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 李廷江 王森 杨容华 熊亚军
(巴中市中医院肛肠科 四川巴中 636001)
严重的急性疼痛,如术后、创伤后疼痛可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使儿茶酚胺等物质分泌增加 ,引起脉搏、呼吸加快,血压、血糖升高,氧耗量增加等,干扰内环境的稳定,影响机体多个系统的功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等并发症增加,延缓康复[1]。疼痛是肛肠疾病术中、术后急性类型之一。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肛肠疾病术中、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干预疗法是肛肠外科研究课题。我科于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对入选的1500例肛肠手术的患者,采用腰俞穴麻醉结合长强穴埋线麻醉方式干预术中、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并与传统的腰俞穴麻醉方式的150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科准备行肛肠手术患者30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00例,观察组中男1050例,女450例,年龄12~84岁,平均(38.6±19.8)岁。行痔手术720例,肛瘘手术345例,肛周脓肿术210例,肛裂术105例,其他120例。对照组中男950例,女550例。年龄12~75岁,平均(41.3±18.6)岁,行痔手术795例,肛瘘术255例,肛周脓肿术240例,肛裂术60例,其他1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种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腰俞穴麻醉方法[2],即患者取侧卧位(略呈头高臀低位),弯腰双手抱膝,暴露腰骶部,常规消毒,在骶裂孔穿刺点作一皮丘并浸润各层继之垂直深刺,当刺入穴位时,手下常有一落空感,回抽无回血后即可缓慢推药。用药量为1%利多卡因20mL。注药后让患者起坐5~10min,以增加药物浸润程度。注射完毕后常规消毒包扎穿刺点。
1.2.2 观察组 采用在对照组(对照组中注麻醉药量减少一半)基础上结合长强穴埋线的麻醉方式[3],即待腰俞穴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侧卧位不变,术者在长强穴刺入点(尾骨尖与肛门中点)常规消毒,左手拇、食指绷紧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自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垂直进针,迅速刺至皮下约1cm处。左手食指插入肛门做引导,以免针刺破肠壁;在左手食指肛门指引下,右手持针与皮肤呈45°向尾骨尖防线缓慢推进约3cm。左手食指退出肛门,右手调整埋线针方向及深浅,使患者有酸胀感为宜。试抽无血后推入针芯,缓慢注入1.5cm长的0号医用羊肠线,同时缓慢向后退针,将羊肠线埋入穴位的肌层内,出针后棉球按压针孔3~5min,轻揉长强穴1min,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埋线结束,行肛肠手术。
1.3 效果判断标准
1.3.1 观察指标 每一台手术所使用麻醉药品剂量、一次给药麻醉维持时间、中毒、不良反应(如有无心慌难受、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烦躁、抽搐、呼吸困难)、手术结束后有无腿软、行走困难。术后第1~3d疼痛程度、尿潴留、睡眠障碍及肛缘水肿情况。
1.3.2 疼痛评分标准[4]Ⅰ:无痛;Ⅱ:有轻微的疼痛感觉,患者能够忍受;Ⅲ:患者疼痛感觉并且影响睡眠,患者尚能够忍受;Ⅳ: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感觉,患者疼痛难忍受。
1.3.3 麻醉评分标准 优:麻醉后手术区域患者诉无疼痛感,肛门括约肌松弛良好,为疼痛评分0度。良:麻醉后手术区域患者诉有疼痛感,但不影响手术操作,肛门括约肌松弛良好,为疼痛评分轻度。一般:麻醉后手术区域有疼痛感,面部表情痛苦,可以忍受继续手术,肛门括约肌松弛一般,为疼痛评分中度。无效:麻醉后手术区域疼痛明显难忍受,肢体有躲避动作,难以进行手术操作,肛门括约肌松弛欠佳,为疼痛评分重度。
1.3.4 肛门肛管松弛时间和情况 麻醉和穴位埋线后观察记录肛门括约肌有无松弛和松弛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包计算oddsRatio和95%可信区间,采用意向处理分析法。
2.1 患者总体麻醉效果评价 见表1。
表1 总体麻醉效果评价
2.2 手术中麻醉效果 见表2。注:术中疼痛情况,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91,P<0.01),术中肛门松弛情况,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28,P<0.01)
表2 手术中麻醉效果[n(%)]
2.3 麻醉持续时间 见表3。
表3 麻醉持续时间
2.4 中毒及不良反应症状 见表4。
表4 中毒及不良反应症状(n)
2.5 手术后并发症情况 见表5。
表5 手术后并发症情况
