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花洞岩溶学研究进展

2014-01-28 07:39吕金波李铁英郑明存王东梅
城市地质 2014年2期
关键词:马陆石笋层理

吕金波,李铁英,郑明存,王东梅

(1.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北京 102206;2.北京市房山区石花洞风景区管委会,北京 102416;3.北京化工大学,北京 100029)

石花洞位于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北京西山大石河流域(图1),发现于明朝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图2),开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地质调查所(现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完成的《北京石花洞地区洞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项目,从地质学、气象学和环境学方面对石花洞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按照岩溶学进行分类,石花洞分为钟乳石(洞穴碳酸钙)形态、溶蚀形态、崩塌形态和洞穴生物(表1)。钟乳石(洞穴碳酸钙)形态分为非重力水沉积,重力水沉积,协同沉积和叠置沉积4种类型;溶蚀形态分为大形态和小形态,大形态分为东西向展布的8层溶洞、近南北向的3条溶蚀裂隙(包括南北大走廊)和南北大走廊南端向东的锁孔型断面(周口店猿人遗址为锁孔型断面),小形态分为单孔窝穴、双孔窝穴和东侧溶蚀裂隙顶部的众多天锅窝穴;洞穴崩塌沉积分为距今约10万年和距今约20万年2次,其中距今约20万年是周口店猿人遗址洞穴被掩埋的年代;洞穴生物有膜足硬肢马陆和大足鼠耳蝠(表1)。

笔者通过20多年的研究,认为石花洞洞层多(8层),石盾多(200多个),为世界罕见;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发现月奶石,首次发现碳酸钙微层理,首次发现膜足硬肢马陆新种穴居动物。从溶蚀形态来看,石花洞8层溶洞展示北京西山的8次隆升;从沉积形态来看,石花洞中的粗犷石笋代表周口店期沉积,杆状石笋代表马兰期沉积,微层理石笋代表全新世沉积,奠定了首次建立第四纪石笋剖面的基础。

图1 北京石花洞交通位置

表1 石花洞内的洞穴形态种类

1 世界罕见的岩溶形态

石花洞洞层多(8层),石盾多(200多个),为世界罕见。

1.1 洞层多

石花洞的洞层上下发育8层,第①层洞为穿洞,海拔414.8m。第⑧层为地下暗河,海拔130.0m,其间发育7层溶洞。洞层从地表向下沿着地层倾向展布,洞系沿着地层东西走向发育(图3)。每个洞层位置代表当时的侵蚀基准面,8层洞反映地壳间歇性隆升,展示了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隆升[1]。

图3 北京石花洞系洞层与地层的关系

1.2 石盾多

石盾为裂隙渗透水沉积。裂隙渗透水沉积是包气带洞穴中非重力水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微细裂隙中的薄膜水向外生长析出形成的,在薄膜水的两端碳酸钙析出,形成石盾。石盾中间空心,分为两个互不连接的盾板,靠近下面的盾板在重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垮落,剩下上面的半个石盾。用眼观察与薄膜水接触的盾面,具有从裂隙端点向外发育的同心环状生长纹。

裂隙渗透水沉积的典型代表为石盾,石花洞中的石盾数量200多个,为世界罕见。石花洞石盾(仙女绣花台)在中国是最大的,实际由3个小型石盾联生,盾面尺寸2.70m×1.53m,盾面产状220º∠14º,盾下乳长1.48m(图4)。

图4 石盾(仙女绣花台)

2 中国首次发现的岩溶形态

中国岩溶洞穴首次发现的岩溶形态有月奶石和碳酸钙微层理。

2.1 首次发现月奶石

1982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袁道先确认了月奶石。典型月奶石(石莲)(图5)。

图5 月奶石(石莲)

