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眸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据新华社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为社会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部署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建设灾区宜居宜业新家园。
会议决定,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水电、核电等项目,建设跨区输电通道、区域主干电网、分布式电源并网等工程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加快实施引进民间资本的铁路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港口、内河航运设施及枢纽机场、干线机场等建设,投资城镇供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公共交通等。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投资生态建设项目。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运营农业、水利工程,与国有、集体投资享有同等政策待遇。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环境监测服务。
环境保护部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会《决定》
据中国环境报10月31日报道 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周生贤10月28日主持召开环境保护部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周生贤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也进入新常态。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召开
本刊讯 11月1日上午,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在成都市温江区隆重召开。本届年会以“生态文明˙创新驱动——生态环境挑战下的理念、路径与制度选择”为主题,研究探讨在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央、四川省、成都市有关领导出席本次会议,来自各级党委政府,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社团组织以及国内外企业的300余名代表出席开幕式及高峰论坛。会议设1个主论坛、8个分论坛,各级领导、行业代表、专家学者、企业界及其他嘉宾300余人将利用高峰论坛、热点对话平台展开激情讨论,共同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路径与制度选择。11月2日,我国第一个为表彰生态文明建设者的大奖“中国生态文明奖”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的闭幕式上启动。
“水十条”出炉倒计时 投资规模大于大气污染防治
据每日经济新闻11月18日报道 酝酿已久的 “水十条”出台在即。近日,环保部召开全国环保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介绍要着力抓好的重点工作时强调,要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
在去年最严大气防治措施 “大气十条”出台以后,“水十条”的相关动向备受业界关注。一位曾经参与“水十条”编制工作的专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今年以来,“水十条”经过了多轮研讨、修改,有望在近期出台。相比于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难度更大。2014年2月,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在介绍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时指出,核心就是要改善水环境质量,重点是抓两头,一头是污染重的地方坚决进行治理,另一头是水质较好的河湖,坚决保护起来,不能先污染再治理。
王凤春介绍,水污染防治需要的钱比大气要多一点,规模应该要大一些,因为其中涉及很多公共设施的建设,比如污水处理厂等。早在去年7月,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处长汪涛在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就曾表示,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投入预计达到2万亿元。
利马气候大会开启 中国全力攻坚“APEC蓝之问”
据中新社11月30日报道 当地时间12月1日,本年度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从一年前的华沙会议以来,特别是近一个月以来,中国官方陆续打出一系列节能减排“组合拳”。
“现在我们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非常有助于大气污染的治理。”利马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表示,环境问题,特别是空气污染,同发展方式、能源结构、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他指出,现在中国所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如节能、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汇等,与解决大气污染有着协同效应。
“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实际上对减少造成大气污染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PM10、PM2.5都是有好处的。”解振华表示。
盘点中国官方本月以来一系列治污减排组合拳,不难看出,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还是防治环境污染,其决心和力度均属前所未有。
11月12日,中美两国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2020年后各自应对变化的行动目标。同时,双方还确定了在低碳、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一批合作项目。
1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强调“绿色低碳战略”并要求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
11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强调源头治理、全民参与,强化污染排放总量和浓度控制,增加了对重点区域和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等重点领域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的专门规定,明确了对无证、超标排放和监测数据作假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11月29日起,中国上调成品油等部分产品消费税,旨在促进大气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引导消费需求,促进石油资源节约利用,同时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解振华指出,“APEC蓝”并非不能实现。他表示,事实上,北京在APEC期间能够出现理想的天气,说明“这些措施都是很对头的,只不过是力度的问题”。
在减污染与排放的同时,作为增长极的绿色环保低碳产业正方兴未艾,为中国的蓝天白云提供着强劲的资金与技术支撑。
“环境治理可能成为一个产业,可以成为一个吸引投资新的增长点,用环保产业化来支持我们环境的治理和经济的增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日前在第二届东亚环境治理与产业合作论坛上表示。
中国环境保护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政府还将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和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专家估计今后几年,中国将会出现10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环保市场”。
环境公约履约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据中国环境报12月1日报道 环境公约履约创新与发展国际研讨会11月28日在京举办。受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委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当前,环保对外合作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李干杰表示,要积极探索环境保护对外合作新路,充分认识其在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指导方针、总体思路和职能定位上的新特征,并希望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加快转型发展,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巩固和扩展“三主一辅”(以履行环境国际公约,开展双边、多边环境项目合作,加强全球环境政策研究为主,以环保国际咨询和服务为辅)职能定位,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做出更大贡献。
环境审计“十三五”或将开始试点
本刊讯 记者从12月2日召开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2014年会”上获悉,按照时间表,这项新审计制度有望在2015年完成研究论证,2015年——2020年完成试点应用,“十三五”之后在全国推行。
国合会“政府环境审计制度”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当日公布了刚刚完成的《政府环境审计制度研究》报告。该项目组中外组长分别由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ⅠⅠSD)院长魏仲加担任。
审计的内容则包括环保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责任;环境保护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责任;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等。
上述报告称,开展政府环境审计对于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