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后的旅行

2014-01-29 02:51宋蕾
百科知识 2014年14期
关键词:滇西徐霞客火山

宋蕾

有人说:“人生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要在路上。”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旅行似乎是他的人生使命,但他不为游山玩水,只为寻找真相。

滇西之行 意义非凡

徐霞客,字弘祖,别号霞客,江苏江阴人,生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卒于崇祯十四年(1641年)。徐霞客是个孝子,虽早有旅行的宏愿,但尊“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年轻时并未真正远行。父母亡故后,他便开始计划自己的远游。明崇祯九年(1636年),徐霞客经过缜密的安排,开始了他的西南之行。

在这次旅行中,他最远到达西南边陲一带。1639年,他来到祖国的西南端——腾越州(今腾冲),这是他人生旅行的最后一站,也是他游历最远的一站。这次旅行意义非凡, 他以一个成熟的地理学家的姿态、一个严谨的地质科学家的笔触以及一个真正的旅行达人的心境,将这次旅行完整记录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至今这本旅行笔记仍是研究滇西地理地貌的重要参考资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这次旅行而写成的《滇游日记》占了整部《徐霞客游记》篇幅的40%以上。《滇游日记九》(在乾隆刻本为第八册下)及《滇游日记十》(在乾隆刻本为第九册上)详细记录了他自崇祯十二年(1639年)四月初十日离开永昌府(今保山)西行,渡过怒江,翻越高黎贡山,于十三日来到腾越州的整个过程。此外,书中还记载了他在腾越州以南考察地热资源、 向北考察火山群的情况,书中还有大量描述当地集市、少数民族等人文环境的实录。

徐霞客在这一阶段的游记极具科学价值,他严格按照日期记述,对于腾越州的山川水文做了极其详尽且近似科学的描述,不仅描绘了当地独特的地理地貌,而且还对当地的山川地貌、江河走势进行探究,这次旅行对滇西的地理贡献不可磨灭。

山系考辩 水系正源

在徐霞客的旅行笔记中,他始终遵循的原则是真实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这次旅行中他首先对滇西的山系进行了宏观的描述并大胆指出高黎贡山与昆仑山一脉相承。

徐霞客认为,当地土人将高黎贡山封为“西岳”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它就是昆仑山脉的南支,从而为滇西的高山找到了真正的主脉。

经过前期旅行的积累,徐霞客还发现当时的图经典籍中多有错误记载,原因就在于那些作者并未亲身实际考察过所记述的江河源头,他们大都只是因袭前人的记载而已。因此,他对当时的图经典籍提出大胆的质疑。他曾说:“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即江、河二经,山脉三条,自记载来,俱囿于中国一方,未测浩衍。”在这次滇西之行中,徐霞客做到了亲临其地,捋清了龙川江、大盈江、澜沧江、潞江的源流,甚至纠正了《明统志》中有关记载的混乱和错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他得出结论:怒江与澜沧江虽一山之隔,却是两个独流入海的水系;大盈江与龙川江两江汇合入大金沙江,即今天的伊洛瓦底江,流入缅甸。

火山考察 地热探秘

腾越州被誉为“一座地质博物馆”,据初步统计,其境内的沸泉、热泉、喷泉多达79处,火山也有97座之多,分布面积达1000平方千米,几乎腾越州所有的山都是火山。徐霞客在300多年前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他用“其山乃中起之泡也”,“上起两峰而中坳,遥望之状如马鞍”等语句来描写他所见到的火山样貌。时至今日,那里的各式火山仍然被称作“马鞍山、铁锅口、团山、覆锅山”等等,可以顾其名思其义。

据科学考证,这些样式主要与火山的喷发形式有关。虽然徐霞客对火山的地质成因不了解,但他对火山口、火山锥南北坡地地貌形态差异的描述都是真实准确的。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于火山地貌不仅有描述,而且还有分析。他是这样描写火山石的:“山顶之石,色赭赤而质轻浮,状如蜂房,为浮沫结成者,虽大至合抱,而两指可携,然其质仍坚,真劫灰之馀也。”他将火山石的颜色、质量、样态、大小、轻重都科学地展现了出来。他记载的明万历年间打鹰山火山爆发的情形为我们认识腾越州火山群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土人言,三十年前(万历三十七年,即1609年),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无隙,中有龙潭四,深莫能测,足声至则涌波而起,人莫敢近;后有牧羊人,一雷而震毙羊五六百及牧者数人,连日夜火,大树深篁,燎无孑遗。”这可以说是对火山地貌最早的描述。

徐霞客还在腾越州南郊重点考察了硫磺塘、热水塘等处的温泉和热泉。3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对于“大滚锅的沸泉”“蛤蟆嘴的喷泉”等地质奇观的描述还在沿用他的文字:“一池大四五亩,中洼如釜,水贮于中,止及其半,其色浑白,从下沸腾,作滚涌之状,而势更厉;沸泡大如弹丸,百枚齐跃而有声, 其中高且尺余,亦异观也。”蛤蟆嘴的喷泉其实是一种间歇性沸泉,是火山活动在地面的表现。虽然当时徐霞客并不能采用科学的仪器对于沸泉进行进一步的考察,但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对沸泉的描写是科学而且准确的。“水与气”喷出,好像“炉槖鼓风煽焰于下”,喷水一会儿沸跃,一会儿停歇,就是间歇性沸泉的地理特征。徐霞客不满足于表象的观察,还敢于望险而驱,深入其中探究原因。

科学贡献 超越时代

徐霞客在腾越州的39天里,对当地的山川水文、火山和地热做出了具有超越时代意义的全面考察,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将这次考察以日记体的形式为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科学文献,堪称“旅行及科学考察的先驱”。

清代修纂的《腾越厅志》卷十三载:“霞客在腾,凡山川一拳一石,纤细考之,历历不爽。”徐霞客对火山口、火山锥南北坡地地貌形态差异的描述都是真实准确的,比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考察火山地貌要早220余年。1978~1980年间,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对腾冲地区进行了航空遥感试验,对腾冲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对徐霞客考察腾越州、怒江一带的记述进行分析研究的结论是:“300多年前的记述,竟是这样确切、这样的朴实,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不能不叹为观止。”

滇西南瘴气严重,徐霞客终因“头面四肢俱发疹块”“两足俱废”,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正月,被丽江土司派滑杆护送,后乘船经湖南、湖北返回家乡。第二年,徐霞客便溘然长逝。他的人生因旅行而与众不同,也因他大胆选择了滇西边陲而变得不可磨灭。

【责任编辑】王 凯

猜你喜欢
滇西徐霞客火山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徐霞客访谈录
火山
我是火山
助推滇西乡村幼儿教育事业更上层楼
徐霞客志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