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然
浅谈水利文献信息管理与服务
李怡然
自古至今,水利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未停歇其脚步,人们在进行水利活动改变水环境、服务人类本身的同时,其记录、总结或是研究水利活动的水利文献也愈发丰富起来。水利文献一方面记载着人类各种水利活动的过程,为后人了解前人水利活动提供参考凭证;另一方面,其将水利活动实践升华至理论层面,指导着后人的水利活动继续前进。当前,随着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水利文献信息的管理与服务也愈发显得日益重要。
1.水利文献信息的实体管理
水利文献信息的实体管理是水利文献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实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其管理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着水利文献信息的利用与服务,影响着水利文献信息价值作用的发挥。如今水利文献信息载体呈现多元化发展,其管理方式方法也随着载体的变化而变化着。实体管理更加注重外在环境,如存放这些载体的空间、温度、湿度、光、空气、生物等等。这些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素都影响着水利文献实体的管理和信息的保存完好程度。相比过去单一纸质载体的保管,磁带、磁盘、胶片、光盘等特殊载体对保管条件的要求更加苛刻,二者应分别保管于不同库房,并根据其载体的特性分别进行管理,确保载体和信息的完整与安全。
2.水利文献信息的内容管理
水利文献信息的内容管理是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另一个方面。人们利用水利文献的核心就是对其信息内容的利用。水利文献信息内容极为广泛,其涉及水利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水利理论、技术、经验、法规、历史等等。如何将这些纷繁复杂的内容区分开来,为水利文献利用提供良好的基础是一个难点和重点。笔者认为对于水利文献信息的内容管理不能单纯以内容管理内容,而应考虑到实体管理的管理者——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其他。实际上这几类管理者管理水利文献各成体系,这是因为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待水利文献。但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得益于信息管理系统的产生,这一隔阂也慢慢消减。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从信息的这一大视角将各种水利文献信息进行资源整合,从而形成水利文献信息的系统性。通过提取水利档案文献、图书文献、文物文献等各种水利文献的通性进行资源聚合利用,从而形成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系统性。如此一来,一方面保证了水利文献专业化管理,文献信息在更大程度上得以保存;另一方面,在确保了水利文献在档案、图书、文物等各自专业领域与其他文献保持有机联系的同时,保证了自身的系统性。
总之,水利文献信息管理需要各方进行深入研究后,才可能真正实现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的系统性。
1.传统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传统水利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提供水利文献实体借阅利用。这类服务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比较大,往往只能针对某一时间或地域的人群进行服务,而且其消耗时间比较多。但这类服务最直接也最具挑战性。因为这类服务要求服务人员要十分熟悉馆藏,能及时提供利用者所需水利文献,且要求服务人员能应变利用人员的各种咨询。同时,这种服务使得水利文献实体的丢失或损毁的可能性增大。因此,需要提高水利文献管理者的专业意识、服务意识和应变能力,也要提高整个社会的水利文献意识。水利文献信息服务应该转被动于主动,在提供原有水利文献查阅利用的同时,开展水利文献专题展览、水利文献专题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在现有服务基础上将传统服务提升一个层次。
2.对于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
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全方位、全时段水利文献信息服务。通过建立相应的水利文献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水利文献信息整合的同时提供水利文献信息的查阅、研读等服务。对于现代水利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是数字资源的整合能力不足,笔者认为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水利文献信息服务,需要进行以下努力:(1)加快原有纸质文献数字化的数量和规模,同时确保质量。纸质文献的数字化应该是各单位的常态工作,不能只有当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时才进行数字化,而应该将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保证其数字化进程。(2)开展多方位合作,要加强单位间的合作与交流。在信息化的同时协调各单位的数字资源,通过相邻地域数字资源相互整合达到全国数字资源整合。(3)建设更多水利文献中心,提供优质的网上服务。
水利事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事业,水利活动已渗透社会生活的每一部分,而水利文献作为承载水利事业和水利活动的记录,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管理与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利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加大对水利文献信息管理与服务的研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作者单位: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100053)
(专栏编辑:周 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