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乐江
今年以来,国内市场钢材需求增长缓慢,钢铁生产尽管仍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回落,钢材出口大幅增长,钢材价格持续下滑低位波动,铁矿石、炼焦煤等原燃材料价格持续回落,企业经济效益在3月-6月份有所好转,但全行业主营业务利润仍然亏损。总体上看,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大于求状况未有改观,钢铁企业所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依然严峻。
粗钢产量增速回落。上半年累计生产粗钢4.12亿吨,同比增长2.99%,增幅同比回落4.43个百分点,平均日产粗钢228万吨,相当于年产粗钢8.31亿吨水平。目前,钢铁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去年产量增速不到3%,今后还将逐步出现钢铁产量的负增长,这一趋势是由下游行业的发展以及我们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
钢材出口大幅增长。上半年累计出口钢材4101万吨,同比增长33.6%;进口钢材725万吨,增长6.1%;折合粗钢净出口3570万吨,增长42.4%。从数据来看,上半年钢材产量的增加量,约80%都通过出口消化了。但由此带来的,是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增多,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调查案件持续不断。
钢材价格持续走低。今年以来钢材价格呈现持续下降态势,虽然4月份出现小幅反弹,但同比、环比都是下降走势。据协会监测,6月末,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92.99点,同比下降5.61%。上半年,钢铁企业钢材结算价格同比每吨下降310元,降幅8.79%。
经济效益逐步好转。今年1、2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连续出现亏损,3、4月份虽然出现盈利,但累计仍然亏损;5、6月份效益继续好转。上半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8131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利税454亿元,同比增长11.6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4.8亿元,同比增长133.49%。
部分企业经营状况恶化。部分企业因资金压力已不堪重负,资产负债率已处于较高水平,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个别企业生产已难以为继。
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峻。化解产能过剩连续两年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工作重点,目前中央和地方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矛盾工作正积极推进。严峻的市场形势使企业切身感受到产能过剩问题对产业健康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认识不断深化。据协会初步统计,目前我国粗钢产能为11.4亿吨。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粗钢产能为110622万吨。根据中国钢铁工业统计年报,2013年粗钢产量为82199万吨。照此估算,全国产能利用率为74.3%。另外,据协会统计,钢铁协会会员企业的粗钢产能为84293万吨,实际钢产量为66382万吨,会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为78.75%;非会员企业的粗钢产能为26329万吨,实际产量为15817万吨,非会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为60%。
国内粗钢需求增长乏力。上半年我国粗钢(折合量)累计表观消费量为3.76亿吨,同比仅增长0.4%,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没有增加。考虑到现在钢贸环节的“蓄水池”作用减弱,社会库存大幅下降,上半年我国粗钢实际消费量可能略高于这一数字,但整体而言,国内粗钢需求增长乏力,市场供大于求矛盾依然突出。
与投资密切相关的行业需求增速下滑明显。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1.2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与投资密切相关的房地产行业下滑明显,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1%,增幅回落6.2个百分点;扣除土地购置费的房地产开发投资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回落12.6个百分点。特别是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减少1.57亿平方米,降幅为16.4%。由此带来建筑类钢材的需求增速明显下滑。上半年全国钢筋表观消费量为1.07亿吨,同比增长10.82%,增速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盘条表观消费量7110万吨,同比增长4.21%,增速同比下降3.35个百分点。
汽车和家电行业板材消费有所增加。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量1178万辆,同比增长9.6%,同期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汽车板产量1063万吨,同比增长10.6%。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持续繁荣,钢铁企业也加大了汽车板生产线的投资。据协会初步调查统计,今年上半年投产和正在建设的冷轧和镀锌汽车用钢生产线达12条之多,产品多数定位于高端汽车板。家电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大多增幅缩小或负增长,因此家电行业钢材需求增长并不明显。
船舶用钢需求增加。造船行业在连续两年低迷后,今年出现复苏迹象。尽管上半年造船完工量同比下滑15.4%,但新承接订单量同比大幅增长78.2%,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39.5%。船厂持单量增长,特别是新船开工增加,拉动了船板需求的大幅回升,但距离历史最好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上半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造船板产量637万吨,同比增长43.8%,其中高强船板产量323万吨,同比增长56.2%。
