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毅
在大陆传统的政治话语体系中,共青团被视作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负有培养输送后备官员之职责,因此被视为年轻干部成长的“快车道”。
“反腐无禁区”。在中共十八大后的“打虎拍蝇”中,不少昔日的“团干部”应声落马,引人深思。
实践中,“干部年轻化”常被异化为“绝对化”。9月初,中组部负责人通过新华社称,官员选拔任用不再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
这被视作对以往“干部年轻化”演变为“绝对化”的纠偏。同时,年轻官员在仕途中如何面对权力与诱惑,保持清廉拒绝腐蚀,仍有待制度、文化等多重因素的重建。
极富典型性的一天是2014年9月17日。在这一天,两位曾经的共青团省委书记、仕途均曾被看好的“60后”明星官员,被宣布接受组织调查。
9时11分,福建省纪委监察厅官网通报称,福建省龙岩市委原书记黄晓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14时40分,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通报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潘逸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一南一北,正厅副省,遥相呼应。两人均曾任职于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均是“边学边升”的典型,均担任过共青团省委书记,其中潘逸阳还曾经是共青团中央常委。
2002年12月,在经过5年的历练之后,时任共青团省委副书记的黄晓炎“扶正”,出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42岁的他,由此跻身正厅级官员序列。在此之前,黄晓炎在福建的共青团系统已摸爬滚打了17年,堪称资深。
公开履历显示,黄晓炎生于1960年9月,祖籍泉州南安,系出名门。23岁自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黄晓炎即进入共青团系统,最初担任家乡南安县码头公社的“专职团干”,一年后出任公社党委副书记,但3个月后即重返共青团系统,任南安团县委副书记,并在4个月后“扶正”书记,当时黄晓炎仅24岁。
盘点黄晓炎31年的仕途生涯不难发现,他曾先后6次進入团校和党校培训,几乎在每次结束培训后不久,都会出任更加重要的职位,可谓“边学边升”。
黄晓炎第一次在职培训是1987年4月,时任南安团县委书记的他进入中央团校干部培训班学习了两个月,之后被提拔为泉州团市委副书记,并在此职位上一干6年多。
任职期间,他曾作为泉州市直机关干部被派驻德化县赤水乡一年,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乡党委副书记。德化地处福建中部、泉州北部,是闻名中外的“中国瓷都”,素有“闽中宝库”之称。这是他的仕途首次与德化结缘。
1993年2月,时任泉州团市委副书记的黄晓炎首次进入福建省委党校,在“学历班”学习5个月。结束这段学习后3个月,黄晓炎转岗出任德化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在德化宣传部长任上,黄晓炎干了一年半,并在1995年5月二度进入福建省委党校,在“宣传部长培训班”学习两个月。
还没等到这次学习结束,黄晓炎就接到调令,重返共青团泉州市委并担任书记。在这个正处级职位上,黄晓炎干了两年半,并第三次进入福建省委党校,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997年底,黄晓炎更进一步,调入共青团福建省委担任副书记,从而成为副厅级官员。次年4月,黄晓炎兼任福建省青联副主席,并于2001年12月兼任福建省青联主席。
2002年3月,黄晓炎进入中央党校“选调生班”学习两个月,当年6月份即主持团省委工作,年底“扶正”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从而成为正厅级官员,直至2004年8月平级调任福建省旅游局局长,告别共青团系统。
而他最后一次在职培训,则是在担任福建省旅游局局长期间,在中央党校一年制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学习。结束那次学习后4个月,黄晓炎“外放”福建“金都”龙岩,先后任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主政龙岩6年,直至落马。
龙岩又称闽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是客家人的聚居区,1997年5月撤地设市。龙岩矿业资源丰富,金、铜、铁、煤等16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紫金山铜矿是中国第二大铜矿,马坑铁矿是华东第一大铁矿,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紫金矿业就在龙岩治下。
今年8月11日下午,龙岩市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福建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袁毅宣布省委决定:梁建勇任中共龙岩市委委员、常委、书记;黄晓炎不再担任龙岩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
此后不久,坊间也曾一度传言黄晓炎将调至外省,担任更重要的职位。不过随着黄晓炎落马的消息正式公布,一切都灰飞烟灭。
改革开放以来,黄晓炎不是第一个落马的福建团省委书记。
据统计,自1978年以来,先后有11人担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黄晓炎之前,已有两人被法办,一人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总计4人已落马,比例之高,极为罕见。
1984年1月至1987年9月,荆福生担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后升任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2005年10月荆福生被查,并于2007年9月因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荆福生的继任者陈少勇,于1987年9月至1992年11月担任该职,后升任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2008年7月被查落马,2010年1月因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不过相关资料显示,荆福生和陈少勇的犯罪事实,均发生在其离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之后。
与荆福生、陈少勇不同,1998年9月至2000年8月担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的詹少敏,因涉及事前的远华案而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从此在政坛销声匿迹。
十七届五中全会之后不久的2010年11月,49岁的时任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北上内蒙古出任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并在两年后当选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从而进入中央委员会。
那时候,他被寄予厚望,其仕途亦被普遍看好:来自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思路和视野开阔;多年共青团系统工作历练;长期在稀土主产区江西赣州主政,有望助力内蒙古稀土資源开发整合。
潘逸阳比黄晓炎小一岁,是广东惠阳的客家人。恢复高考后,16岁的他成为中山大学数学力学系七七级学生;毕业后曾短暂任职于广州市公安局,后进入佛山市政策研究室,担任市委书记秘书,其间还曾挂职顺德乡镇党委副书记。
