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演艺界专业人士

2014-01-27 11:03冯伟杰
投资与理财 2014年2期
关键词:专业

冯伟杰

在即将到来的全民微视频时代,能否有人脱颖而出,成为微电影界的冯小刚呢?让我们来听听业内人士的意见吧。

李漫荻:能,但要提防微电影中的李鬼

演员、导演、歌手,毕业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表演专业,在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取得导演与制作系学士学位,曾获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杰出青年奖。代表作品:专辑《唱首什么歌》、电影《黄金年代》、微电影《梦想飞车》等。

李漫荻在参演微电影《梦想飞车》之前,在国外也参与过一些短片的演出。她告诉《投资与理财》杂志记者,“微电影”只是中国人的叫法,国外都叫做短片。相比之下,国外的短片在内容选材、拍摄团队、制作过程等方面更加专业一些。

李漫荻这样说道:“比如风靡全球的法国悬疑短片《调音师》,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无意中卷入一场凶杀案的故事。这部短片之所以获得那么多的好评,就是因为它的艺术水准以及制作水平方面和那些大片没有任何区别。”

2013年9月份前后,李漫荻又拍了一部微电影,它根据去年年初爆出的一个惊悚世界的真实新闻事件为题材创作,故事背景发生在美国,到美国洛杉矶实地取景,并与好莱坞影视团队合作拍摄。除李漫荻之外,全部是外籍演员,全程英语对白,并且涉及动作戏、潜水戏、特效化妆等具有很高挑战性的表演。虽然是部微电影,但三个月的筹备,两个多月的拍摄,再加上后期制作的时间,前前后后大半年,耗费了一部影视大片的物力与精力。

说起国内的微电影,李漫荻告诉记者,在网上随意搜索“微电影”三个字,就会看到《下体》、《潜规则》、《色字当头》、《欲女初生》、《激情酒后乱性》、《包小姐》、《新桃色交易》、《什么叫做爱》等一大批赤裸裸打着色情旗号,所谓很接地气的“微电影”。这些打着“微电影”旗号的短片,选材低俗、制作粗糙、演员演技蹩脚不堪。像这些“李鬼”,只能称作网络视频,而称不上是微电影。但它们却占据了目前市场的主流。

“它们不属于微电影,更代表不了微电影。”实际上,李漫荻回国之后,很多人都来找她拍微电影,但她发现基本上都是“一个星期拍摄,一个星期制作”这类粗制滥造的视频短片,而她所追求的那种制作精良的“微电影”反而少之又少。

孙小茹:能,但要先将微电影产业化

中国第六代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故事片专业研究生班,也是国内最早开始拍摄微电影的导演。2005年,孙小茹与王小帅、贾樟柯、孟京辉、刘浩、小江、李虹和姜丽芬等人一起,拍摄了微电影《星光梦旅》,致敬中国电影100周年。

《星光梦旅》这部微电影,在推出之时引起了极高的关注。它是由福克斯赞助的胶片微电影,据说当时这部微电影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部由孙小茹、贾樟柯、王小帅等8位中国第六代新锐导演一起拍摄的微电影;第一部在网上播出,而不走影院路线的影视作品;第一部在手机播放的影视作品。

身为中国微电影界的前辈,孙小茹告诉记者:“以前觉得是个很好的实践的机会,宣传和推动也不用像跑院线那么麻烦,跟商业连接可行性也比较强。微电影的形式,再加上智能手机这样一个好的平台,也很容易满足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观看起来很方便,稍微有个间歇就行,也不用专门拿出几个小时的时间跑到电影院去。”

然而,如今的孙小茹却并不愿意再去看微电影了,因为只要你去看微电影,那么就没有选择,因为几乎全是烂片。慢慢就觉得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也就不想去看了。现在自媒体时代,很多人觉得好像拿着手机就能去拍微电影,殊不知好的微电影,题材要有深度,宣传推广不能只靠噱头。