进口钢材量增价涨,出口钢材量增价跌。今年上半年进口钢材均价每吨1248美元,同比增长4.25%;出口钢材均价每吨793美元,同比下降9.1%。出口钢材价格下跌,既与原燃料价格下降、国内钢价持续走低有关,也与出口产品结构及企业无序竞争等因素相关。今年含微量合金钢材占出口总量比例从2012-2013年的45%-48%上升至51%-53%,含微量合金钢材出口增长占出口总增量的65%左右,出口仅依靠退税获得微薄利润。表明我国出口钢材的结构不仅没有优化,反而劣化。由于钢材低价大量出口,导致贸易摩擦增多,目前正在调查中的案件共12起,按照上半年出口数量计算,如果这些案件终裁征收较高税率,约有200万吨钢材出口将受到影响。
铁矿石市场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上半年全国铁矿石产量7.11亿吨,增长近10%;累计进口铁矿石4.57亿吨,同比增长近19.1%。但国内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6月末则高达1.15亿吨,同比增长60%。铁矿石供应量增加,造成价格持续下跌。6月中旬进口铁矿石每吨已跌破90美元。
从钢铁行业的发展来看,我国粗钢产能规模从2002开始飞速扩展,但当时矿山建设相对滞后。因此,铁矿石经历了一路上涨的阶段。目前,随着前期投产、扩产的矿山项目逐渐形成生产能力,而我国钢铁产量增速逐渐趋缓。这些都表明,中国铁矿石市场供求格局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这就要求钢铁行业的经营者一定要研究、跟踪目前发生的趋势变化,并根据市场环境迅速做出决策。
钢铁企业效益增长主要得益于原燃材料价格下降和投资收益等增加。从利润构成情况看,主营业务利润减亏15.25亿元,减幅69.8%;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等增利38.48亿元,同比增长46.81%。主营业务减亏主要得益于铁矿石、煤炭等原燃材料采购成本下降,以及钢铁企业降本增效取得的成果。原燃材料采购成本下降,基本消化了钢材价格下跌对企业带来的减利影响。
企业效益分化明显。上半年,列入协会财务指标统计的88家企业集团,盈利企业63家,盈利额为151.56亿元,同比增长6.56%。其中盈利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6家,盈利额80.98亿元,占盈利额的53.43%;宝钢实现利润38.29亿元,占盈利额的25.26%。亏损企业25家,亏损额76.77亿元,同比减亏15.7%。其中亏损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有7家,亏损额为53.22亿元,占亏损额的69.32%。目前,在新常态的环境下,钢铁企业效益分化非常明显。
受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增加影响,期间费用大幅增长。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期间费用同比增长9.35%,其中财务费用增长29.25%、销售费用增长18.03%,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6.02%。财务费用增加主要受融资成本上升、企业汇票贴现增加和人民币贬值企业汇兑损失增多影响;销售费用增加既有企业提高直销比例造成费用相应增加的因素,也与企业因销售困难带来运费补贴等费用增多有关;管理费用下降,既有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减低费用的因素,也有少数企业降低折旧率和调整核算口径的影响。
资金状况未能明显好转,资金周转效率有待提高。6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存货占用资金5876亿元,同比增长3.54%,比年初下降0.43%。其中产成品占用资金同比增长2.95%,比年初增长10.45%,反映企业原材料库存得到有效控制,产成品库存还相对偏高。同时,钢铁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3.05%,应付账款增加6.38%,资金周转效率进一步降低,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
银行借款继续增加,负债水平处于高位。6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同比增长6.39%,平均资产负债率69.27%,与上年基本持平。对于制造型企业,这一负债率偏高;对贸易型企业,则是合适的。而协会88家会员企业,大多数是制造型企业。目前,负债率超过平均水平的企业共有46户,占大中型钢铁企业总户数的52.27%;超过80%的企业有19户,占总户数的21.59%。在整体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低迷、银行系统严格信贷审查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资金风险加大。
——创新思维,积极迎接新常态的挑战。河北钢铁提出加快建立适应“市场趋于饱和、同质化竞争激烈、资金长期趋紧”这一新常态的生产经营模式,并从强化资金管控、打造新常态下生产运行和营销管理模式等八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目前,这种新常态可能会持续3-5年,更有业内人士表示会持续5-8年。
华菱加快对不符合整体发展战略、没有成长潜力的产品生产线与相关非钢业务资产的退出步伐,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和资本的市场价值。目前,国资委要求央企清理低效、无效资产,即看看前些年扩张时期投资、参股的资产是不是还有回报,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马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资源优先向边际贡献高的产线和产品倾斜。并以1300万欧元价格收购法国瓦顿公司,从而使马钢较快获得高铁车轮关键技术。目前虽然仍然是钢铁行业的冬天,但我们也要看到,冬天也正是我们主动出击的时候,因为正是在这个时候,可以以相对便宜的价格、成本获得优良资产,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
