有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
对现今在岗的护理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分析,对肿瘤科护士的职称、学历、工作表现、年资以及考核成绩进行能力和知识的评价,根据实际能力分配岗位,有效的应用人力资源,最大限度的将人的潜能和智慧发掘出来,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专业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定期组织人员出去学习、交流。
4.3 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
4.3.1 加强护理病历书写质量 要求护士做到“写出所做的,做出所写的”,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也是必要时将护理内容作为法律依据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护理人员实施病历书写培训,对病历进行讨论,护士进行查房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保证护理记录书写的真实、客观、完整、准确。
4.3.2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管理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护理人员的守法和自律能力,能够认真对待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防范能力,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定期组织学习讲座,让护士清楚的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医院应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降低出现危险的几率。与此同时,加强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提高教育,建立全面的管理系统,干预和监测护士的职业防护情况,这些都是医院管理者必须重视和着手解决的问题。
[1]汪碧琼,郭德芬,文庆莲. DC与CIK共培养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J].中国中医急症. 2009,24(3):841-842.
[2]陶明珠,韩兴平.病理报告在临床肿瘤护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9,29(11):22-23.
[3]汪苗,王维利.疾病不确定感理论在肿瘤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0,36(2):948-949.
R13
B
1674-9316(2014)09-0122-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