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日富
(定南县水土保持局,江西 定南341900)
定南县稀土储量丰富,是中国南方离子型稀土集中开采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采取堆浸生产工艺。堆浸生产工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采用重型机械进行“搬山式”开采,因而产生的弃土弃渣量巨大。加之沟渠等排水设施基本没有,遇暴雨洪水冲刷,泥水横流,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山洪将大量泥土冲入河道,抬高河床,冲毁农田、道路、房屋,给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废弃矿山水土流失问题成了县委、县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病”,早日治理废弃矿山是矿区群众的共同期盼。
2009年定南县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县,开始实施岭北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我们对项目区内的半坑、平坳、甲子背、富竹山、坳背塘、来水坑、上寨迳、李坑等18个废弃矿山进行了综合治理。2009—2012年,共治理废弃矿山面积400多hm2,项目区治理度达95%,治理后项目区的林草覆盖率达88%。通过4年治理,当年泥土裸露、泥水横流、沟壑纵横、寸草不生的荒山秃岭,如今变成了林草丰茂的绿水青山。
在治理中我们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结合、乔灌草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重点抓好修路、改水、整地、恢复植被4个环节。
修路是搞好废弃矿山治理的前提条件。我们在废弃矿山治理中要整地,会动用大型机械[1],另外需搬运大量沙石、水泥、肥料、种苗等,若没有路则非常困难,因此,我们在项目区累计修筑泥结石路38 km。
改水是搞好废弃矿山治理的关键环节。废弃矿山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就是水路没有搞好,每逢下雨,山洪冲击渣场,侵蚀松土,形成沟壑,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所以为了控制水土流失必须解决水路问题。据调查,废弃矿山的渣场一般都处在山沟里。我们在解决水路问题时采取两边排水,沿山脚开沟,沟渠中间配置消力池、沉沙池等辅助措施,逐级拦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沿山脚的原始小河可适当配置塘坝、拦沙坝等措施,分段拦蓄,节节沉沙,以净化河水,有效防止泥沙下泄。
整地是搞好废弃矿山治理的基础条件。废弃矿山的弃土渣场高低不平,沟壑纵横,雨水容易形成径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治理中,我们动用挖掘机、铲车将高低不平的弃土渣场、坡地分级筑成反坡台地、盆地,让天然雨水积蓄在盆地内,达到小雨不下山,大雨不出沟的效果。这样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恢复植被是搞好废弃矿山治理的根本条件。稀土开采大量使用草酸、碳酸,废弃矿山的裸露黄土酸性较强、沙化严重、土地贫瘠,植被很难生长。废弃矿山大部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发,至今已有20~30年,虽然大部分弃矿建了拦沙坝,采取了一些简易的工程措施,但由于林草措施没有跟上,所以至今仍有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为了解决植物难于生长的问题,必须选择耐高温、耐酸性、耐贫瘠的高效速生树草种。为此,我们与南京环境研究所合作,在废弃矿山试种了30多种树草,发现巨桉、竹柳和宽叶雀稗等树草适合在废弃矿山生长。近年来,我们在废弃矿山大量试种巨桉、竹柳和宽叶雀稗等树草,成效显著,达到了快速恢复生态、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为了提高治理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治理中我们将废弃矿山治理与脐橙产业发展相结合、与蔬菜产业发展相结合、与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了3种开发治理模式。
(1)在平整的反坡台地、盆地上采用三大一蒌(大穴、大肥、大苗、营养蒌)的方式种植脐橙,形成废弃矿山治理与脐橙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治理模式。目前,我县已在茶坑、杨梅坑等废弃矿山种植脐橙27 hm2。
(2)在平整的反坡台地、盆地上种植蔬菜,形成废弃矿山治理与蔬菜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治理模式。2012年,仅在甲子背就建成“猪—沼—菜”相结合的循环利用蔬菜基地80 hm2。
(3)在平整的水平台地上兴建猪舍,形成废弃矿山治理与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治理模式。目前,我县已在含湖西坑、半坑、甲子背、枧下的马山迳分别建成了万头养猪场,年出栏生猪4万多头,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在4年的小流域治理中,我们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废弃稀土矿山治理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得到矿区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治理,不仅我县近30年来废弃矿山治理难见成效的难题得到了解决,而且昔日的废弃矿山如今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
[参考文献]
[1] 沈建新.有色金属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设计与思考[J].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9,30(6):47-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