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平
(丽水学院医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zjlsz3325@126.com)
医学人文教育
“最美乡村医生”对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生培养的启示与思考
钟建平
(丽水学院医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zjlsz3325@126.com)
通过对“最美乡村医生”共同品质和精神的分析,其对地方性医学院校如何培养立志服务基层、农村、社区的医学生有着重要启示;提出在新医改形势下,地方性医学院校要引导医学生树立服务基层、农村、社区群众的良好医德,提升综合素质,帮助学生理解新医改政策,坚定自觉去广阔农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决心。
最美乡村医生;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生;培养
央视评选出的10名“最美乡村医生”,是全国一百多万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乡村医生的典型代表。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正是他们的这种“最美精神”,为中国80%以上的农村区域提供了最基础的医疗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医疗卫生负担、方便了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这些乡村医生的“最美精神”,是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最好写照。“最美乡村医生”所体现的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帮病人所需的理念,方便、快捷、廉价的服务模式,真正体现了医学的人文精神,体现了乡村医生们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乡村医生用自己的真心、爱心、责任心建立了医患之间的互信、理解、合作,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体现。
新医改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改革,重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倡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下基层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1]新医改方案的实施,需要一批立志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又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医务工作者来推动。作为我国医务人员后备力量的医学院校学生,其自身的职业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亿万人民的生命健康。
丽水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暨卫生强市建设规划提出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预计到“十二五”期末需新增执业(助理)医师约1200名,注册护士约2000名。因此,培养立志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掌握一定医学技能、具备良好医德的“最美”乡村医生,就成了地方性本科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
3.1 重视医德教育,培养坚守职业信念的最美乡村基层医生
要注重学生的医德教育方式,力求教育效果。一是开展以爱岗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情感教育。爱岗是敬业的前提,敬业是爱岗情感的进一步升华。而爱岗敬业的前提是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喜欢和选择。要让学生把学医作为“志业”,即感兴趣的行业、立志为之奉献的行业,而不仅仅是挣钱、养家糊口的“职业”。[2]丽水学院从2013年开始对大一新生入学后重新自由选择专业的重大改革举措,就是适应了这一要求,使学生真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通过这一重新选择,不论是新进入医学院的学生还是留在医学院的学生,对医学专业都有了更深的情感和喜好,只有对医学专业的热爱、追求,才能承担起对病人的一份责任。二是开展以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目的教育。作为主要培养农村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丽水学院医学院,在对医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把服务基层和农村作为对医学生职业教育的目标,组建了“关注健康、关爱弱势群体”学生医学志愿服务队,坚持每月一次,走进农村、走进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为他们开展医疗健康服务。通过这种实践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关爱弱势群体,把为广大农村基层服务作为自己奉献社会的目标选择。三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熏陶医德,以人格魅力哺育医德。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有效推动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丽水学院医学院以“天使之歌”文化节为载体,每年一届,以医学人文精神的宣传、培育为宗旨,开展“5·12”护士节授帽仪式、优秀医务工作者或校友访谈、志愿服务之星评选等活动,极力营造医德教育的文化氛围。同时还通过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宣传和现身说法,引导医学生去思考、去感悟、去践行,树立他们对农村基层医生职业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培养他们对农村基层医生职业的情感,立志服务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
3.2 注重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服务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能力
医学教育七个项目,其中有五个属于医学人文,即基本的生物医学科学、行为及社会科学、人文修养、沟通能力、医学伦理。[3]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提升其人文素养,这是培养学生更好地服务农村基层的重要能力之一。一是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医学生除了学好医学专业知识外,更应该注重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二是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提升学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能力。要成为一个好的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开展心理辅导的能力,这是成功治疗患者的重要因素。丽水学院医学院十分注重每位医学生心理咨询能力的培养,把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证作为学生课外学分的主要内容。三是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学会与患者沟通,特别是与农村基层服务对象的沟通。作为未来农村基层医务工作者,面对的是广大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群体,他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医学知识的缺乏,更容易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沟通就成为化解医患矛盾的有效武器。四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学生服务基层、农村,虽然环境相对差一些,但学习的意识必须牢固树立,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更好地服务病人,成为老百姓喜爱的良医。
3.3 开展以农村社区医疗机构为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服务基层的乡村医生
丽水学院医学院多形式、全方位让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医疗机构开展实践教学,包括每学期安排2周为实践教学周,安排学生进入社区医院进行见习;临床实习安排一定时间在农村乡镇医院实习,了解、熟悉农村医疗卫生环境;组织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深入社区和农村。201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丽水学院医学院组织了28支团队、280多人参加,深入丽水市的各个乡村,开展调查,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职业理想、就业观等受到了洗礼,他们在调查和进行健康服务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了农村医疗事业发展的紧迫性,认识到基层农村这个可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广阔舞台,也增强了对农村、农民的情感。
3.4 新医改政策是医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广阔舞台
培养立志服务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最美乡村医生,除了医德教育、提升素质外,还要加大新医改政策的宣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服务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与实现自身价值的一致性,实现“最美乡村医生”同自身理想人格目标追求的统一;使他们看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和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农村基层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这为面向基层的医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大舞台,为建设一支广大农民心目中的最美乡村医生队伍提供了政策保障。在城乡医疗卫生还存在巨大差距的状况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乡村基层医生的生活和事业,不仅要有政策关爱,更要有舆论关爱、组织关爱、社会各界的关爱。只有形成了全社会关心的社会氛围,才能引导广大医学生立志服务基层,争做“最美乡村医生”,实现人生价值。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张心湜.良医之培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1):3-7.
[3]如何做一名快乐而成功的医生——张心湜院士访谈录[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2):140-143.
〔修回日期2014-08-12〕
〔编 辑 冯世清〕
The Enlightenment of"the M ost Beautiful village Doctor"Program for M edical Students Cultivat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ONG Jianping
(Medicine College of Lishui University,Lishui323000,China,E-mail:zjlsz3325@126.com)
This articlemade an analysis on the common quality and spirit of the"the most beautiful village doctor",pointing out that it had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medical students to servic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rural and community.Under the new medical reform situation,local medical colleges should not only guide the medical students set up the servic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rural people and communities of good medical ethics;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but also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new medical reform policy,understanding themeaning of rural grassroots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consciously to vast rural realize their life values.
The Most Beautiful village Doctor;Local Medical Colleges;Medical Students;Cultivating
R192
A
1001-8565(2014)05-0684-02
2014-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