“北京房山县石花洞内有大量的月奶石”被写进袁道先主编的《岩溶学词典》:一种乳白色、含水量高、可塑的、乳酪状的洞穴堆积。在其形成中微生物起着重要作用。早在15世纪已在瑞士为人们所发现。1959年,月奶石的矿物成分经法国和美国学者详细研究,确定是方解石和文石,有时还有含水菱镁矿[Mg4(OH)2(CO3)3•3H2O]、碳酸钙镁矿[Mg3Ca(CO3)4]、菱镁矿(MgCO3)、三水菱镁矿[MgCO3•3H2O]、白云石[CaMg(CO3)2]等[2]。

1986年,有“喀斯特卢”之称的卢耀如详细描述月奶石。在较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的石花洞月奶石,其成分为CaCO3和MgCO3,通常呈浆糊状、粉末状和海绵状,14C年龄为22ka和32ka[3]。

2.2 首次发现碳酸钙微层理

1952年美国人Moore首先使用“speleothem(英文注释cave calcite)”描述钟乳石(洞穴碳酸钙),人们逐步认识到石笋与黄土、湖泥、树轮、冰芯、珊瑚一样,可记录自然环境变化,特别是石笋年层的发现,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高分辨的地质载体。1995年11月4日,笔者率队在石花洞南北大走廊南端发现具有透光微层理的石笋(图6、图7),编号9512(或TS9501)。

图6 具有透光微层理的原状石笋

图7 剖开后显示的石笋微层理

在南北大走廊北端(大戏台)发现具有荧光微层理的石笋(图8),编号9514(或TS9502)。1995年11月6日,赵树森等进行整理拍照。

图8 具有荧光微层理的原状石笋

1996年以来,李铁英、赵树森、李红春[4]、谭明[5]、刘东生[6](200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吕金波[7]、秦小光[8]等对洞内南北大走廊(南北向裂隙)两端取得的两块石笋(南端编号9512、北端编号9514)进行研究,确认洞穴碳酸钙微层理为中国首次发现(9512样品具有透光微层理,9514样品具有荧光微层理)。1996年7月22日,刘东生首次进入石花洞,由笔者陪同观察上述两块石笋的取样地点,在北端石笋9514(或TS9502)附近(大戏台)合影(图9),为在北京召开的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1996年8月4日~14日)上,利用石花洞碳酸钙微层理说明《中国地质环境与全球变化》做准备。

图9 刘东生(左三)、吕金波(左四)、汪训一(右二)、秦小光(左一)

石花洞地层为东西走向,洞穴自西向东存在3条南北向岩溶裂隙,其中“南北大走廊”为中间1条南北向岩溶裂隙。3条岩溶裂隙与外界连通性好,生长的石笋容易具有微层理;9512样品具有透光微层理,9514样品具有荧光微层理,就是例证。

3 中国首次发现的膜足硬肢马陆穴居动物新种

1982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崇洲研究员确认膜足硬肢马陆(Skleroprotopus membranipedalis sp.nov.)为中国穴居动物新种;

硬肢马陆属(Skleroprotopus)隶于倍足纲(Diplopods)姬马陆目(Julida)蒙古马陆科(Mongoliulidae)。阿特姆(Attems,C.G.1901)在我国河北省张家口首次发现此种的孔丘硬肢马陆(Skleroprotopus confucius),指定为模式种。高桑(Takakuwa,1942、1949)又先后在我国东北沈阳发现侧基硬肢马陆(Sk.laticoxalis)。1982年,张崇洲在北京石花洞发现膜足硬肢马陆(Skleroprotopus membranipedalis,sp.nov.),雄性前生殖基节具有突起的膜叶,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模式标本编号820623。这是中国岩溶洞穴中独有的膜足硬肢马陆穴居动物新种[9]。

4 首次建立石笋第四纪剖面

石花洞中的石笋粗细差异较大,中更新世石笋粗犷,晚更新世石笋呈杆状,全新世石笋具有微层理,这些特征说明石花洞石笋叠置关系明显,可以建立第四纪石笋剖面,这是对第四纪地质学的重要贡献。

