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元
多少年以后,当人们重新翻看历史,会发现郭美美的崛起与覆灭乃是一个经典的、属于当下中国的故事,这里有人性虚荣的极致演绎:点缀着“玛莎拉蒂”、“爱马仕”这等凝结“拜物欲望”的奢华品牌,交织着欲望、美色与无处不在却又饱受质疑的公共权力。郭美美借助炫富、晒美、暗示自己与公共权力若有若无的暧昧关联,成功完成了对于社会大众欲望的挑逗与挑衅。无论是三年前微博里那个坐在玛莎拉蒂上搔首弄姿的郭美美,还是三年后在央视荧屏里神情憔悴的郭美美,都映射出当下中国的复杂症候。
2014年8月4日凌晨时分,借助出位言行,屡屡挑动整个中国社会神经的传奇女子郭美美编织的童话故事终于被终结。从3日23时59分开始,@新华视点、@央视和@人民日报连发十几条微博揭秘、起底、评论郭美美。凌晨时分,郭美美一身囚衣出现在央视新闻中,往日镁光灯下内心强悍、肉欲逼人的形象荡然无存,神情憔悴的她,仿若待宰的羔羊,尤其是当她说自己是“一个爱慕虚荣的小女孩”,“真的不缺那些要包养我的(有钱人)”等诸多言论时,观者再次为其震撼。
郭美美的童话故事在十几分钟的新闻报道中土崩瓦解。人们终于知道,郭美美从小就生长在一个极不健康的家庭,其父有诈骗前科,其母经营洗浴中心,其大姨涉嫌容留他人卖淫,其舅舅更是因为贩毒而被判刑;人们终于知道,郭美美早在学生时代就劣迹斑斑,喜欢以夸张的服饰挑战同学和老师,而今时今日的行为早在孩提时代就已生根发芽;人们终于知道,原来郭美美几番暗示的与某些高层人士若隐若现的暧昧关联纯粹就是小女孩虚荣的幻想,她们的关系其实只是简单的嫖与被嫖的关系;人们终于知道,郭美美热爱赌博,且在嫖客群体中极受欢迎,大批有钱人甚至不惜花费几十万求得和郭美美的春宵一刻;人们终于知道,过去三年间红十字会一直处于被污名的境地之中,此前传说的利益输送关系根本不存在,她红十字会的干爹也是子虚乌有……
在过去三年间,她疯狂挑衅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而今,社会回馈给她的远远超出一般尺度的攻击与批判。央视等国家公器以她“祭旗”,使她承认了自己“破鞋”的角色,并最终被体制踏上一万只脚。三年前,郭美美在作乱慈善公益后,轻易逃脱真相追问,继续香车宝马,以挑衅的姿态活跃于社交媒体之上。三年间,这个频频亮相社交网络的女人早已成为堆积各种社会情绪的“火药桶”,三年后,“推倒”郭美美也成为一种狂欢般的社会运动,一个靠卖弄年轻肉体与来源不明的财富的妙龄女子,于公于私都释放了公众的恨意,各个群体无不“喜大普奔”。
然而,当“倒掉”郭美美成为一种“网络嘉年华”、沦为多数网民“看客的盛宴”之后,依然有一些理智、清醒的声音耐人寻味。
央视播发新闻之后不久,知名法学家贺卫方即通过媒体发言质疑新华社、央视等权威媒体以如此方式报道郭美美是否存在“媒体审判”的嫌疑。贺卫方称,“刑诉法第十二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案件尚在侦查阶段,嫌疑人是否犯罪及何种犯罪皆在未定状态,还需检察院审查,律师要搜集辩护证据,最终经法院二审终审。案件没到检察院,电视台就把嫌疑人满世界游街示众,法律何在?人权何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指责央视对于郭美美的报道有悖法治原则,“纵使郭美美的事情都属实,在法庭没有审理之前,如此高调地让嫌疑人在电视——国家电视台上曝光认罪,无论如何,都不太妥。这不是简单的媒体采访,媒体采访,对嫌疑人需要做遮蔽处理的,不消说,这是电视认罪,电视示众。这样超大规模的游街示众,除了恶心当事人之外,无非证明了自己的不文明,不讲法治。”
除过贺卫方、张鸣这样的社会精英之外,一些网民也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发出理性的声音,有网民称,“《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网……这么多重量级的媒体一起都对准郭美美了,打鸡,用得着洲际导弹么?看一个人的水平看他的对手,你們沦落成啥了?”还有网民称,“昨晚官媒齐刷郭美美,斥其生活腐化、道德败坏,看这用词风格我还以为又抓了个腐败干部。对于一个尚未经过司法程序审判的犯罪嫌疑人,官媒下足笔墨揭批其私生活,怒斥其道德败坏,这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为,这与警察嫖娼完毕,亮出工作证抓嫖罚款一样无耻。”
与此同时,一些“好事者”也开始质疑在云南突发地震,社会各界正密切关注中纪委反腐新进展的情况下,央视曝光郭美美的真实动机,有网友质疑央视选择新闻的标准,称“最近,海南遭遇17级强台风袭击,严重灾情未能进入央视的视野,聚焦的是马航;8月2日,江苏某工厂发生爆炸伤亡惨重,央视关注的是台湾燃气爆炸事件;昨日,云南发生6.5级地震,在抗震救灾的紧要关头,央视却热播一个小姐卖淫的故事。”《北京青年报》发文称,“人们的大脑不会随着郭美美锒铛入狱而停止幻想与猜测,人们总觉得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郭美美,或许是又爱江山又爱美人的大老虎,或许是试图颠覆人民政权的敌特力量,抑或纯粹就是想靠推网络明星来挣钱的利益集团……人们还会猜想,这个时候为什么会突然搞起了郭美美,是顺势而为,还是刻意为之,更或许是为了转移视线,以削弱更大的更恐怖的新闻事件?”
