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方华
“依宪治国”的明确,把法治的重点从“治人”转向了“治权”。人们一直在呼吁的那个“笼子”,终于依稀露出了它的面貌。
读公报是一件辛苦的事。就像穿过一个闹市,沿途都是依稀面熟的人,你不断地和他们打着招呼,等到你走到闹市的另一头,你都忘记了自己到底要找什么。尽管如此,这两天还是有很多人在认真研究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公报,各种解读也不断出现。有一群人,在研究公报方面很有心得。下午公报刚出来,他们晚上就能开讲座。这些证券公司的分析师们,他们在公报里寻找各种市场素材,根据政治风向来推测哪些股票会上涨。不知道他们的分析是否得到了市场的印证,至少他们的敏感和勤奋是值得肯定的。
我当然也很勤奋,虽然我不买股票。在认真地读完公报全文之后,我得出了“稳健而不保守”的结论。治大国如下围棋,目标都是要赢,但风格各有不同。四中全会所透露的风格是什么呢?是先把棋下厚。有了厚味,再占领类似天王山的要点,一盘完整的大棋就有了魂。之后如果下出什么“耳赤之招”,也就完全不需要惊讶了。我知道,很多人读到这里,默默地思念起了度娘。把棋下厚,通常意味着暂时放弃实地。厚实的棋,虽然一定程度上会牺牲观赏性,但更容易把握胜局。
四中全会有很多预期中的亮点,但总的来说,它是稳健的、而不是休克式的。这符合习李执政以来一贯的思路。就目前的时局而言,在寻求变革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寻求共识,无疑是理性的做法。四中全会没有对周、徐等“大老虎”做出结论,也没有对以往在法治方面的混乱做太多针对性的清算,而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建设方面。从公报的措词看,四中全会总结了过去十多年来在法治方面的丰硕成果,肯定了历届领导人的法治思想。更显著的是,它以高频和显要的方式,强调了党的领导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性,肯定了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一致性。所有这些,都是厚味之所在,也体现了不败之精髓。要点在棋局中通常会发挥战略影响。
那么,四中全会所讨论的依法治国问题的要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八个字。依法治国的方略17年前就提出来了,15年前甚至写入了宪法修正案,但“依宪治国”的说法过去还很罕见。2012年年底,习近平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他还提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有人在观察官方话语时注意到,“依宪治国”在那之后曾一度在党报上消失,由此引发了一些猜测。但是,今年9月,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再次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虽然有个别词语的改变,但中心意思没变,语气却显得更加坚定。四中全会之后,“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写入了公报。这意味着什么呢?在我看来,这意味着习近平的法治思想被全会所采纳,成为执政党的法治思想。在领会了这个要点之后,再读公报就会发现,“依宪治国”是带有贯串性的。比如,公报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虽然目前还不确切地知道,是否会成立一个宪法监督委员会,但可以肯定的是,宪法作为最高大法的效力会得到激活。公报还提到,重大行政决策要实行合法性审查。可以想见,政府今后出台政策首先就要进行“合宪审查”,如果政策、法规、制度存存与宪法相冲突的问题,就有可能受到全国人大有關机构的监督。说得更简单一点,“依宪治国”的明确,把法治的重点从“治人”转向了“治权”。人们一直在呼吁的那个“笼子”,终于依稀露出了它的而貌。四中全会的转折性,也正体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