潘逸阳从事“团干”的起点,是1989年5月出任佛山团市委副书记。两年后“扶正”,不过他在佛山团市委书记任上只待了一年多就“更上层楼”,出任共青团广东省委副书记。1995年7月,潘逸阳接替林木声升任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跻身正厅级并当选共青团中央常委。
在任广州市委常委、从化市委书记9个月后,1998年12月,潘逸阳异地交流至江西新余任市委书记;3年后升任省委常委,并兼任省委农工部部长,由此成为副省级高官;2003年9月兼任赣州市委书记,一干就是7年。
赣州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素有“稀土王国”之称。有媒体报道称,全国稀土采矿证共103个,赣州拥有88个;近几年国家下达的中重稀土开采指标,70%以上分给了赣州。
潘逸阳在任赣州市委书记期间,曾力主稀土资源重组并取得成效。经过7年努力,媒体披露,在其调离赣州的2010年,赣州稀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9.59亿元,同比增长70.68%,占全国同行业的1/3,首次超越包头市列全国同行业首位。
因此,潘逸阳北上内蒙古,被不少人认为有整合内蒙古稀土资源之意。因为内蒙古与赣州并称中国两大稀土主矿区。而在调任内蒙古后,潘逸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并不讳言“要重点抓好稀土、新材料等产业发展”。
不过,潘逸阳任职的江西和内蒙古,在2013年的巡视中,都被指在矿产资源保护、开发、管理中存在漏洞,相关领域腐败问题突出。巡视组向江西反馈时指“一些地方在矿产资源保护、开发、管理工作中存在漏洞”,向内蒙古反馈时称“矿产资源配置、工程招投标等领域腐败问题比较突出”。
和黄晓炎类似,潘逸阳也是“边学边升”的典型。
在升任广东团省委书记同时,潘逸阳也结束了在中山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习,获得硕士学位。
在首次交流至江西之前半年,他刚刚获得中山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在担任江西新余市委书记期间,他参加了中央党校进修班31期的学习。
在担任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期间,他连续参加了中央党校第36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中组部第三期省部级干部英语强化班和中组部在美国乔治城大学举办的金融风险防范与危机管理专题研究班的学习。
在任职内蒙古期间,他完成了中央党校第52期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的学习。
和黄晓炎一样,潘逸阳也不是首个落马的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先于潘逸阳在今年6月落马的十八届中央委员、广东省委原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2000年2月至2003年3月就曾任广东团省委书记,他是潘逸阳后任的后任。
在十八大之前,落马的“团干部”虽有先例,但极为罕见。
如1982年5月至1983年6月曾任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的王厚宏,后任海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因违纪被开除党籍,但保留副厅级待遇。
而在任期间被查落马的省级团委书记,据统计只有共青团宁夏原区委书记曹刚,2010年5月,因犯贪污罪、受贿罪,被银川中院判处有期徒刑16年。
2011年到2012年,新一届省级党委常委班子换届。据统计,换届后产生的404名省级党委常委中,有171人曾有过各级“团干部”任职经历,占42.3%。
但是,“反腐无禁区”。据统计,在十八大后的“打虎行动”中落马的45名副省部级以上高官中,曾经担任过“团干部”者15人,有15名换届后的省级党委常委,均占33.3%。
在落马的昔日“团干部”中,有正部级的申维辰,副省级的李春城、廖少华、陈安众、童名谦、杨刚、金道铭、谭栖伟、万庆良、韩先聪、武长顺、陈铁新、聂春玉、白云,以及最新落马的潘逸阳。而在落马厅官中,数字远比这更多。
在这些落马者中,担任过省级团委书记的有廖少华、万庆良、白云、潘逸阳、黄晓炎等。担任过省级团委党组书记的有杨刚,担任过省级团委副书记的有申维辰、童名谦、陈卫民,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前不久中组部有关负责人重申,干部工作重点在于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解决“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龄”取人问题;以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为重点,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解决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健全干部激励保障制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解决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问题。
效果如何?仍有待时间和实践检验。
申维辰
原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
1983年11月至1988年11月任共青团晋东南地委书记,共青团山西省委副书记
陈铁新
辽宁省政协原副主席1975年8月至1978年3月任
辽阳化纤公司热电厂汽机车间团支部书记,1983年5月至1987年7月任共青团沈阳市委副书记
李春城
四川省委原副书记
1987年9月至1992年11月任共青团黑龙江哈尔滨市委副书记、书记
廖少华
原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
1997年8月至1998年5月任 共青团贵州省委书记
金道铭
原山西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72年12月至1987年12月任北京市东城区团委干部、组织组负责人、副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组织部干事、副部长、部长,青年工作部部长
陈安众
原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
1972年12月至1978年3月任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农场总场团委专干
童名谦
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1981年9月至1997年8月任湖南省涟源钢铁厂团委宣傳干事、团委副书记,共青团湖南娄底地委副书记,共青团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办公室主任、联络部部长、副书记
万庆良
原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
1984年7月至1985年12月任嘉应师专中文系团总支书记,2000年2月至2003年3月任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共青团中央常委
韩先聪
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
1975年12月至1977年8月任安徽省肥西县中派公社韩圩大队团支部书记
谭栖伟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1973年3月至1975年6月任四川省石柱县灯盏公社团 委副书记
白云
原山西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
1986年9月至1988年6月任平朔矿区工委团委书记,1989年1月至2003年3月任共青团朔州市委负责人、书记,共青团山西省委副书记、书记
潘逸阳
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
1989年5月至1998年3月任共青团佛山市委副书记、书记,共青团广东省委副书记、书记,共青团中央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