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春 孙宏丽
白城市医院输血科,吉林 白城 137000
小儿白血病成分输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新春 孙宏丽
白城市医院输血科,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观察分析小儿白血病成分输血的临床效果。
小儿;白血病;成分输血
白血病是指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以及分化障碍而大量累积存在于骨髓期以及其他的造血组织中,并影响到其他器官以及组织。临床主要采用输血方法治疗,但对输血的要求较高。为有效治疗小儿白血病,本次研究中重点分析总结小儿白血病成分输血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1 病例资料
抽调我院从2010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化疗期间接受输血治疗的小儿白血病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为1~13岁,平均年龄为(7±0.6)岁,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
1.2 血液来源
国产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G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两者简称为GSF,白蛋白、补血康(白蛋白31 mg/ml,免疫球蛋白10 mg/ml)均为市售产品,其余血液制品均由血库提供。
1.3 输血指征
凝血因子下降可给予患者输注血浆;出血:血小板计数(BPC)下降,给予患者输注BPC;低蛋白血症:给予患者输注白蛋白。感染患者输注IVIG200 mg/(kg•次)。白细胞(WBC)下降合并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者,输注WBC(0.2~0.4)袋(kg•次);WBC下降者:可输注GSF3-6u/kg•d或静注IVIG200 mg/(kg•次),IVIG200 mg/(kg•次)。有血红蛋白(Hb)、BPC和WBC下降者,或有Hb和BPC下降者,分别输注BPC和红细胞(RBC)。BPC下降低于50×109/L者合并严重粘膜出血者,或BPC低于20×109/L者输注BPC。Hb低于90 g/L,给予患者输浓缩红细胞(RBC)。
1.4 疗效判定
每天输注的同一血液其成分为一次输血。有效:输血前后Hb上升高于10g/L;反之为无效。输血后24 h的BPC升高高于10×109/L为上升;治疗出血或出血停止判断治疗效果;IVIG有效性判断标准为能否控制感染以及预防感染;低蛋白血症治疗有效的判断标准为低蛋白血症能否得到纠正或浮肿为标准[1-2]。
2.1 输血原因及输血成分
2.1.1 输血原因 无适当理由输血17例次,低蛋白血症6例次,出血65例次,感染71例次,WBC降低者132例次,BPC下降者160例次,Hb下降者201例次。
2.1.2 输血成分 白蛋白39例次,WBC20例次,血浆18例次,补血康25例次,GSF55例次,IVIG74例次,BPC28例次,浓缩RBC26例次,全血181例次。共输血466例次。
2.2 输血对比
2.2.1 比较全血与BPC输注对治疗BPC下降而导致的出血治疗效果 58例次因BPC下降出血而输注全血病例中,出血停止29例次,无效29例次;15例次输注BPC病例中,出血停止12例,无效3例,输注BPC治疗出血有效率显著高于全血治疗效果。
2.2.2 比较全血与BPC输注对BPC下降疗效 152例次BPC下降输注全血病例中,BPC上升18例次,无效134例次;29例次输注BPC病例中BPC上升19例次,无效10例次,两种方法治疗效果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C输注效果显著高于全血。
2.2.3 比较全血与浓缩RBC输注对Hb降低疗效 全血治疗Hb下降215例次,有效140例次,无效75例次;输注浓缩RBC24例次,有效21例次,无效3例次,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浓缩RBC上升Hb治疗效果高于全血。
从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全血输注方法可有效降低BPC、Hb下降,但成分血BPC和浓缩RBC治疗效果更为显著。Hb下降病例,输注浓缩RBC有效率为87.5%,全血为65.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PC下降病例患者,无论是提高BPC和输注BPC,其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全血输注,全血治疗出血以及升高BPC疗效分别为11.8%、50%,而BPC输注的疗效分别为65.5%、80.0%。不必要输血的患者应患者家属的要求,给予患者输注白蛋白以及补血康。因此,在实施输血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身体需求而实施成分输血,禁止为成分输血而采用成分输血的治疗,并合理采用补血康、白蛋白以及血浆等成分血对白血病患者实施输血治疗[3-4]。且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实施全血输注副作用比较常见,最为常见的为皮疹以及发热疾病,大量全血输注影响着白血病的复发。本次研究中,42例白血病患者共输血466例次,BPC和浓缩BPC输注对于降低BPC和Hb降低疗效显著高于全血输注。
因此在治疗白血病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采用全血输注,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需强调合理应用成分输血,不能为成分输血而实施成分输血,临床医生应采取措施合理规范输血行为,对患者以及相关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的理论以及实践经验宣教,可有效提高临床输血的治疗效果。合理应用成分输血,可在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同时,节省血液资源,防止浪费发生,减少患者的治疗经济开支,提高输血治疗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5]。
[1]张仙玲.小儿白血病患者骨髓和腰椎穿刺疼痛控制及循证护理干预[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11(12):1416-1417.
[2]林媛媛,梁昌达,范晓菊.小儿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3例[J].江西医药,2013,48(8):724-726.
[3]汤晓迪,李宁华,胡振华.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护理方法[J].医学信息,2013,14(8):437.
[4]孙存琼.中心静脉置管与留置针对小儿白血病化疗中血管的保护效果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2):136-137.
[5]林洁,许丽璇.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21例小儿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6):166-167.
R733.7
B
1674-9316(2014)07-005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7.028
方法抽调我院儿科接受输血治疗的42例小儿白血病患者,分析研究不同血液成分的治疗效果。
结果42例白血病患者共输血466例次,BPC和浓缩BPC输注对于降低BPC和Hb降低疗效显著高于全血输注,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实施成分输血治疗小儿白血病,疗效显著,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成分输血,可有效节省血液资源,提高输血救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