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把“利器”
———从政之悟断想(二十三)

2014-01-29 02:39文侯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利器党性同志

文侯 磊

努力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把“利器”
———从政之悟断想(二十三)

文侯 磊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最具活力的“生命要素”,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优化机制。敢于在党内对同志提出批评,是一种党性风骨;敢于在众人面前进行自我批评,是一种人生境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结合,是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结合;是发挥组织优势与弥补个人缺点的结合,是自我净化与自我提高的结合。万物一理,用进废退。只有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这个“利器”才会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否则,“利器”也必然退化为锈迹斑斑的“钝器”。

(1)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最具活力的“生命要素”。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要做一名好领导干部,工作中必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把“利器”。

(2)

什么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简而言之,就是党组织、党员个人对党内同志,党员个人对党组织的缺点错误及时指出、深入剖析,在原则问题上进行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斗争。有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我们就能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为了“防范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袭”,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存在的缺点,促进党的组织健康发展和党员干部健康成长,可以说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利器”。

(3)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正确的、成功的方法。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多次采取整党、整风和学习讨论等方式,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的建设,改进党的工作,弘扬党的作风。像1935年的遵义会议、1942—1945年的延安整风、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都是我们党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纠正自身错误,确立和恢复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完成党的任务、实现历史性转折提供强有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的成功实践。我党90多年的建设实践充分表明,什么时候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弘扬得好,党内就风清气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强,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反之,什么时候丢掉或者歪曲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缺点错误就难以得到纠正,党的事业就会受损失、走弯路。

(4)

应该说,现在党内生活从总体上看是正常的、健康的,但也存在着党内生活庸俗化、同志关系功利化等问题。有的不愿批评、不敢批评,当“老好人”;有的奉行“明哲保身、不得罪人”的处世哲学,只栽花、不栽刺;有的在重大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问题绕道走,等等。如果长期发展下去,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就会有被丢掉的危险,“利器”变成“钝器”,刀枪入库、锈迹斑斑,不良倾向就会在党内滋长蔓延。党的组织是一个大熔炉,党员应当能经常得到党组织的教育引导,得到党内同志的批评帮助,接受思想洗礼、祛除作风污垢。要保持正常的、健康的党内生活,就必须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抵制好人主义,克服庸俗之风。

(5)

一个政党不可能没有缺点,一个干部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有过能改,及时发现错误,勇于纠正错误。从严治党重要的是从严治吏,这就必须落实到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上,而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从严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反映在对党员干部的管理上,是明明看到了问题却不及时指出,已经发现错误的苗头却不给予批评,有的甚至还包着、护着。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好干部”的五条标准时,特别强调“敢于担当”。敢于担当就要做到坚持原则、敢于批评,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要消除党内不良作风,除了对少数违纪违法的人绳之以法外,对大多数党员干部来说,主要还是靠经常性的有力批评和有效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及时制止。这样,才能防微杜渐,避免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这也是对党员干部的积极帮助、真诚爱护。

(6)

在社会生活中,包括在网络等媒体中,各种形式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广泛存在,事实上这是一种社会机制,它的作用在于揭露和解决社会矛盾。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消极的态度是回避、掩盖或放任矛盾,积极的态度是正视、揭露和解决矛盾。矛盾不断发生而又不断解决,推动着人和社会向前发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能够促进人和社会把缺点变为优点,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优化机制。它使人们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受到评判、选择和改善,因而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世界才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从“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公式:“团结——批评——进步”。所以,我们需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如同生命需要新陈代谢。

(7)

搞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提高认识,认清价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总是有限的,难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一些自身意识不到的纰漏与问题,这就需要批评提醒。批评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资源。善意的批评会使人更加襟怀坦白、顽强坚韧、积极进取,这既是个人发展进步之必须,也是成就党的事业的需要。毋庸讳言,这些年党内批评之声分贝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人不能正确对待批评,认识不到批评者一心为公的思想境界,甚至认为批评者有意与自己为难。出于公心的善意批评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关爱、一种对党的感情。敢于在党内对同志提出批评,是一种党性风骨;敢于在众人面前自我批评,是一种人生境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结合,是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结合,是发挥组织优势与弥补个人缺点的结合,是自我净化与自我提高的结合。

(8)