当现代中国社会在转型期的大潮中奔涌向前之际,郭美美以其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与瞠目结舌的举止言论构成了当代中国的“恶之花”。
郭美美不过是当今中国时代疯狂与喧嚣的极端个例:她坐在玛莎拉蒂上的搔首弄姿满足了底层民众对于富豪生活的窥视欲;她在多个场合所暗示的和权贵阶层若隐若现的暧昧关联,挑动着普通民众对于肆无忌惮的公共权力压抑已久的怒火;她不吝于在镜头前卖弄自己的青春肉体,挑逗着网民躁动的神经……郭美美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当下中国人的欲望投射,填补了太多空虚与躁动的灵魂。
从三年前的炫富事件,到一年前的重启调查风波,再到如今因赌球被抓引发的大起底,为何郭美美每一次并不光彩的亮相,都能引发舆论的广泛关注?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认为,郭美美是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倒退30年,这种现象绝不会出现。”
“30年前,中國人的生活状态都差不多。但近年来,中国基尼系数逐年走高,有钱人和没钱人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很多人其实是通过郭美美才知道爱马仕、玛莎拉蒂这些品牌的。正是在围观郭美美的过程中,一些人完成了自己对于富豪生活的合理想象。”
对于另一些“有了钱又不知道怎么花”的人来说,郭美美的存在也同样不可或缺。“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后,总要追求一些更高层次的东西,如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但在当前的中国,一部分人富得太快了,他们有车有房,物质上什么都不缺,又不想搞商业帝国、不想做慈善,于是,性交易、赌博等就在一部分富人圈中流行起来。”李银河称,这些人不是不想追求归属和尊重,而是错误地定义或理解了这些概念。“中国传统文化里就有妻妾成群的思想,直到今天,这种传统文化仍然拥有很大的市场,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包养情妇、让情妇出去招摇是件很有面子的事。”郭美美正是迎合了一部分人的猎奇心理,将自己塑造成“公共情妇”“高级妓女”的形象,才会出现很多人无论花多少钱都想和她过一晚的荒唐事。
知名时评家石述思同样从两个方面总结了郭美美“持续走红”的原因:一是她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凤姐、干露露等人已经铺垫好了民众的“审丑”心态;二是整个事件承载了社会的多重情绪,“当贫富差距巨大,屌丝上升无门的时候,仇富心理就特别严重,而郭美美与红会扯上关系,更增添了民众对公办慈善机构的不信任,对公权力的不信任。”
“郭美美是很多人犯贱的镜子。当她乘坐着欲望快车驶向地狱时,所有人都在推波助澜;如今,人们只顾着玩命地批评这枚臭鸡蛋,却忘了找出她背后的老母鸡。”石述思认为,在这场消费郭美美的盛宴中,没人能够置身事外:在教育的三重门上,郭美美的母亲肯定没教过她礼义廉耻,学校则过于重视应试教育而非教孩子如何做人,“干爹们”更没有给她树立道德的榜样。当郭美美炫富被骂时,媒体的报道也给她的大红大紫贡献了力量……正是各种错位纠结在一起,才让郭美美事件持续发酵,风波不断。《北京青年报》发文称,“再牛的推手,再狠的骗子,再淫荡的妓女,如果没有需求,没有交易,他们也是寸步难行。而郭美美不过是一个交易网上的‘黑寡妇’,又有多少的‘黑寡妇’还在半隐半现之中,她们或者他们借助淫媒、借助纸条、借助眼神、借助下体……在这个各取所需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互联网传播的放大效应,更是让郭美美如虎添翼。鲁迅曾将那些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围观死刑犯的人形容为“看客”,但在网络时代,“看客”有了新的定义:围观即参与,分享即表态。不管是新闻跟帖、博客转帖,还是照片与文章的分享,网民只要简单地点几下鼠标,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会形成一次大范围的传播,让郭美美“越骂越红”。“更可怕的是,一些人把价值观的错位与扭曲当做社会的伤口,抱着看笑话和起哄的态度四处宣扬。”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看客心理,把郭美美这盆水越搅越浑。
“人性中原本就有这种对丑闻感兴趣的倾向,而郭美美事件的复杂性在于,它似乎暗示着社会的某种阴暗之处,但又含含糊糊,留下巨大的猜想空间。”北京大学知名学者张颐武分析认为,郭美美的“出名”不仅是因为炫富,更因为其与红会扯上了关系,引发了社会的无尽猜测和迷惑。郭美美的财富到底从哪里来?她背后有没有靠山?红会和商业机构究竟有哪些关联?整个事件始终带有神秘色彩,而郭美美不停地炒作,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猜疑。疑团越多,郭美美就越火,最终“从子弹变成原子弹”。
“对于社会,郭美美事件造成了难以言说的、看似滑稽却十分严重的伤害。”张颐武总结说:一是让一些年轻人强化了错误的价值观,认为不管怎样,有名有利就是成功;二是让一些年轻人形成了扭曲的消费观,认为炫耀性的消费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第三点最严重,就是伤害了人们对社会的基本信任。
“权力要装进笼子里,欲望也要装到笼子里。”石述思说,在这个欲火焚身的年代,要想保持理性,不仅靠法律,还靠人人自律。“不要盲目拿道德去绑架别人,而要时时反观自己。你有光明,中国才不会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