石笋剖面从下至上依次划分为钙板组、云水洞组、石花洞组、守备支洞组和正在形成的钙华[10]。

钙板组为洞穴形成之初的钙华沉积,为底流石,层理与洞穴底板平行。云水洞组为粗犷石笋沉积(以云水洞“塔倒三截”为代表),反映了周口店期湿热环境。石花洞组为杆状石笋沉积(以石花洞碗口粗细的金箍棒为代表),反映了马兰期干冷环境。守备支洞组为具有微层理的石笋沉积(洞穴碳酸钙微层理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及其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4]),反映全新世以来全球变暖的总趋势下,冷暖相间的沉积环境。

上覆地层:正在形成的钙华

平行不整合

守备支洞组

3.距今3ka以来的全新世,洞穴化学沉积发育,质较纯,具有透光微层和荧光微层。石笋类沉积普遍,但体积不太大,多为高约20cm,直径7cm以下大小。沉积速率为0.04mm/a左右。

平行不整合

石花洞组

2.距今40~100ka的晚更新世,杆状沉积的石笋非常发育,体积不等,最高达110~320cm以上,直径约10cm,沉积速率为0.012~0.004mm/a。其中距今70ka仅测个别数据。距今120~160ka尚未有分析数据。

平行不整合

云水洞组

1.距今180~240ka为粗犷石笋沉积阶段,高度>7m,直径1.5m。

平行不整合

下伏地层:钙板组,距今170~180ka的中更新世,碳酸钙多为洞穴形成之初的钙华沉积。

5 岩溶学领域的另外6项全国领先

石花洞在岩溶学领域的创新成果总共11项,前面提到5项,本节叙述6项。

前面提到5项,即:发现月奶石(1981—1986年);发现洞穴碳酸钙微层理(1995年);发现膜足硬肢马陆新种(1982年);利用8层洞,提出北京西山8次新构造隆升学说(1996年、2012年);利用叠置关系明显的石笋,建立第四纪石笋剖面(1999年、2013年)。

本节叙述6项全国领先,即:从地质学、气象学和环境学全面研究了石花洞(1995年—1997年,北京石花洞地区洞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测绘精度达到1:200;铀系测年数据达到22个;进行了氡浓度研究(1992年,1995年,1997年);进行了ESR测年(1989年);进行了210Pb测年(1996年)。

5.1 首次从地质学、洞穴气候学、环境学等学科,全面研究了岩溶洞穴的开发与保护

北京市地质调查所(现为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主持的《北京石花洞地区洞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项目(北京市科委855600400,1995年—1997年),从地质学、气象学和环境学全面研究了石花洞。

5.2 测绘精度高

李铁英等对石花洞包括洞外、洞底、洞顶,进行了测量,洞外1km2范围采用比例尺1:2000;洞底和洞顶采用比例尺1∶200,其测绘精度在全国岩溶洞穴中是最高的。

5.3 氡浓度研究早

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对人类身体健康危害很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致癌的19种物质之一。岩溶洞穴中氡浓度研究始于1967年,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由Willkening和Watkins等人系统研究。近年来,随着岩溶洞穴的开发利用,英美等国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工作,并制定了氡子体允许浓度标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最早有观测记录的就是石花洞。

1996年2月,笔者采用美国Sun Nuclear公司生产的1023型氡连续监测仪对石花洞各层的氡浓度进行了系统测定,利用观测数据,进行国内外对比,根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1990年建议书,首次制定了岩溶洞穴工作人员的年工作时间上限[11]。

5.4 铀系测年数据多(约22个)

石花洞的年代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赵树森等,1981年)[12],目前对石花洞内的碳酸钙铀系年龄数据约22个,即距今:5.70ka、5.90ka、8.10ka、14.90ka、42.90ka、47.50ka、50.40ka、51.80ka、54.70ka、64.40ka、65.50ka、69.50ka、78.50ka、81.50ka、98.80ka、100.30ka、169ka、178ka、183ka、235ka、240ka、241ka。这些年龄数据为在我国系统解剖一个洞穴,全面开展岩溶学研究典定了基础。

