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军,潘凡,张瑶婵
1.陕西省肿瘤医院 设备科,陕西 西安 710061;
2.陕西省血液中心 a.财务科;b. 设备科,陕西 西安 710061
医疗设备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王雅军1,潘凡2a,张瑶婵2b
1.陕西省肿瘤医院 设备科,陕西 西安 710061;
2.陕西省血液中心 a.财务科;b. 设备科,陕西 西安 710061
医疗设备的引进和更新要通过设备预算实现,然而,医疗卫生单位在设备预算管理中,还存在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预算完成质量不高、应变能力差、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等问题。本文探讨通过制度建设,信息公开,建立“精算”意识,充分做好设备预算的论证工作,及时调整预算,以达到设备预算的预期目的。
医疗设备采购;预算管理;预算编制;招标采购
目前所有医疗设备的引进和更新都要通过设备预算实现。医疗设备的专业性、复杂性决定了其预算对设备的最终采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充分的论证和完整预算管理体制的约束、监督及后期的调整,会造成预算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预算完成质量不高、甚至从采购源头就有失公平的严重后果。本文对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
1.1 对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1.1 领导层对预算不重视
部分领导认为预算只是财务科的事情[1],因此,没有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体制及配套的制度,使用科室、设备科、医务科、财务科、设备委员会等在预算的编制、论证、汇总、申报工作中责任不清,缺乏协作沟通。对预算进度、执行情况,缺乏监督和控制[2]。对上年度预算完成情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有无偏差等情况没有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3]。对采购的“价高质次”设备,没有相应的责任考核体制。
1.1.2 职能科室不重视
作为主管设备的责任科室设备科在设备采购中往往较为被动,在如何从医疗卫生单位的角度对设备引进、更新、统筹规划以符合单位的发展,以及提供科学的设备论证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1.3 使用科室不重视
每年9~10月份是单位上报下年度预算的时间,使用科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较为复杂的预算,勉为其难,常常应付差事,草草了事。另外,有些科室只是从科室自身和眼前利益出发,对想买的设备夸大其词,缺乏客观性[4]。还有些科室担心买设备影响科室奖金,不报预算,致使设备配置与医疗服务需求不匹配。
1.2 预算资金普遍偏高
(1)多数人认为,预算就是申请经费和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为了下年度资金充裕,为求保险,预算普遍做得项目多、价格高[5]。实行预算管理后,临时购买设备审批周期长,手续繁琐,为此,使用科室在申报预算时,往往把能想到的设备都列入预算。
(2)职能科室和院领导往往认为,预算能多报就多报,至于预算能否审批、是否真正采购则是来年的事情,这种情况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医疗卫生机构更严重。
目前,“大预算、小采购”较为普遍,据某市卫生主管部门对所属医疗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统计,预算执行率还不足45%,其后果是使宝贵资源闲置、浪费,资金未能得到有效利用[6]。
1.3 预算完成质量不高
(1)年底是各单位集中花钱的时期,特别是财政资金,由于担心年度预算不能按时完成,资金要上缴,且影响综合目标考核;年底项目结余的资金,花不出去;加之单位在执行预算时,往往拖到10、11月才开始动手,致使预算完成的质量不高。
(2)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预算重新论证、评估、调整;没有充分的时间对招标文件、合同条款中有关设备的详细配置、耗材、试剂价格、常用易损件、校准、维修等进行详细的说明、约束和仔细地推敲,当设备采购回来,后期的耗材、零配件、维修等常常只有终身依赖厂家了,使得单位非常被动。
1.4 预算应变能力弱
1.4.1 价格变化
由于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行情、汇率、机型变化等原因,招标采购时设备的市场价格与1年前的预算相差较大。有的价格下降了,也有老机型已停产,新机型的价格升高了。以全自动生化仪为例,AU640停产,升级产品AU680价格比老机型高10%。
1.4.2 需求和功能变化
随着新技术出现以及临床工作发展、变化,对设备的需求或设备的功能需求与编制预算时发生变化,例如传统的传染病检测采用酶免的方法,而采用化学发光法的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灵敏度高、检测项目多、能定量检测,但价格与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相差较大。然而,设备的预算一旦审批,就必须严格执行。虽然预算可以调整,除非较大变更或个别追加,不少单位因审批手续繁琐、审批过程长,并不愿意做大的调整。
2.1 制度建设及落实
2.1.1 制度建设
首先,要明确设备预算不是由财务部门单独管理和控制,而是需要各部门的合作。其次,要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的编制、调研、论证、申报、执行等工作的职责,完善制度,健全预算编制、执行、评价与考核体制。此外,通过制度对权利进行制衡,也就是说,有关设备预算任何一个环节不能由一个部门或1、2个人决定或执行,必须有不同的部门参与,相互制约,从程序执行上对权利限定、制约,达到监督的目的。
2.1.2 制度落实
设备预算是一项系统工程,环节多、流程复杂,制度落实是关键。要对每一环节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公示,对执行不力的实行追溯制和问责制,通过流程单把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强沟通、合作,特别要做好接口、衔接工作。
2.2 充分论证
制定设备预算前,组织相关部门对购置设备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和分析,要进行认真的调研和信息收集工作;根据需求、未来发展、资金等初步确定设备的定位,并对设备的技术参数及配置标准进行论证;要对比分析同档次各生产厂家产品的优劣,了解技术的先进程度、配套耗材和配件的价格、试剂的开放程度、维修的成本、校准的方式等,综合评定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可维修性;建立“精算”意识,通过充分论证,编制严谨、完整、科学的预算,为设备的招标采购打好基础。
