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支付、移动支付开始跟城市一卡通紧密结合起来,智慧支付时代跟城市一卡通密不可分。
截止到目前,全国累计超过460多个城市建立了不同规模的IC卡应用系统,其中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标准统一进行项目建设的城市有180多个,已经涵盖全国所有直辖市、90%以上省会城市和大部分地级市,覆盖了中国6.5亿以上人口,全国总发卡量达到5.8亿张。
“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指的就是本地城市IC 卡能够实现在其他城市刷卡消费,同时持卡人能够享受当地刷卡的优惠政策。 该项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指导、组织与推进,在2008年正式启动,通过统一密钥体系、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应用CPU卡、搭建数据处理平台等一系列工作。 项目于2012年7月正式开通,截止到2014年10月,已有50个城市加入“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大平台,全国发行互联互通卡达1.2亿张,日交易量近10万笔。
第一、 各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建设部制定的有关规划和标准,制订本地区范围内建设事业IC卡应用发展规划和实施细则,规范建设事业IC卡应用市场各方主体行为;
第二、注重建设事业IC卡安全管理体系规划和建设,加强建设事业IC卡密钥管理系统的推广,加强对产品选择的规范和统一,建立完善的建设事业IC卡发卡、应用和服务体系,确保跨地区、跨行业“一卡多用”目标的实现。
第三、积极探索建设事业IC卡应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包括项目第三方监理,制订相关实施细则,建立进入建设事业IC卡市场的技术、产品测评、准入制度。
第四、加大建设事业IC卡相关标准的贯彻和培训工作。
IC卡在建设及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要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一卡多用”的指导方针,在公共交通、燃气、供水、供电、供暖、数字社区、路桥收费、停车场管理、风景园林等行业加大IC卡应用的推广工作力度。在统一发卡的原则下,加强对用户卡应用的管理,大力推动CPU卡的应用,实现用户卡的统一发行,为公交卡及城市交通一卡通的全国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建立城市群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服务平台建设,推进跨区域互联互通,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开放共享。
1997年~2007年,城市通卡以城市单一应用为主,各城市主要致力于本城市的系统开发应用,重点关注本城市系统的稳定有效运转,培养本城市内持卡人的用卡习惯等。
2008年~2011年,城市通卡行业进入探索并逐步实施应用多领域化,启动“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进一步满足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间接实现了持卡人的忠诚度;
2011年至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模式不断推陈出新,通卡行业与时俱进,在统一标准的指导下,试点与推广相结合,有序的开展了城市间互联互通和跨行业的移动支付等业务。
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城市公共交通卡应用,目前已从原先的单一公交应用,发展到一城一卡多用,应用涉及到智慧社区管理、综合交通、公用事业缴费、风景名胜区、城市园林、停车场管理、建筑材料、小额消费等40多个领域,发展成为城市一卡通。IC卡应用的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城市政府推进惠民工程、促进绿色出行、节能环保和城市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是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力的行业大卡。城市一卡通更成为我部《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中智慧支付的主要载体。
同时,城市一卡通在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目前在智慧社区试点工作中,发行社区智慧卡已成为智慧社区建设创新模式的重要内容,成为各大物业公司、第三方运营机构核心建设内容。按照规划要求,社区智慧卡和城市一卡通在统一标准的指导下,是可以实现再次融合和互联互通的。
城市一卡通发展到今天,已经跟越来越多的行业融合在一起发展,支付宝、京东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NFC手机厂商开始融入到这个行业中来。智慧支付、移动支付开始跟城市一卡通紧密结合起来,智慧支付时代的来临必将跟城市一卡通密不可分。
未来,城市一卡通行业在第三方支付业务范围内将呈现“两极”发展趋势,一极是:符合第三方支付牌照条件的城市一卡通运营机构将以更大的力度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利用城市一卡通用户粘度高、使用频率高、用户数量多的优势,向小额支付、互联网支付、O2O支付发展,逐渐从公共交通领域的支付企业转型至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另一极是:对于不能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城市一卡通运营机构,由于业务范围的限制,将扎根本地化,通过加入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获得更广泛的市场拓展环境,完善线上线下消费充值服务体系,深入挖掘城市一卡通产生的大数据信息,在城市一卡通领域内拓展增值应用,为居民出行提供更多、更好、更便利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