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时代及其人生观
——以其作品中人物、写法及物景为视角

2014-01-28 08:0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
名作欣赏 2014年23期
关键词:旗袍张爱玲

⊙王 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

论张爱玲时代及其人生观
——以其作品中人物、写法及物景为视角

⊙王 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29]

张爱玲热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持续不退,其悲凉的身世与光怪陆离的大上海形成了及其强烈的反差,她的作品中那些性格各异的经典人物形象,其善于通过各种感官表现及艺术手法的写作技巧,以及作品中涉及到的种种物件和景象,都映衬了她如薄荷般清凉的身世和民国烟雨。

人物写法物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由文学界扩散到民间的“张爱玲热”可谓从来就没有消失过,伴随着社会文艺青年及“小资”的涌现,“张爱玲热”逐渐升温。试想,一个生于民国时代、抗战时期如昙花一现般灿烂、又默默无闻过了五十年,如今香消玉殒近二十年,这样一个从海上来的传奇女子,她的作品为何受如此之多读者青睐,她的衣食及生活方式依然不过时,她的人生观甚至被众多文艺青年认同,究竟是一种传奇还是必然?其作品中的人物、写法及物景是如何展示作者的内心及百年前的民国时代,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探寻。

一、人物。张爱玲作品当中命运最悲苦、内涵最丰富、性格最扭曲的人物非《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莫属,她庸俗、刻薄,残忍、狠毒,具有强烈的封建等级观念,她的存在见证了伦理、道德、金钱、婚姻在一个遗少家庭的丑恶。曹七巧如此一个争强好胜的女子,其实也无法战胜命运,遭遇到命运的无情捉弄后,最终年老色衰,生命的苍凉中只能将年轻时候滚圆胳膊上的翠玉镯子徐徐推至骨瘦如柴的腋下,而伴随她的只有窗外的月光。张爱玲的人生未尝不是这样,她也是喜欢往回看的,就那么隔着近百年苍茫岁月回头看那个穿粉蒸色衣裙,坐在藤几上,脸上抹着腮红的小女孩,到最后剃光了头发,死在公寓不为人知的老妪,除了叹息还是叹息。再来看《倾城之恋》,这个传奇始终是一个讽刺,范柳原原本无意过平淡的婚姻生活,而流苏精明、世俗,把全部的希望放在婚姻上,以迟暮美人的残篇断简去追求一些切实的东西,如此清醒得可怕、自私、各取所需的人物,却能以一座城的颠覆为契机组建一个家庭。但现实的生活并没有浪漫或悲壮或英雄救美或传奇爱情,只有苍凉、卑微、世俗、功利的生存之道,张爱玲幻想嫁给胡兰成能够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结果岁月并不静好,现世更不安稳,她只能一个人在赤裸裸的天底下孤独地生活。但既然认定内心才有完美,对于外部世界的态度也就逐渐平和,逐渐少了挑剔和嘲讽,平常人所谓的“幸福”已渐行渐远,她坚固的内心不需要外人的探看。①最后看《半生缘》,“叔惠喜欢翠芝却不敢开口,翠芝喜欢叔惠却要嫁给世钧,世钧喜欢曼桢却又找不到她,曼桢爱着世钧却要为祝鸿才生儿育女,与其说是曼璐打破这个平衡不如说是命运”②。人心太复杂,猜忌、顾虑、造成情感上的空洞与荒漠,人生又太愚蠢,无法洞悉他人的想法,于是只能在误会与错过中苦探生之悲凉。“人生大抵如此,被所爱的人深深地伤害,与不爱的人共度一生,却深深地伤害了爱自己的人”③。