——以需求为导向,加快结构调整。围绕海洋经济发展和新能源领域需求,上半年钢铁企业加大了对海洋工程用钢及核电等能源用钢的研发,同时更加注重对新材料和新兴产业用钢的研究。企业在开发新产品和调整产品结构时,近来出现了几个明显特征:一是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品的盈利性,对企业战略产品进行重新布局。如宝钢多年来坚持定位于高端产品的差异化发展道路,打破同质化恶性竞争,营造核心竞争力,在汽车板、电工钢和金属包装材三大战略产品基础上新增了能源及管线用钢、高等级船板及海工用钢、高端薄板类材料三大战略产品,在国内市场居于主导地位。二是利用装备优势,加大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力度,产品结构调整成效突出。如首钢充分发挥搬迁带来的技术、装备优势,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在汽车板开发方面,用三年走完了其他企业十年的路程,实现了高档汽车板的应用和出口,同时完成了0.27毫米和0.3毫米取向硅钢全系列产品的研发,并得到了用户的认可,今年上半年首钢京唐扭转了亏损局面,实现了盈利。三是瞄准重大工程和短缺产品,形成具备竞争力的产品集群。以太钢为例,近年来,太钢结合国家重点建设和重大工程,开发出一批太钢独有的填补国内空白的重要战略产品,并取得多个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近期太钢进一步加快推进结构调整,高端碳纤维工程、硅钢冷连轧、不锈钢冷连轧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投产见效。四是加大“产销研用”的融合,更加贴近市场,在产品调整的同时,调整客户群。兴澄特钢坚持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使“市场”和“现场”得到紧密结合,产品结构及客户群发生了根本性优化。五是加强研究开发队伍建设,强化产品预研,特别是一些高端产品,从研发到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窗口期”缩短,对企业研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本钢新组建了产品研究院,充分利用公司的整体优势和技术综合优势,实现一体化研发和无缝对接。
——开展产线对标,大力降低成本。河北钢铁还原钢铁主业的先进性,通过同国内外同档次产线对标,找出深层次问题,全面压减非生产性费用。唐钢公司本部6月份仅吨钢物流费用比上年水平就降低59元。鞍钢1-5月份全集团同比减亏9.69亿元,其中鞍山区域实现利润7.27亿元,仅消减无效用工一项,预计一年可节省开支4.9亿元。这些过去赚钱时大家都不太重视的事情,当我们今天面临生存的问题时都是需要重视的利润来源。福建三钢按照“铁前降成本、钢后调结构”的方针,加强供产销快速联动反应,探索原料低库存状态下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当前,铁矿石、焦煤、钢材都拥有了金融衍生品属性,涉及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这些因素都需要适应。安阳钢铁加大与先进钢厂的成本对标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对标交流机制,加大对标奖励力度,为企业扭亏发挥了重要作用。沙钢将重点攻关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岗位,一半以上指标在去年基础上有所改善。东北特钢大力开展降本增效,全集团公司比上年同期增效近8亿元。华菱坚持以高炉稳顺生产为重点,推行低库存运作模式,推进精益生产,1-5月全工序成本吨钢降低58元。有高炉工序的综合性炼铁企业,一定要把高炉的稳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对公司的经营举足轻重。山东钢铁全面实施结构调整和精益生产,全力“止血”,实现减亏。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山西立恒等企业将对手变为合作伙伴“抱团取暖”,组成贸易公司统一采购原材料,有效降低成本。
——以效益为中心,主动压减产量。上半年,许多企业克服困难,严格自律,坚持“没有合同不生产的原则”,渤海钢铁根据市场需求,果断压减产量;包钢粗钢生产累计减少8.5%。酒钢以正现金流作为生产运营的底线,对负现金流的产线限产或停产,上半年钢铁产业限产100万吨。在资金紧张、市场需求低迷、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情况下,钢铁企业需要高度重视资金链的问题。今天,这个观念在钢铁行业已经非常深入,作为充分竞争的行业,钢铁企业要理智应对市场、理智经营企业,一方面以效益为中心,另一方面以资金流为中心,来组织生产和经营。
——破除障碍,积极推进企业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今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明显加快。宝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提升人事效率,实现员工的能进能出;变革创新激励机制,切实做到收入的能增能减。鞍钢旗下的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与鞍钢重机公司合资组建鞍钢铸钢有限公司,迈出鞍钢试点内部混合所有制的重要一步。武钢大力推进钢铁主业、相关产业等六大方面,共计98项内容的改革。渤海钢铁全力推进四家核心骨干企业股份制改革,全面带动三级企业开放搞活,形成一级强、二级活、三级专的梯次发展序列。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市场是最大的动力,也是最大的压力。如果不改革,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想保有长期生存的市场竞争力,就是一句空话。
——积极实施资源战略,建立与下游用户的战略联盟。武钢全力推进国家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利比里亚矿100万吨项目实现达产、900万吨工程开工建设,首批4.6万吨自产铁精矿运回国内。南京钢铁紧紧抓住高效益订单,积极与行业龙头企业、知名大企业寻求战略合作,巩固与现有战略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不断拓展高端用户和高端产品市场,努力建立新型产业联盟,形成效益支撑点。河北钢铁与49家大客户建立战略联盟,拳头产品打入近百项国家重点工程,板材直供比例达到61%,比去年同期提高近6个百分点。
同时民营企业自主整合迈出步伐,河北普阳、新金、兴华三家钢铁企业主动合并。
——继续加大对环保投入,大力提高环保水平。企业将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入到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一大批企业新建的原料场防风抑尘网、封密式及半封闭式棚式仓式原料场投入使用;按照国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近200台套烧结机脱硫改造工程正在抓紧进行;在烧结烟气循环、转炉干法除尘技术推广,烧结烟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电袋复合除尘等难点技术研发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和探索。许多企业注重节能减排与低成本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节能环保技术做成了产业。鞍钢加快实施节能环保项目,计划3年投资71亿元进行环境治理改造。太钢以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为标准,实施环境整体提升工程,对各种污染进行严格全方位防控,加快实施一批环境治理工程。