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兰 曹 江
(1.景德镇学院艺术系 江西景德镇 333000)
(2.曹江艺术工作室 江西景德镇 33300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大高校刮起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春风,各种改革措施应运而生,为了实现人才培养改革目标的实施,高校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体系的设定、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得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个人素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及全面素质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促进了人才培养的灵活性、柔韧性、多元化发展。但是根深蒂固办学理念惯性的束缚,封闭式的教学环境与教育体制,使得人才培养模式仍需进一步深入调研、改革,以便更好更全面有效的付诸实施。本文主要围绕陶瓷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就业、择业压力两个方面阐述。
学院派的陶瓷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系统规范的学习绘画专业理论知识、艺术美学、人文思想,学生们创作出的陶瓷作品更注重自我情感、主观创造性的表现,画面构思新颖、富有广阔的想象力空间。但是专业课程模式设置,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将知识传递与陶瓷绘画技能培养割裂,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技能训练与应用性的脱节。陶瓷专业绘画技能达不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学生即使完成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创作出的陶瓷作品达不到市场的专业技能标准。实现不了毕业生走出校门就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教育应以学生为本,高校教育要做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型。笔者认为应真正探究学生的兴趣、特长,将他们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只有符合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兴趣,教学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作用,学生才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学习。以陶瓷专业为例,陶瓷课程可分为陶瓷彩绘和陶瓷造型,彩绘课程主要有釉上彩绘(新彩、粉彩、古彩)和釉下彩绘(青花、釉下五彩)。陶瓷造型课程有拉坯、注浆、泥板、泥条成型等课程。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点各异,感兴趣的课程不一样,教师不能统一采取传统填鸭式粗放型教学方式,必须分析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基础,学生爱好的课程,加以重点培养,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推进个性化教育,促使学生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高校陶瓷人才培养模式,应结合当前人才培养需求,与时俱进,走出自己一条有特色的陶瓷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作为职业技能教育的陶瓷艺术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建设中,迫切需要在陶瓷技能课程的设置上重视和加强,强化陶瓷工艺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淘汰过旧课程,延长专业课程课时量的设置,尽量使学生学精一门技艺。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陶瓷人才的场所,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学以致用,达到毕业与就业无缝接轨。
高校陶瓷毕业生就业的高流动性和缺乏团队精神是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难题。高校陶瓷艺术人才一般都有独立、自主、自由的要求,能力越强,独立自主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主观意识性越强。高校学生正值独生子女一代,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集体团队观,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不愿意接受过多条条框框的束缚,对宽松自在和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的需求也是比较强烈的,所以高校陶瓷人才的流动性非常的频繁,给陶瓷企业的管理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考验。同时,毕业生们进入企业,还沉浸于自我价值观的实现,崇尚无束缚的工作制度,不愿接受企业宏观的规范制度。所以高校在培养学生期间应注重加强同学之间的协调合作的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如学生会、社团组织,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团队观、集体荣誉感。
第二个经常面临的问题是,“找工作难”遭遇“用工荒”。这种情况成为一种社会焦点矛盾,一边是陶瓷企业急需引进人才,一边却是陶瓷专业毕业生找不到自己渴望的就职企业。这样的矛盾,近几年愈发地突显出来。如何解决如此激烈的矛盾,笔者认为,高校应培养出与陶瓷企业和市场专业对口的应用型人才,重视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学校应鼓励学生对外交流,例如乐天陶瓷创意集市,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窗口,创意市集是一个年轻陶艺家和大学生们聚集和交流学习的好地方,这里搭建了良好的销售陶瓷作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自我的艺术世界里任由翱翔、天马行空,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不少大学生在这里找到了展现自我的舞台。时下热门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促使学生毕业后的成功就业,比如景德镇学院艺术系与佳洋陶瓷有限公司的合作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实践教学分别在校内陶艺中心和校外陶瓷企业合作完成,围绕就业需求安排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绘画技能和了解企业文化,以便毕业后更快更好的适应陶瓷市场发展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实施师父带徒弟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兴趣,提供适合不同时段、不同学习场所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适应市场需要,实现就业。
通过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成熟,高校培养出一批批朝气蓬勃,掌握精湛陶瓷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走进陶瓷企业和陶瓷市场,必定成为新鲜的血液促进着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齐皓,曹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江苏陶瓷,2007(2):5-7.
[3]欧阳有旺,舒明,赵立秋.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构建[J].生产力研究,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