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省淮河干流大中型水闸调度运用与减灾分析

2014-01-29 05:29张峰
治淮 2014年4期
关键词:淮河流域蚌埠淮河

张峰

2013年安徽省淮河干流大中型水闸调度运用与减灾分析

张峰

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境内淮河河道长418km,流域面积6.7万km2,占安徽省总面积的48.15%,人口4080万、耕地面积4304万亩,均占全省三分之二以上,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华东重要的煤电能源基地。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以下简称安徽省淮河局)直接管理沿淮19座大、中型水闸,控制淮河干流及沙颍河、涡河等主要支流和沿淮城东湖、瓦埠湖、焦岗湖、高塘湖等湖泊的水位,为沿淮阜阳、六安、淮南、蚌埠、亳州和滁州等人畜饮水、工农业发展提供重要水源,在历年淮河防汛抗旱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一、2013年安徽省淮河流域雨情、水情分析

2013年淮河流域全年降水量704.8mm,较往年平均年降水量910mm偏少20%多,其中6~8月份降水量341.9mm,较往年同期偏少近30%,汛期淮河流域水情平稳,未发生超警洪水。

安徽省淮河流域2013年雨情、水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梅雨期雨量偏少。梅雨期间降雨量:淮北仅69mm,江淮之间235mm,大别山区317mm。与常年梅雨量比较:淮北偏少60%,江淮之间和大别山区持平。

二是台风影响范围小,局地雨量大。截至2013年10月16日,9个登陆台风中,仅7号“苏力”和23号“菲特”台风的外围云系对安徽省淮河流域有影响,大

别山区先后出现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三是出梅后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失墒快,引发严重旱情。7月23日至8 月18日全省平均高温日数达23d,较常年同期多16d,为1961年以来最多;8月6日至13日连续8d超过40℃的县市在10个以上,为安徽省有气象记载以来首次出现。7月8日至8 月18日,全省平均最长连续无雨天数22d,其中淮河以北23d,江淮之间27d,长江以南25d。全省平均降雨量83mm,较常年同期少60%,为历史同期最少排序第2位。8月18日实测10~40cm土层平均相对湿度:淮北地区59%、江淮之间56%,与7月21日比较,淮北下降了27%,江淮之间下降了21%。

四是先洪后旱,旱涝急转。7月4日至7日,江淮之间、大别山区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受第7号台风“苏力”登陆后的外围云系影响,7月14日开始,安徽省沿江江南、大别山区开始降小到中雨,局部大雨;之后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全省自北往南多次发生雷阵雨天气,主雨带位于沿淮淮北一带。7月14日至21日累计降雨量蒙城县的后邵站达264mm,降雨笼罩面积3.27万km2,其中7月20日7时至21日7时,淮北地区蒙城、怀远、埇桥、灵璧等部分地区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7月下旬开始,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部分地区旱情开始露头,到8月初,已蔓延至整个淮河以南地区,8月中旬,旱情扩展至淮北地区。由于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淮河以南部分丘陵高岗地区旱情加重较快,以山泉水、小河流、小水库为水源的部分群众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二、精准调度沿淮大中型水闸,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灾减灾功能

1.未雨绸缪,科学防控,及时发挥防洪工程蓄调作用

2013年6月底至7月上旬,安徽省连续遭受三场强降雨,河湖库塘水位猛涨,省防指启动全省防汛IV级应急响应,随后又将大别山区及江淮地区提升至Ⅲ级。根据当时雨情、水情,及时调度淮河干流蚌埠闸、临淮岗闸预泄底水3.3亿m3,有效降低了淮河干流水位,为淮河两岸农田排涝创造了条件,充分发挥防洪工程蓄调作用,降低防洪风险,确保了2013年安徽省淮河流域汛情总体平稳,淮干主要站点水位均未超过警戒水位。

2.动态研判,精准调度,将洪水资源化

由于淮河横穿安徽,右岸是大别山和江淮丘陵地带,左岸是皖北平原,降雨、用水时空分布不均,尤其蚌埠闸以上流域的下游局部地区强降雨排涝与上游需要用水保水的矛盾时常发生,每年5~9月份是淮河汛期是安徽省淮河流域农业用水高峰期,防洪与抗旱、排涝与保水的矛盾特别大,上下游兼顾、左右岸协调难度非常大。

在6月底7月初的强降雨中,根据省防指的指令,沿淮各控制闸均进行预泄放水,腾出库容,以利调蓄洪水。降雨末期,通过对雨情和上游来水情况的分析,果断决定关闸蓄水;7月14日受7号台风“苏力”的影响,安徽省大别山局部大到暴雨,安徽省淮河局抓住有利时机,拦蓄大别山区来水;7月20日至21日,怀远县等淮北局部地区暴雨,形成涝灾,此时淮河以南开始出现旱情苗头,安徽省淮河局及时联合调度,开启六孔闸和蚌埠闸,同时关闭蚌埠闸以上沿淮其他水闸,迅速降低蚌埠闸以上干流水位,既及时排出了淮北局部地区的涝水,又补充了其他湖泊和支流的水资源,变涝水为利水。据不完全统计,自7月1日至8 月9日,沿淮10座大中型水闸超蓄水量达14.6亿m3,其中蚌埠闸汛期共调度135次,最高蓄水位18.60m(7月29日),比正常蓄水位17.5~18.0m的上限高出0.6m,超蓄水量约4亿m3,为沿淮旱季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除确保沿淮工矿企业的正常供水和人畜安全饮水外,增加农业灌溉面积约385万亩。