搞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党性为本、出于公心。党性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时刻把党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按照“团结——批评——团结”的要求开展工作,原则问题不退让,枝节问题不纠缠,切实维护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出于公心,就是要本着对党、对组织、对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公开、公平、公正、公道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带任何偏见,不掺个人恩怨,不搞远近亲疏;要真批实评,不莺歌燕舞、相互“送礼”,要切中要害、戳中痛处,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有一点儿“辣味”,让党员能红红脸、出出汗。

(9)

搞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去掉“怕”字,消除私心。现在在不少单位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民主生活会上,在总结述职中,在该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时候,常常或沉默寡言、能推就推,或轻描淡写、隔靴搔痒,或反话正说、提提希望,或自我表扬、互相吹捧。批评的语言少了,讨好的语言多了;直截了当的思想交锋少了,顾左右而言他的弯弯绕多了;正常场合的批评少了,角落里的议评多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怕”字搞怪: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志怕失去人缘,批评下级怕影响选票,批评自己怕丢面子。进一步深究,是“私”字作怪。怕这怕那,都只是考虑个人得失,没考虑党的事业得失;都只是顾及个人面子,没把党的形象当回事;都只是站在狭隘的个人立场,没有把党和人民的立场当作自己的立脚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这样做,一害自己,二害党的形象。这种不正常现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

(10)

搞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坦诚相见,实事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党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化解内部矛盾、维护党的纪律、保持肌体健康的有力武器,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从关心爱护同志出发,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关系。必须时刻以党的事业为重,从大势着眼、从大局出发,坚决摒弃私心杂念,多谋事、少谋人,多琢磨工作、少琢磨名利,多从集体利益着眼、少为个人利益打算,着力增强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批评者与被批评者虽然在行政职务上有高低之别,但都是革命同志,在党内生活中处在完全平等的位置。开展相互批评应该坐在一条板凳上,以诚相待,平等相待,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更不能把批评人作为泄私愤、图报复的工具。批评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目的是“改造思想,增进团结”。要胸怀坦荡,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深则说深,浅则说浅,不能过于讲“艺术”。被批评者要清醒、豁达、客观地对待批评,以宽阔胸襟和正确态度接受批评,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即使批评与事实有出入,甚至张冠李戴,也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真心诚意地领会批评者的善意与坦诚,并将其视为一种提醒、一种警示,使接受批评的过程成为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素质的过程。

(11)

搞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触及灵魂。一个班子或部门中,大家在一起共事,每个人身上存在的毛病和问题、为人处世风格,彼此间都是熟悉的,但在开展批评的过程中如果仅止于此就过于表面化了。我们必须力求透过表象看本质,深入探究党员干部行为表象背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深层次根源。只有这样,才能使被批评者真正触及思想、触及灵魂,进而自觉形成问题必须彻底解决、缺点必须立即克服的紧迫感。

(12)

搞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做到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是党的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又是党性党风的示范者、引领者。在党内生活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走在前面,普通党员干部就能紧紧跟上。特别是一把手敢不敢、愿不愿、能不能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更有着重要的影响带动作用。现在,确实有些领导干部作风霸道,听不得不同意见,“老虎屁股摸不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能不能弘扬起来,关键在领导干部、在一把手。这就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党性觉悟和担当精神,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同时勇于自我批评,坦诚接受别人批评甚至尖锐的批评。事实表明,领导干部越是愿意接受批评,人们才越敢于批评;领导干部越是坦荡,就越能赢得理解,越是能担当,就越会有威信。

(13)

从积极的意义上看,批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砥砺,是通过思想交锋,分清是非,改过向善,带来的是人的自我超越。以理性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为契机,敞开自己的胸怀,从善如流,是情感和思想上的升华。一个襟怀坦荡的人,是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虚心之所以使人进步,就是因为能够接受批评、听取意见、集思广益,把事情做得更好。

(14)

万物一理,用进废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只有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这个利器才会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利器如果今天用,明天不用,照样会生锈。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出现。只要我们经常使用、大胆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把利器,不良苗头就能及时抑制,不正之风就能得到纠正,党的建设就能得到加强。

作者: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

(责编/张立新)

猜你喜欢
利器党性同志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OVER THE RAINBOW
用好审计利器,促进管理提升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讴歌新利器
严良堃同志逝世
光绘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