南京钢铁全面对接国际最先进标准,计划今后3年全方位提升企业的节能减排水平。一批民营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不断改善环保水平。中冶集团等行业主要设计单位将环保节能工程设计总承包列为重要的行业服务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有许多有利的因素,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上半年经济增长达到7.4%。中央下一阶段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仍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这将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仍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下行压力和困难在一段时期内会持续存在。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仍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主要发达经济体低速增长,宏观政策调整存在变数,新兴经济体增速大幅放缓,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从国内看,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凸显。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主要表现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动力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能过剩、“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等领域的问题集中显现,风险隐患交织。因此,要防止下行压力演变成惯性下滑的压力。
综合以上分析,国内经济走势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仍承受下行压力。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发挥作用,钢材需求会保持增长,特别是加快西部铁路建设对钢材消费会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但从整体看,钢材需求增幅依然有限。钢铁产量受产能过剩影响,难有大的回落,预计今年全年粗钢产量增长3%左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状况,不会有明显的改观,“高成本、低价格、低效益”的行业运行态势仍将持续。
对此,全行业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保持全年行业的平稳运行,力争取得比较好的成绩,难度非常大,但是很有希望。从分析来看,下半年对钢铁行业而言,比上半年要好。主要是国家的微刺激和金融调控会发生效用。对此,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要防范经营风险,特别要加强资金管理,把资金安全放在首位,要力争资产负债率不上升。
第二,要继续坚持没有合同不生产,不付款不发货的企业自律要求。
第三,对下半年钢铁出口形势要有准确的预判。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钢铁企业要生存发展,重点要关注第一点资金的风险。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表明了中央对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的决心。这对于准确把握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特征,正确认识未来钢铁工业发展环境,积极应对新挑战,紧紧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于7月29日召开了上半年经济工作分析会,强调要花大力气对不可持续也不平衡的国民经济进行改革和调整。钢铁工业也一样,如果不调结构、不转型,已经走不下去了。同时,从明年开始实施新环保法,很多企业会因为环保的问题而增加投入。这都是钢铁行业面临的重大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的企业除了要关注资金流,还要重点关注的是安全生产和环保。在这样的环境下,谁能生存下去?要看企业自身的内功练得如何。
新常态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既包括经济增速的放缓,也包括经济质量的提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式增长变成创新驱动增长,推动增长的主要力量,主要依靠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和多元创新;服务业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增长将更多依托消费、服务业和内需的带动。新常态对钢铁工业的影响是深远的、长期的。
上周,《中国冶金报》发表了鞍钢总经理张晓刚的一篇文章,讲了新常态下钢铁工业发展的思考,建议各位钢铁企业的老总们好好读一下这篇文章。我国钢铁工业现在的调整是结构调整和周期调整叠加在一起,这两个调整叠加,一定是非常激烈的,某种程度上也是非常残酷的。对此,钢铁企业要做好准备。
一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大于求,钢材价格长期低迷的经营压力。
二是自有资金不足,股市融资困难、企业债券发行成本过高、银行贷款实际利率上升造成财务成本过高的压力。
三是铁矿石供应受制于人,权益矿比例过低,供应链利益失衡,钢铁企业自有矿山(包括国外权益矿)与国际进口矿成本竞争的压力。
四是环保投入欠账多,环保成本将日益增加的压力。
五是企业实际上缴增值税率将逐年提高的压力。钢铁工业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高峰期已过,按现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抵扣规定,进项税可抵扣金额将逐年减少,企业按吨钢销售额的实际上缴增值税金将逐年上升,实际的销售收入增值税率将逐年提高,在依法严格税收征管的今后一段时期内(2016-2020年)税转利的机会将越来越少。
六是钢材出口面临着贸易摩擦增多,出口政策调整,出口难度加大的压力。
新常态对钢铁企业来说是压力、是挑战,但更是机遇,是钢铁加快结构调整,谋求以改革创新促进发展的新机遇。企业的经营者要对员工交底交透,上下齐心,共同应对,才能实现生存和发展。