有一次去参加研讨会,主办方查看所有与会嘉宾的资料时,发现有个导演的作品只有两部微电影,有人就说拍微电影的导演不算导演。但孙小茹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电影不在于长短,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抓住电影的本质,是不是真的有电影的精华在里面。很多导演都是从短片开始的,所以只要能拍好,微电影也是一样。”

说起目前微电影的主要模式,孙小茹介绍说,很多人都在做微电影,但基本上都不是主动去做,而是广告商出资,找视频制作团队去拍的广告电影模式。这种模式就造成了没有人会用太多的心思放在微电影本身的艺术性上面。这也就造成虽然推广的平台更多了,但独特的推广方式更少了。目前绝大部分的微电影团队,也都是个体户形式,不管有没有学过电影,三五个人凑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剧目组。

至于微电影的盈利模式,孙小茹告诉记者,那些单纯把微电影上传到视频网站,然后跟网站利益分成的做法,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网站也是靠在微电影前面加上几十秒的广告来保证收益。另一方面,微电影的制作经费太少,对于专业的电影制作人员而言,一部3分钟的微电影,跟一部3小时的大片相比,所耗费的心血往往都是相同的,但报酬却千差万别。这也导致了很多小成本微电影只能找不专业的人去演。

被问及有没有可能出现微电影界的冯小刚时,孙小茹告诉记者,一切皆有可能,手机视频影响力很大。最简单的微电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但也可以花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去做。目前的微电影,更多的是业余爱好者以及一部分演艺界新人比较关注。对新人来说,微电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孙小茹的想法是,可以用广告商提供的资金,去包装、设计一个有影响力的主题出来。此外,也可以考虑将微电影做成系列,比如做20个5分钟一集的微电影连续剧。

谈及微电影的发展方向,孙小茹希望微电影可以摆脱目前的“屌丝”状态,变成“高富帅”的状态,在短暂的时间里,展现出更多、更加精彩的内涵来。从专业的角度来讲,电影局有特定的指标和规定,影片必须采用专业的设备,才能拍出符合要求的效果。此外,灯光的要求也很高,然而很多微电影并不使用灯光。

她说:“在国内已经有一些专门为微电影而主办的微电影节,也邀请过我出席。其实在国外,都把6 0分钟以内的视频叫做短片,没有微电影一说。现在国内的微电影对广告依赖性太强,这一点在未来也可能会有所改变,前提是要将微电影产业化,从策划、拍摄、制作、推广营销各个方面入手。等有了一定影响力,微电影十分流行的时候,所有有手机的人,就会把它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也会促使质量好的微电影的出现。”

孙小茹预测,随着4 G时代的来临,随着微电影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将来微电影也有可能面临审查,包括思想问题、技术指标等等。

李力持:不能!这种想法是在开玩笑

香港金牌导演、著名喜剧导演,开创香港无厘头式电影模式,执导过多部脍炙人口的喜剧电影,大多数叫好又叫座的经典影片,如《喜剧之王》、《食神》、《少林足球》、《唐伯虎点秋香》、《国产凌凌漆》等。

李力持坦言,现在所谓的微电影,只不过是短片的另外一种称呼,很不专业。电影本身是一种十分优雅、十分专业、讲究的艺术形式,不是随随便便拍个短片就能叫微电影。

他这样告诉记者:“我比较传统,倾向于拍常规的电影。对新人而言,没有机会去拍大片的时候,可以暂时拍拍短片,锻炼自己,积累经验。但如果只拍短片,将来很难去拍大电影,更不用说会成为大导演了。”

李力持觉得,现在乱七八糟的微电影把“电影”这两个字都搞乱了。他觉得是在乱用这两个字,因此他非常讨厌“微电影”这样一种说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
高校新增专业浏览
威猛凌厉,专业范十足 Eliek Acoustic(EA)HT系列
集聚“专业代表” 破解“专业问题”
教授说专业——部分专业解读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专业修脚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