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希望与文明相处
——评《荒野与美国思想》

2014-01-31 05:53刘立媛
中国环境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部荒野期刊

书评

荒野:希望与文明相处
——评《荒野与美国思想》

山川、河流、瀑布、小溪、田野、猛兽、花丛、飞虫、蓝天、白云,这些动态或是静态的景物是否能够让你感受到自然给予你的爱意?自然的美,自然的诱惑,是否让你感受到她的魅力?自然中的风起云涌,荆棘丛生,狼群野兽,是否可以唤醒你那原始的冲动?荒野是自然最为客观的那一部分,没有人类对自然的渲染,没有人类对自然的指点,没有人类对自然的修饰,调动你身上每个细胞感受那最纯粹的自然——荒野!

荒野在西方文学和生态学研究中是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原生自然和原野,是人类尚未探索开发的原始自然界。而美国则被公认为是以“荒野”概念为中心的生态环境思想的发源地。在美国,有关荒野的文学作品和论著不胜枚举,而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的《荒野与美国思想》(Wilderness and American Mind)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作。《荒野与美国思想》自1967 年问世以来,已先后出了四版,印数高达50多万册。它是生态环境史的开山之作,出版40多年来,该书一直被列为环境史学科和环境研究的必读书目。

拿起这本《荒野与美国思想》,首先看到的是封面上美国科罗拉多河的马蹄湾,那一望无际的红色土地,因藻类植物大量繁衍而呈现蓝绿色的河水,与美丽的蓝天在远处融为一体。纯粹而野性的自然景观仿佛一种诱惑,让读者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随着作者的指引,开始了荒野中的漫步,开始思考,开始回忆,开始遗憾,开始懂得,开始珍惜。作者引导着读者重新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荒野”,认识以“荒野”精神为内核的美国思想。

作者带着读者,沿着时间的长河,顺流而下,观看着荒野自旧大陆到新大陆不断变化的命运,从被仇视到被赞美,从被征服到被保护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荒野”为内核的美国思想也在不断变化。美国人在不断调整对荒野认识的同时,也在调整着和自然的关系。

正如译者侯文蕙女士所说:“荒野是自然的一种客观存在;但是荒野的概念却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随着农耕生活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认识,是与文明相对的一种概念。因此,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对荒野的认识也不同;而且,随着历史的变迁,这种认识也在发生变化。在人的思想中,荒野有时是幽暗的,有时是灿烂的;在某些人的眼中可能是恐怖的,在另一些人看来则可能是壮美的。此时彼时,仁者智者,不尽相同。而且,令人纳罕的是,当人们认识到荒野必须得到保护之时,也就是荒野消失殆尽之时。”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论述了荒野在地理上的变迁,但字里行间却始终关注荒野所具有的“思想状态”(a state of mind),也就是人类看待这部分自然时的态度。作者最终所指向的是,美国人对荒野的看法与态度的变化,以及在这种变化引导之下所采取的行为,而这一切就形成了美国思想的核心精神——“荒野”精神。

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北美这片富饶的荒野吸引了一批批来自欧洲的探险者和开发者。面对这片充满活力和野性,也暗含着未知危险的土地,这些最早的欧裔美国人有着不同的态度,他们或积极或消极,但都必须去认知这个新的自然环境,在荒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他们在北美这片荒野中建立了自己的家园,也在开拓的过程中形成了美国人自己独有的思想与精神,“荒野”精神已经成为美国思想的一项基

本构成。美国人以拥有荒野——最美丽的山脉、最宏伟的瀑布、最狂野的动物而感到骄傲,也以血液里流淌的“荒野”精神引以为傲。

书中“文明与荒野”是一直存在的碰撞点,作者也着力围绕着这一点去激发读者的兴趣与思考。文明代表着人类,代表人类更好的发展,代表了人类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改善。而荒野代表的是自然,代表着环境与资源,代表着最为纯粹的自然之美。作者将文明与“荒野”放在了天平的两端,客观地随着人类的认识程度不断地向天平两边加入砝码。作者作了大量的资料引用来说明,在历史上人类不断平衡文明与自然的重量,人类需要前进发展,同时人类也深爱着大自然,也想感受到大自然给予的爱意。文明与自然?精神与物质?荒野的维护者和拓荒者?问题从美国又走到了世界。荒野给文明让路,还是让文明给予荒野一点存活下去的空间。作者在向读者倾诉时也在向读者提问。

读完此书,值得激赏的除了理性的思辨,还有精深的人文背景知识与优美的文字。如果说,作者从浩繁的文献中旁征博引,使用大量的政府档案和统计数据,是常见的学术研究写作方式的话,那么作者大量运用小说、诗歌、散文、随笔、游记、札记,甚至神话、绘画、《圣经》和《圣经》故事,具体、形象地展示荒野与美国思想的演变历程的写作手法却使得这部学术著作更具阅读的趣味。这也是这本书受到非专业的普通读者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

读完这本书最后一个字,你是否会和我一样开始怀念,开始回忆我们曾经拥有但却已失去的那片属于自己的“荒野”。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荒野按它自己的方式绽放独特的魅力。

简 报

《中国环境管理》第五次理事会会议在海口胜利召开

2014年12月28日,《中国环境管理》第五次理事会会议在海口市天佑大酒店召开。来会议自期刊承办、协办单位和编辑部的代表,以及理事会成员代表三十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开明、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技术室主任朱琦、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李香香等出席了大会。

会议围绕期刊的发展与规划展开。首先由执行主编王玉振代表《中国环境管理》编辑部介绍了期刊2014年的工作进展与今后的工作设想,李开明副所长和李香香分别代表协办单位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和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表示了对期刊发展的全力支持,各理事成员单位代表对于期刊2014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期刊发展。大家开诚布公、各抒己见,围绕期刊发展目标、发展定位、活动开展、影响提升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李开明副所长充分肯定了期刊编辑部提出的选题开拓方案,通过跟踪国家重大科技研究项目成果,引领学术研究前沿,并提出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争取环境保护部对期刊发展的支持。朱琦主任向期刊理事会成员介绍了信息中心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项目情况及运行进展。

最后,信息中心程春明主任指出,《中国环境管理》作为环境保护部主管的国家级期刊,是宣传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引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助力环境管理提效转型的重要媒介和工具,要办好、办活、办出特色。期刊编辑部要广开思路、凝聚力量、夯实基础、勇于创新,充分发挥期刊主管、主办、承办和协办单位以及编委会成员的力量与优势,力争早日把《中国环境管理》打造成中文核心期刊,不断扩大和提升期刊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各理事成员单位。

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Roderick Nash),1939年生于美国纽约市;1960年获哈佛大学历史文学学士;1964年获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博士学位。1966年开始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历史系任教;1993年退休,享有多个奖项和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部荒野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环境保护部公布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前十名,河北占据六席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荒野求生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