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不是问题

2014-01-27 11:48
时代人物 2014年6期
关键词:涪陵姚明英文

在《国内国外》一文中,作家何伟写到一位NBA运动员霍金斯:“成功的运动员总得离家——如果你很出色,你就得离乡背井。然而,在变迁之中,你总是失去了某种东西。”霍金斯曾到重庆打职业联赛,但是他背后的种种故事,重庆球迷并无所知。比如他的家乡康普顿,比如非洲裔美国人的单亲家庭。在重庆,霍金斯只是一名外表和其他人截然不同的球员,换言之,是个黑人球员。

2002年,姚明进入休斯顿火箭队后,奥尼尔在采访中说:“告诉姚明,清-冲-样-哇-啊-梭。”这串或许是模仿中文的莫名其妙的音符,引发了关于种族歧视的争论。坠入异乡,姚明首先看到的,或许不是美国、不是美国人,而是众人眼中的自己——一个中国人。

这些都让何伟想起自己的经历。他在涪陵师范教英文时,常有二十几个人聚集在街上看着他,推搡他和另一位来自美国的英文老师。只因他们是个白人,是个异类。

以《江城》《寻路中国》等著作,何伟已成为英文世界最好的“中国题材”作家了。他记录了涪陵街头的汽车喇叭声;他特地去广东吃鼠宴,并把它写成一篇文章。

关于中国的写作,还有一种重要的動机:把中国当做问题。西方世界的写作者,很容易有一种“为什么他们不像我们”的疑问。强大的国家、空气很糟糕……还好已经剪了辫子,外貌难以漫画。但是对于中国的种种疑问,人们很难摆脱给出答案的冲动。何伟与此不同,他好奇、谦逊、幽默,他喜欢讲故事、描述人物,对于给出答案,这个沉静的美国人迟疑了又迟疑。

写作到了一定程度,总是作家内心对世界的笼罩。对于写作的解剖,析离肌理、骨骼、脏器之后,总有些神秘元素无迹可寻,那所谓灵感、神明上身,是一个作家的内心,和他如何勤勉地搅动、折磨自己的内心,并赋予它形状。

因此,重要的不只是作者如何看待中国,还有他如何看待自己、看待美国。在中国生活时,何伟常常要面对关于美国的种种疑问,他觉得很难回答,因为这些问题混杂着事实,却更多是想像,这些问题往往和美国无关,而和中国人自身的兴趣、梦想和恐惧有关。时间久了,何伟发现,自己也变了:中国变成他的参照标准,当他想到美国,往往拿它和亚洲做比较。

中国人喜欢提问,很少讲自己的故事,他也同时觉得,许多中国人对自己和自己的社会没有兴趣,“他们不擅长思考,不想认真思考自己的生命。”

正如在《国内国外》一文中,姚明既要面对美国的种族歧视,又要努力消解中国的民族主义召唤,回到美国后,何伟有时觉得,他仍然是个局外人。

猜你喜欢
涪陵姚明英文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净利润现五年来首降涪陵榨菜提价战略能否继续有待观察
水中高考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像姚明那样诚实
姚明受伤让08奥运蒙上阴影
姚明也要练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