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丽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临床检验
血小板黏附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杜 丽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对血小板检测中血小板黏附试验的方法及检测方法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黏附率增高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黏附率降低见于vWD、巨大血小板(BBS)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肝硬化及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保泰松等药物以后,做好血小板黏附质量控制,对异常结果应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血小板黏附;检测方法;临床应用
血小板黏附功能是指血小板可粘附于血管内皮下或其他异物(如玻璃)表面的特性。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就是根据这种特性,在一定量的血液与一定表面积异物接触一定时间后,使一定量血小板粘附于异物表面,分别计接触前后血小板数,通过其差值从而计算出血小板黏附率[1]。血小板黏附除了与体内血液流变学因素有关外,黏附在此特指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下成分,血管内皮下成分有胶原、弹性蛋白等。
血小板黏附功能是指血小板可粘附于血管内皮下或其他异物(如玻璃)表面的特性。血小板黏附试验(PAdT)就是根据这种特性,在一定量的血液与一定表面积异物接触一定时间后,使一定量血小板粘附于异物表面,分别计接触前后血小板数,通过其差值从而计算出血小板黏附率。
1.1 玻璃瓶黏附法
1.1.1 试验原理 将枸橼酸钠抗凝血置于经过硅化及标准化的球形玻璃瓶中,将球形玻璃瓶固定在由电动装置控制的圆盘上,以3 r/min的速度转动一定时间,一部分血小板粘附于玻璃瓶壁上,通过记数转动前后血小板差值,计算出血小板黏附率。
1.1.2 试验器材 球形玻璃瓶,容量12 ml;转动盘,转速3 r/min;血细胞分析仪。
1.1.3 试验方法 静脉采血1.8 L,置于含0.109 mol/L枸橼酸钠溶液0.2 ml的试管中(或用真空采血管采血),轻轻混匀。立即取抗凝血1.5 ml置于球形玻璃瓶中,将球形玻璃瓶固定于转盘上,以3 r/min的速度转动15 min。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计数转动前后血小板数。
1.1.4 参考范围 男性为(34.9±6.0)%,女性为(39.4±5.2)%。
1.2 玻璃珠柱法
1.2.1 试验原理 血液流经玻柱时,血小板粘附在玻柱和塑料管上,同时血小板形成的聚集体也被滞留在玻柱内,因此通过玻璃珠柱后血小板数降低,此为血小板粘附及聚集所致,也称为滞留试验。
1.2.2 试验器材 取内径3 mm、长9.4 cm的塑料管,内装直径0.3~0.5 mm的玻珠1.5 g,塑料管两端封以孔径
0.05 mm的尼龙布,含玻珠段的塑料管上有3条标线,将此段分为4等分。经硅化的l ml注射器[2]。
1.2.3 试验步骤 将玻璃珠柱的一端连接针头,另一端连接注射器,然后用针头行肘静脉穿刺,在玻璃珠柱另一端通过抽吸注射器使血液达到玻珠时,开始计时,控制血液通过玻柱的速度,使血液通过每等分玻珠柱的时间为5 s,四等分共20 s。以同样的速度再抽取6~7次,然后拔出针头。采集玻珠柱前后塑料管中的血液,分别计血小板数。
1.2.4 试验正常参考值 (62.5±8.6)%。
1.3玻璃滤器法
原理同玻珠柱法。
1.3.1 试验器材 滤板(平均孔径为80~120 μm,板厚约2 mm,容量为10 ml)。
1.3.2 操作方法 肘静脉采血1.5 ml,立即将血液滴入玻璃滤器中,将滤过的最初4滴血滴入含EDTA-Na20.5 mg的试管中,混匀后计血小板数,为滤过后血小板数。从血液滴入滤器到收集完4滴血的时间控制在20 s左右,从注射器中滴出4滴血于EDTA-Na20.5 mg的试管中,混匀后计血小板数。
1.3.3 正常参考值 (31.9±10.9)%。
血小板黏附率测定的临床意义表现为:血小板黏附率增高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手术或创伤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绞痛、糖尿病、深静脉血栓形成、肾脏疾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口服避孕药以及肿瘤转移等。血小板黏附率降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管性血友病(vW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以及尿毒症、肝硬化、纤维蛋白原血症、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
血小板的黏附特性不仅当机体局部血管损伤暴露内皮下成分时可观察到,而且在体外试验中,与玻璃表面或胶原纤维等因素接触时也可观察到。血小板黏附除了与体内血液流变学因素有关外,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有:血小板膜糖蛋白,vWF和内皮下组分(胶原或微纤维)。黏附在此特指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下成分,血管内皮下成分有胶原、弹性蛋白等。血小板可直接黏附于胶原,亦可通过vWF及纤维结合蛋白等黏附蛋白介导而发生黏附。在血流切变率较高的条件下,vWF对血小板的黏附是至关重要的[3]。vWF可与胶原等结合而发生构形改变,暴露出与血小板GP I b-Ⅸ,GP I b-Ⅸ与vWF结合导致血小板黏附发生。在临床上,vWF的缺乏(血管性血友病)或血小板GP I b-Ⅸ的缺乏(Betnard-Soulier综合征)都可导致血小板黏附功能不良而引起出血症状。在体外试验中,用单克隆抗体阻断vWF或GP I b的结合位点时,均可导致在血流切变率较大的条件下血小板黏附功能降低。但GP I b-Ⅸ并不是血小板上唯一的vWF受体,血小板活化后,GPⅡb-Ⅲa通过识别vWF上的RGD序列亦能与其结合。
[1] 王凤计.现代血液细胞诊断学[M].1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4:142.
[2] 王鸿利.实验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9-161.
[3] 季萍,木合布力•艾沙,向阳,等.四种伴血小板减少疾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意义[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1,24(2):178-178.
The Testing Method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latelet Adhesion
DU Li People’s hospital in Acheng,Harbin Heilongjiang 150300,China
The testing method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latelet adhesion to be investigated. Adhesion rate increasing is to be seen in hypercroagulable state and thrombotic diseases,while,reduced adhesion rate is to be seen in vWD,and Soulier(BBS) syndrome,Glanzmann’s disease,uremia,liver cirrhosis and after-taking aspirin,dipyridamole (dipyridamole),phenylbutazone. It is suggested to keep platelet quality in good and analyze the abnormal results combined with analyzing clinical treatment data.
Platelet adhesion,Testing methods,Clinical application
541.4
B
1674-9316(2014)23-007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2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