2.3 发挥设备科作用
2011年3月24日卫生部颁发《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对设备科在设备调研、预算的编制、实施等方面明确赋予职责。设备科要在设备的技术层面,掌握国内外同档次设备的新技术、新进展,更要勤学苦钻、精于技术,发挥自己专业优势,指导使用科室,做好预算立项论证工作,并通过开展技术、经济论证的方法,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4 信息公开透明
2.4.1 科室公开
科室引进或更新设备,特别是大型设备,应按照程序,在全科范围公开讨论、评审,对设备购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对科室发展和成本核算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证,对需要购买设备的定位、配置和参数进行讨论。通过科室公开评审,并且经过科室2/3以上的人员签字确认才能通过。
2.4.2 单位内部公开
科室上报的项目,应通过单位公开评审。集体评审组由申请科室、设备科、财务科、医务科、相关科室、设备委员会、单位领导等组成。申请科室通过PPT介绍项目情况,设备科和财务科分别从单位设备配置和资金角度分析论证,所有的预算项目通过量化打分、排序的方法产生[7]。
2.4.3 设备预算资金公开
设备预算资金公开方式:① 在单位网站的采购信息栏公布;② 在招标公司公示采购信息时注明设备预算,同时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设备的预算资金。
2.4.4 技术参数公开
对于设备的技术参数,杜绝排他性,原则上应包含3家以上的产品,否则,必须提出足够的理由。同时可以探索在单位信息网上公开技术参数,接受监督,避免倾向性,对提出的质疑,及时修正,确保公平。
2.4.5 中标信息公开
目前已有地方卫生主管部门开始建立设备采购成交信息平台,各单位在采购完成后,将设备名称、中标价格、基本配置、主要售后服务条款等内容上传到信息平台,定期公示,便于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参考和交流。
2.5 必要的预算调整
设备预算审批后,须按照预算金额、项目名称严格执行,但是设备从立项到实施招标跨越时间较长,在执行预算前,应根据市场行情、技术的发展、使用的需求变化,对预算项目重新评估,对预算金额及技术参数做相应的调整,以确保采购的设备更好地满足需求。
总之,通过制度建设、公开信息、做好论证工作,不但可以有效地利用好资金,满足工作需要,还可以通过预算规划,突出医疗卫生单位定位特点,体现单位整体战略发展,为提升单位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支撑[8],从而达到设备预算的预期目的。
[1] 林崇健,何思中,丁书琴,等.医院经营管理核心量化指标的规划与预算[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8):59.
[2] 李琼.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8):32.
[3] 赵红.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6):174-175.
[4] 戴顺平.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浅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3, 34(8):118.
[5] 张箐.探索医疗体制改革下医院预算的新思路[J].中国总会计师,2010,7(2):129-130.
[6] 张丽君.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1):19.
[7] 尹远芳,黄葭燕.大型医用设备投入的多指标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6):68-71.
[8] 由宝剑.现代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理论[M].1版.西安:西安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2-3.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Medical Equipment Budget Management
WANG Ya-jun1, PAN Fan2a, ZHANG Yao-chan2b
1.Department of Equipment, Shaanxi Cancer Hospital, Xi’an Shannxi 710061, China; 2.a.Department of Finance; b.Department of Equipment, Blood Center of Shaanxi Province, Xi’an Shannxi 710061, China
Medical equipment should be bought and updated according to budge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budget: system, quality, strain capacity and capital utilization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budget is not given adequate importanc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rough perfecting regulation and information-publication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idea of“accuracy”, collecting adequate information for budget demonstration and adjusting the budget according to practical conditions, the intended purpose of budget can be fully achieved.
medical equipment procurement; budget management; budget making; bidding and procurement
R197.39
C
10.3969/j.issn.1674-1633.2014.10.031
1674-1633(2014)10-0093-02
2014-04-21
2014-09-01
张瑶婵,高级工程师,陕西省血液中心设备科主任。
通讯作者邮箱:zyc525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