二、写法。有人曾经总结过张爱玲体“:犯冲的色彩、苍凉的基调、荒诞的生活、传奇的故事、变态的人物、对照的结构、繁复的语象。”其语言风格为:“精巧的比喻、繁复的象征、浓丽的色彩、丰富的声响,以便达成凝练、含蓄、浓郁、诗化的艺术效果。”④张爱玲的艺术感受和想象异常敏锐与丰富,她非常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暗示、通感,如“她的脸,从前是白得像瓷,现在由瓷变为玉——半透明的轻青的玉”《(倾城之恋》);“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风从窗子里进来,对面挂着的回文雕漆长镜被吹得摇摇晃晃,磕托磕托地敲着墙,望久了,便有种晕船的感觉,金绿山水换成了一张丈夫的遗像,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金锁记》)。“这种铺陈、独特、繁复的意象能发出作者及人物主观感情信息的具象物,是作者对客观世界进行感知、捕捉、选择、组合的直接结果”⑤。她的文字绝不是简单的辞藻堆砌,那华丽是与生俱来的,正如凡高的向日葵,表面是极度入世的热情,背后却是浓烈的孤独感。不仅是孤独,还有刻薄,她怀着热情俯观世人,冷、自私、但从不恶毒,也没有鄙视。她的文字本身也像一匹织锦缎夹袍,看着花团锦簇,繁华热闹,触手抚摸,却是一片冰凉。难怪有人说:“冰心是湖中睡莲、萧红是暮色玫瑰、三毛是沙漠野花、林徽因是林间百合、席慕容是夏日清荷、安妮宝贝是暗夜烟花,张爱玲——凝视万物倒影的傲然水仙。”⑥张爱玲的文章节奏多半是很慢的,从容不迫的叙述、不疾不徐的节奏,自有一份绵密的心思在里面,淡泊唯美,无声无息地坐在淅沥的雨声里,坐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任白露、霜降这样的节令在窗外飞逝。同时,她的文字“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阴柔之美,穿梭在她的文字之间,仿佛在月光下跟踪一位身材修长着月白色蝉翼纱旗袍的神秘美人”⑦。

三、物景。张爱玲尤其善于通过对旧上海某些特定的地点、景点、霓裳及物件来渲染故事情节,或者表现人物内心。例如:“棕绿的草皮,棕黑的小洋房、淡蓝漆的百叶窗,青灰的长街”(《留情》),“在寂寞的日子里,忽然想起乡下的纸牌,窄窄长长的那种,只有手指那么宽,一大把拿手上,像拿着一朵菊花”(《乡下纸牌》),“苋菜上市的季节,我总是捧着一碗乌油油紫红夹墨绿丝的苋菜,里面一颗颗肥白的蒜瓣染成浅粉红”(《小团圆》)、“夏天房里下着帘子,龙须草席上堆着一叠旧睡衣,折得很整齐,翠蓝夏布衫,青绸裤,那翠蓝与青在一起有一种森森细细的美”(《上海的公寓生活》),“那是仲夏的晚上,莹澈的天,没有星,也没有月亮,小寒穿着孔雀蓝衬衫与白裤子,消失在孔雀蓝的夜里”(《心经》)。还有不得不说的旗袍,洒着竹叶的旗袍、宝蓝色稠袍、潮湿绿曳地长袍、粉蓝色薄纱荷叶裙、钉有发光亮片的绿衣裙、月白蝉翼纱旗袍、兔子呢紧身袍、樱桃红鸭皮旗袍、紫色丝绒旗袍……张爱玲本身并不美,但偏爱美,而旗袍又有种厚重的、老于世故的美,最适宜包裹细瘦浑圆形体下一颗饱受欲念与情调煎熬的心,而且最经典的颜色要数悲剧感的阴蓝、深紫、玫瑰红、鹅绒黑。张爱玲喜欢一切深艳明丽的颜色,蓝紫、褚黄、靛蓝、青黑、紫红、铁锈红、深粉红、苹果绿、中庸蓝、烟痕色。在她的笔下,“绫卿是紫色、流苏是白色、小艾是淡绿、曹七巧是深红、翠远是藕荷色、苦命的川娥是清透的粉”。⑧老上海的旗袍风情只有到了张爱玲笔下才发了酵,变成了酒,迷醉了一代又一代爱美的人。织锦缎是丝绸的一种,蚕食桑叶吐出千丝万缕,织成香水锦缎,春水一般柔滑,春雨一样微凉,女人无法不爱。张爱玲死后的最后一件衣裳是一件磨破了衣领的褐红色旗袍,像极了她曾经绚烂一时而后却平淡寂寞的一生。