第一,要紧紧抓住钢铁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新常态意味着钢铁工业低速增长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并进入深度调整期。由此将带来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企业分化进程加快,市场配置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专业化、区域化且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加快形成。未来五年到十年,中国钢铁工业的版图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各省钢铁工业的旗帜,有的可能倒下,有的可能病倒。在这样一个时期,企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任务非常紧迫,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对此企业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做出长久的努力。企业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第二,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的新机遇。实践已经证明,我国钢铁工业的粗放式发展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我们花相当长的时间来化解。化解旧有的矛盾,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只有通过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改革创新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钢铁工业发展到今天的阶段,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向改革创新要红利,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改革创新,更多地是体制、机制、管理、商业模式创新,而不只是技术创新。
第三,要紧紧抓住需求结构变化的新机遇。今后,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不会再有每年7%-10%的增长,将进入较低的增长区间,同时下游用钢结构也将发生变化,这就是新常态,也是新机遇。企业要深刻认识新常态对本企业的影响,要认真研究应对措施。紧紧跟踪下游行业产品升级带来的用钢新要求,积极占领消费领域用钢新市场。加快由钢铁制造商向钢铁服务商转变,努力培育用钢新领域,创造用钢新需求。
第四,要紧紧抓住发展绿色钢铁的新机遇。明年1月新环保法将开始施行,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实施细则、考核办法陆续出台,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些地区也是我们钢铁企业生产较为集中的地方。这是目前说中央和地方最为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政策。主要处罚措施包括:对相关污染及超标严重的企业,实施罚脱硫电价款或追缴排污费,并实行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或逾期未完成整改任务的,将暂停所在城市新增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项目的环评审批,并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建设资金。对一些企业将暂停相关区域新增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依法从重处罚。同时,企业法人有可能因为环境违法而成为被告。希望钢铁企业抓紧普法、学法。
严格的环保规定,这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压力,关键是如何转变成动力,转变为企业发展的机遇。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典型,环保方面搞好了,企业才能踏踏实实搞经营、谋发展。
关于协会下半年重点工作,长富同志在报告中已经提出具体的要求。这里,我结合行业的情况重点强调两点:
一是要促进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配合政府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方面协会近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要根据钢铁行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就一些重大财税政策问题开展调研,提出建议。总之,这方面协会大有可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下一步改革的定位,就是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新的环保法出台,谁去执法?这个问题很深刻。钢铁工业这么多年的无序竞争,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未来,执法怎么到位,如何创造公平、法制的竞争环境,对钢铁行业下一步的发展至关重要。协会在这项工作上要花大力气,代表企业、配合政府,发挥好桥梁作用。
二是要积极促进行业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企业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提出本企业的深化改革的思路、意见等。随着国家有关深化国企改革方案、政策出台,企业改革的进程将进入实质性阶段,进程将明显加快。协会要做好行业深化改革的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在深化改革方面的经验、难点和问题,加强企业间的交流,搭建国有、民营企业深化改革的交流平台,积极探讨钢铁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并及时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下一步发展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之间要相互融合,发展形成钢铁行业在新常态下的新的所有制形式。对国有企业来说最大的改革是人的问题,员工能进能出,对国有企业来说,最难的就是这一条。发展混合所有制,就要把民营企业的优势和国有企业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
同志们,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积极适应新常态,努力把握新机遇,为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实现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