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江苏省太湖水质监测中心站 江苏南京 21003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密度的局部土地利用开发和“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模式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城市交通尤其是公共交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国内外大量研究和实践证明,公共交通是低消耗、高效率、环境友好的交通方式,是决定一个城市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我国交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体系。
20 世纪80 年代,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策略(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逐渐被研究学者接受。它是一种以公交为导向的集约式土地开发模式,强调土地的综合利用。它的发展模式是指将大众运输系统的枢纽或车站与城市发展活动核心相结合,在枢纽(车站)周边地区布设中高密度的住宅区搭配公共服务、办公、商业等混合多用途地开发,并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段创造适宜步行的环境[1]。
从长远来看,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必须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2]。而TOD 模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通过提高密度来增加土地使用效率是TOD 的目标原则之一,这也是TOD 最基本的特征。因此,在大型枢纽、公交车站等周边地区,可以鼓励发展高密度住宅。这样,一定程度的密度既可以为公交提供必需的客流量,又可为TOD 地区内零售、商业以及其他活动提供基础。
混合式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在居住用地之外,提供一定数量的公共建筑和商业用地,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TOD 社区。在此社区中,居民可以获得居住、就业、医疗、上学、购物消费等各种便利服务,从而减少了小汽车的出行。
TOD 开发区的实施基本上位于城市主要客运走廊上,并以大型的公共交通换乘枢纽站为其核心,或者也可以距离城市客运走廊一段距离并通过接驳巴士衔接[3]。一般人舒适的步行距离为半径600m 所覆盖的区域,因此自行车、小汽车、出租车、公交车都应以步行为核心进行高效、便捷的衔接。另外,街道和交叉口等空间组织还需优先考虑步行的舒适、安全便捷程度。
公交是TOD 的核心要素,只有较高的综合质量,才能吸引既有和潜在的乘客。一方面,需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性,提高该地区居民出行的公交依赖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公交服务质量。根据各公交线路情况以及人流量的波动情况,合理安排发车频率,并提供人性化的公交停靠站或枢纽建筑设计、标牌指示信息、各类公交方式衔接时间等,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务。
宏观上,在初期制定城市发展远景目标、规划人口产业布局时,就需考虑到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布局。在实际中,即转化为如何解决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在临近高强度、高密度开发的区域布设站点;另一方面,在线路走向和站点布设的基础上,对大容量交通走廊沿线的土地进行各种用地类型的综合规划,均衡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安排开发强度。此外,还应在步行设施、公交站区设计、街道布置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建立以公交为主的社区环境。
微观上,根据地块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块与车站之间的距离,确定地块的用地性质,如可以在车站附近尤其是车站上布设写字楼、商贸大厦等活动性较强的用地类型,同时提高地块的开发强度。这样就直接扩大了公共交通服务对象的范围,增强了吸引力。另外,对于远离大容量交通系统的地块,则可以通过政策手段进行严格控制,并限制土地开发的容量,从而减少交通的依赖强度。
TOD 的基本思路就是形成“节点+走廊”的城市形态。其中,节点是依托公交车站,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而建成,它具有相对高密度、多功能混合、适宜多种出行方式的特点;而走廊则是这些节点沿公交线路构成网络。因此,TOD 发展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支持公交运营,提升生活质量。
我国近些年正面临着高强度的城市建设,很有必要以TOD的理念来进行城市规划。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设计的基础上,应针对我国各城市的具体特点,设计并实施适合于其的TOD操作模式,从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交通体系。
[1]过秀成.城市集约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关系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1.
[2]陆化普.基于TOD 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及其研究课题[J].中国科学基金,2005,4:209-212.
[3]李铭,李旭宏,吕慎.基于城市TOD 发展模式的客运换乘枢纽布局规划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1):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