还有扇子与伞,张爱玲因为与家庭决裂,使得她一生再也没有回归到个阴暗霉湿的老宅,一把淡绿色鸵鸟毛折扇,把逝去的一切全带回来。张爱玲曾经也如同这把半透明的蓝绸伞,撑在老上海缀满繁星的夜空下,深情款款若隐若现,让人惊艳。轻飘的、单薄的、它们和她们,都架不住几番岁月的雨打和风吹。

张爱玲笔下的性格扭曲的人物、具有典型上海印象的物景和独特的写法及艺术手法无不是其传奇人生和悲凉时代的印证。

张爱玲有着“优越而忧郁的童年、立志而发愤的少年、成名而谋爱的青年、漂泊而执着的中年、孤寂而怪癖的晚年”⑨,如此一个璀璨夺目的旷世之才、晚年漂泊海外,孑然一身,世家血脉对她后来特立独行的个性气质、唯美主义的人生态度的影响实在使她始料不及,也从未觉察到。她似乎没什么值得纪念的快乐的回忆,然而还是那些年青的痛苦,仓皇的岁月,真正触到了她的心。回眸半生匆匆恍如一梦,胡兰成于她像风儿来了又走,她心满了又空,善良的人,活得如此悲苦。袁紫衣错过了胡斐、胡斐错过了程灵素、有些错过就是一生,有些错过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张爱玲悲剧的主题意识体现为女性地位的丧失,所以女人总容易失意,在金庸小说中也是如此,男人的过错在日后可以挽回,“胡斐又有了苗若兰,令狐冲又有了任盈盈,而女人一错就是一生,李秋水如是,李莫愁如是,程灵素如是”⑩。

张爱玲作品中事件多发生在“五四”时代,个性解放、婚恋自由、对母爱及童心的赞颂,现代知识女性对命运的探索,人生苦恼的宣泄。⑪张爱玲的贡献主要是创作中打开了女性自我反省的新空间,呈示了女性对“女人本性”的自觉思考。她对都市女人的爱欲、理想、痛苦的真实摹写,表明她对感性生命和具体的世俗生活的偏爱,站在文化自省的高度,作家向人们展示了都市女性生动的人生欲望和她们绝望、病态、焦虑、压抑的内心真相。张爱玲何尝不想她生活的家庭是一个父慈母爱、子孝孙贤、兄友弟恭、四世同堂的和睦家庭,可父亲的遗少之气、母亲的离家出走、姨娘的冷眼相对、弟弟的软弱无能,只能使她紧紧包裹自己的内心,过早地进入社会,可社会上又无处可逃、无亲可投、无朋可靠,在一个动荡的社会,生活在变、思想在变、行为在变,所不变的只是每个人的自私和偶然表现出来的足以补救自私的同情心而已。⑫张爱玲时代一边是古旧中国的精致情调与喧哗声响,一边是现代人独自孤独的荒凉体验,桃花赛璐璐梳子、豆绿糯米瓷茶碗、桑子红胭脂、绿短袄上的翡翠胸针、朵云轩信笺、西崽开的起司令、不搁苏打的威士忌、带喇叭的手摇唱机、练习淑女风度的钢琴、粉红底子油纸伞、桃花心木的西式家具、翡翠鼻烟壶、咿咿呀呀的胡琴,还有那太太走过的弄堂、陈旧而迷糊的月亮,一切放在现在依然不过时,唯美小资,这种“张爱玲热”不会消逝,因为它是物质生活的积淀、精神生活的寄托。

①张均.张爱玲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②③⑥⑫月下.爱恨不如期[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2:55-60.

④陈国恩.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⑤⑨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⑦⑧⑩陶方宣.霓裳.张爱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⑪曹新伟,顾伟,张宗蓝.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王婧,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学。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旗袍张爱玲
张爱玲的美国时光
曾四斤:一年卖出2000万的旗袍『掌柜』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花样年华》里23套旗袍没有夸张,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就是这样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