王家坝闸和曹台子闸是濛洼蓄洪区进、退水闸,一般只在特大洪水年份濛洼蓄洪时才启用,2013年濛洼出现了历史上罕见旱情,濛洼蓄洪区内18万亩农作物遭受严重干旱,两闸按照省防指和省淮河局的指示,抽提淮河水引进濛洼蓄洪区,王家坝闸从8月10日~18日共抽水10余万m3供王家坝镇群众抗旱保苗,共浇灌秋粮作物3000余亩。这也是王家坝闸自建闸60余年来第一次引淮河水进行濛洼蓄洪区农作物抗旱。

3.加强应急防污调度,成功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

2012年12月28日22时10分左右,蚌埠某化工股份公司氯苯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含苯废水排入淮河干流蚌埠闸下河段,以每天3~6km的速度向下游推移。为防止污染团扩散,2013年1 月7日,蚌埠闸管理处按上级通知要求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下泄流量,1月7日20:00关闭节制闸和5台发电机组,下泄流量控制在55m m3/s左右。1月8 日18:00关闭船闸通航,下泄流量控制在约30 m3/s。到1月14日0:00时,水电站恢复6台机组发电。期间闸上水位在18.50m左右,最高短期达18.60m;闸下水位由13.10m降低到13.00m。

1月16日9:00,开启五河分洪闸,向淮河排水来稀释化工厂排放淮河的污水,3孔闸门开启至1.0m高度,开启时分洪闸水位闸上14.80m、闸下13.03m。1月17日上午9点关闭闸门,关闭时分洪闸闸上水位14.69m、闸下13.05m。由于蚌埠闸和五河分洪闸及时合理地联合调度,淮河水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3年1月14日,河南惠济河东孙营闸开闸泄污,下泄污水氨氮严重超标,浓度在16mg/L以上,导致涡河亳州境内水体受到污染,网箱养鱼大量死亡。经监测,高浓度的污水排放了约1300万m3,污水进入到安徽后,安徽境内涡河水体从Ⅲ类直接降为劣Ⅵ类。这些污水带进入淮河后,将流经蚌埠段,最后汇入洪泽湖,蚌埠市100多万人口的饮用水受到严重威胁。

为此,安徽省制定了防污调度应急处置方案,分阶段小流量下泄,逐步稀释

降解氨氮浓度:一是在河南水质达标下泄时,同步同流量开启大寺闸、涡阳闸、蒙城闸,使污水前峰于4月中旬抵达蒙城闸上,然后控制合理流量下泄,5月上中旬进入淮河干流,使流经蚌埠、怀远县取水口段面前氨氮浓度不高于2mg/L;二是对淮河干流临淮岗和茨淮新河实施了提水和蓄水工作,以保证污水进入淮干后如水质还不达标,仍有一定的水体稀释能力。经过4个多月的联合调度和处置,成功化解了本次水质污染事件,确保了淮河中下游水质安全。

4.保障河湖生态用水,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安徽省沿淮湖泊众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量日益增长,水资源短缺与湖泊内渔业养殖、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2013年大旱之年,沿淮湖泊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径流的调节作用,通过水闸的控制运用,统筹兼顾,实现拦蓄、放水、引水功能,维持河流合理的流量和湖泊的合理水位,维护和提高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改善河湖生态与环境用水状况,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保障流域河湖生态用水,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三、防灾减灾综合效益分析

根据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统计,2013年安徽省全省共有63个县(市、区)、606个乡(镇)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577万,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64.6亿元。而安徽省淮河流域只有13个县(市、区)、130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48.7万,因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分别仅占全省的20.6%、21.5%、8.4%和8%。

2013年全省农作物受旱灾面积608.34万亩,其中绝收面积176.6万亩,农业经济作物因旱灾直接经济损失27.88亿元。其中安徽省淮河流域农作物受旱灾面积约198万亩,绝收面积只有六安和淮南两市约37.5万亩,农业经济作物因旱灾直接经济损失 7.21亿元,分别仅占全省的32.5%、21.2%、25.9%。抗旱效益达61.26亿元。

沿淮大中型水闸不仅具备防汛抗旱调度功能,还承担着淮河防污调度、生态引水等功能,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过科学合理的调度,为保证淮河中下游水质安全,保障流域河湖生态用水,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巨大综合效益。

四、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13年虽然沿淮大中型水闸超标准蓄水,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但在实际运用中冒着很大风险,也非长久之计。2007年随着治淮19项骨干工程顺利完成,新的淮河流域防洪体系基本建成,防洪标准大大提高,淮河中下游重要地区及城市可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水,亟待修订沿淮大中型水闸的控制运用办法,合理抬高蓄水位,以适应淮河流域日益紧缺的水资源需求,更好地为沿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为及时、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减少灾害损失,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传统的调度管理方法和手段难以满足快速响应、灵活准确、安全可靠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有必要也有能力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对传统调度管理方法和手段进行革新和提高,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推进3S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引领和带动水利现代化。

目前,安徽省淮河流域仍有很多水闸为Ⅲ类以上病险水闸,长期带病运行,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建议要加快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的进度,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作者系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局长)

猜你喜欢
淮河流域蚌埠淮河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淮河防总检查组赴江苏省开展汛前检查
对话蚌埠:药品采购究竟咋啦?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蚌埠药采事件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