手术治疗虽然是肛门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术后创口疼痛成治疗难点。现代研究表明[5],手术造成组织和神经损伤后释放炎症、介质作用于致敏的肛周末梢神经而发生敏感化反应,脊神经元敏感性增高形成中枢敏感化,是中枢神经疼痛刺激大反应强度增加时限延长,使正常时不引起疼痛的低强度的刺激,此时能导致疼痛。因此,术后疼痛除了创伤所致外,还可因为术后排便、换药反应性刺激,在外周和中枢神经敏感化条件下产生持续疼痛。肛门疾病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包括:(1)肛门周围组织受到不同程度手术刺激和损伤;(2)手术后创面暴露,直接受到粪便、填塞物、直肠分泌物等刺激;(3)括约肌痉挛;(4)术后创面水肿或感染;(5)患者精神紧张、恐惧和机体对疼痛过度敏感等。中医学认为,导致术后疼痛主要原因在于金刀创伤致经络损伤,气血运行不畅则气滞淤血;或因创口部位湿热未尽,热毒内壅,经络淤阻不通,不通则痛;机体营卫受损,湿热之邪乘虚凝滞气血,侵及经络导致肌肤腠理失于荣养所致。
腰俞穴麻醉主要应用在肛门、会阴部及直肠下段手术,效果好,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其位置位于骶裂孔中,骶裂孔的两侧为骶骨角,是确定骶裂孔骨标志,麻醉成功的关键。
长强穴是督脉的落穴[3],位于尾骨尖与肛门连线中点,下有尾神经分支通过,当该部位受到持续刺激而兴奋时,可作用于肛门括药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调和气血。穴位埋线法[6]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解剖学和生物材料医学综合形成的一项治疗技术,是将医用长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而产生一系列的治疗效应(主要体现在协调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泄湿上)。此外,羊肠线作为一种异种蛋白可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反应,使淋巴组织致敏,配合抗体,巨噬细胞来破坏、分解、液化羊肠线,使之分解为多肽、氨基酸等,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的生理及生化刺激可达到20d甚至更长。长强穴穴位埋线可延长镇痛作用时间,利用羊肠线对长强穴的持久刺激产生镇痛效果[3]。通过羊肠线对长强穴的持续刺激,可有效改善肛门的气血运行,缓解肛肠术后疼痛,其作用机理较为清晰,符合近处取穴的针灸理论。
由于腰俞穴解剖特点,所需的麻醉量较大(一般需要20mL麻醉药量才能达到较好的麻醉效果),药液易吸收或易进入血液出现中毒或不良反应。且在临床中有部分病例出现麻醉不完全,肛门括药肌松弛不良,术野暴露困难,皮肤痛觉尚存,术中牵拉反射,术后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笔者临床采用腰俞穴小剂量麻醉药物的注射法结合长强穴埋线法,结果表明,对肛肠疾病术中麻醉效果、疼痛程度、肛门松弛情况、麻醉持续时间、中毒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单独使用的腰俞穴麻醉。术后其它并发症如尿潴留、睡眠障碍、肛缘水肿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特别是术后1~3d观察组中持续疼痛程度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腰俞穴麻醉结合长强穴埋线法止痛作用确切,持续时间长,从而弥补了腰俞穴麻醉镇痛持续时间较短的缺陷。本研究中我们以针灸镇痛理论为指导,在术前麻醉后用穴位埋线疗法实施预镇痛,防止或抑制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利用埋线的持续的穴位刺激作用,发挥超前镇痛效应,使其覆盖整个术后,直至伤口愈合。
本研究采用腰俞穴麻醉结合长强穴埋线法,在术前麻醉下采用一次性微痛或无痛干预方法,为术后的镇痛持续时间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也为术后患者减轻了并发症的发生,适用于临床应用。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版:404-405.
[2]舒洪权,王成友,任东林,等.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诊治新进展[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291-293.
[3]田振国,韩宝.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1,10:567-568.
[4]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
[5]张学辉,余洪亮,辛朝光.肛肠病术后镇痛的治疗现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9):1446-1448.
[6]董林波,滕圣林.长强穴埋线法治疗痔术后疼痛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2011,18(5):437-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