5.5 首次进行ESR测年

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测定地质和考古年代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年代学方法,具有年代范围宽,样品广泛,样品量少等优点,在石花洞西支洞(银旗洞府)两块残断石笋中首次使用。石笋Ⅰ的年代,从上至下为14.0ka、130ka、235ka;石笋Ⅱ,以千年为单位,从上到下为245ka、267ka、316ka、472ka、518ka;加上二层洞口钙华板的年龄179ka;共9组数据。为测定大于300ka的碳酸钙样品年龄开创了先河[13]。

5.6 首次进行210Pb测年

应用210Pb法测定近百年以来钟乳石年代,在国内是首次尝试。基本原理:从210Pb衰变到210Bi需要22a,再衰变到210Po需要5.02d,最终衰变到206Pb需要138.3d,半衰期总计22.4a。

应用210Pb可精确测定近百年来的样品年代。我们采集鹅管和石笋顶部样品,做了8组210Pb样品测定。应用210Pb研究冰雪沉积速率和年代已经取得成功,本研究是国内用于钟乳石测年的首次尝试,所获得的初步成果说明210Pb法研究近百年钟乳石沉积基本可行。

6 岩溶学大事记

石花洞在岩溶学领域研究的大事年表见(表2)。

表2 石花洞岩溶学研究大事年表

[1]吕金波.石花洞8层溶洞展示北京西山新构造运动的隆升[J].城市地质.2012,7(4):41~45.

[2]袁道先.岩溶学词典[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27.

[3]卢耀如.中国岩溶[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94~95.

[4]李红春,顾德隆,陈文寄,焦文强,赵树森,陈铁梅,李铁英.洞穴石笋的14C年代学研究——石花洞研究系列之二[J].地震地质,1996,18(4):329~338.

[5]谭 明,刘东生,秦小光,钟 华,李铁英,赵树森,李红春,吕金波,鲁向阳.北京石花洞全新世石笋微生长层与稳定同位素气候意义初步研究[J].中国岩溶,1997,16(1):1~10.

[6]刘东生,谭 明,秦小光,赵树森,李铁英,吕金波,张德二.洞穴碳酸钙微层理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及其对全球变化研究的意义[J].第四纪研究,1997(1):41~51.

[7]吕金波,李铁英,孙永华,车用太.北京石花洞的岩溶地质特征[J].中国区域地质.1999,18(4):373~378.

[8]秦小光,刘东生,谭 明,李铁英,吕金波,丁仲礼,刘嘉麒,聂高众.北京石花洞石笋微层灰度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意义——Ⅰ.微层显微特征[J].中国科学(D辑),1998,28(1).91~96.

[9]张崇洲,北京房山石佛洞硬肢马陆属——新种[A].见: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编,喀斯特地貌与洞穴[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54~156.

[10]吕金波,李铁英,汪训一,赵树森,李红春.第四纪石笋剖面的初步建立——以北京石花洞为例[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3,36(1):63~70.

[11]吕金波.北京石花洞氡浓度的研究[J].北京地质.1997,9(2):29~32.

[12]赵树森,刘明林,乔广生.中国东部喀斯特洞穴沉积物铀系年代[J].中国岩溶,1990,9(3):279~288.

[13]邢如连,呼俊致,原思训,高世君.ESR法测定石笋类碳酸盐年代的研究[J].中国岩溶,1989,8(2):89~99.

猜你喜欢
马陆石笋层理
一只想说话的虫子
路边的马陆
原煤受载破坏形式的层理效应研究
上海:马陆葡萄奏响现代农业发展强音
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对水力压裂裂纹扩展的影响
奇猛蚁和毛马陆
页岩力学性质各向异性初探
石笋功
层理对岩石抗压强度影响研究
游石笋山(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