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磊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 40045)
从地志到人文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园规划浅析
池磊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 40045)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地志及其人文的内涵和它对设计的意义,从地貌构成与人文意向层面对设计进行分析,并以川南幼儿师范学校规划设计为例,通过介绍项目的背景,场地限制,设计构思,提出了以地志和人文为基础的设计思路。希望这会成为有趣的设计实践,并为今后类似的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地志;人文;幼儿师范;校园规划
E-mail:738435021@qq.com
地志(topography),它包含的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土地,地域及其环境性格,属于地貌构成,二是风俗、习俗及其人文意向,属于人文意向。
地貌构成,它包含了场地的高程,地貌等相关信息,它是设计中的自然属性,地貌的高低起伏,周边的环境,是设计的限制,也是诱发设计灵感的出发点。人文意向,是地志与空间所需要承载的内容。建筑及其形成环境的设计过程,以空间形态为基础,以生活形态为内容。
地志的首要特征应该是地貌构成,而它并不简单地指聚落环境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它是指在这些条件的制约下,建筑本身融入环境,形成相互交融,相互依存的体系。本质是一种人文“嵌入”地貌空间的关系。
人文环境作为地貌之上的要素,是地志所需要承载的内容。人文环境是人们心理上的环境图像,因此理解设计中的地志离不开对人文历史环境的思考。人文意向在空间分布秩序及其形态特征上,有其独特的意义。
我们所关注的地志,主要是从微地志方面考虑,即微观地志与设计的关系。在川南幼师这个项目里,我们感兴趣的是提取场地的微地志自然信息,作为我们设计的要素,并通过建筑与空间进行解释(图1~2)。
图1 鸟瞰图Fig 1 aerial view
校园位于四川省隆昌县,而隆昌县有近500年的历史,城中心的多做清代石碑坊是县城重要的名片。如何合理而巧妙地回应主管领导提出“必须表现地域特色、牌坊文化”的明确要求,在地域性问题上回避简单直白的外观风貌表达模式,真正呈现一所具有现代精神、意义的高校校园,是设计过程中不断坚持和探索的问题。
图1 总平面图Fig 1 Site p lan
项目在城市规划新区内,基础建设尚未真正展开,场地内依然是丘陵起伏的农田,(图3)但如同大部分新区规划一样,绵延起伏的地形高差并未被整齐化一的规划路网充分尊重,原本有机、趣味的地形条件面临大填大挖的局面。
这所特定专业的高等院校,学校升级自原有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已有多年历史与行业口碑,女生比例占到95%以上,且实行全封闭管理模式。新校园空间如何适应并支撑幼儿师范教育模式上的传承,创新与升级,成为设计必须直面的前提条件。
校方事先已请专人勘察用地,在场地的最高点确定了学校行政办公楼位置,在基地南侧确定了主入口,不容更改,设计必须据此开展。
针对设计的背景的思考,成为启动设计最根本的引擎。作为回应,规划设计基于地志(topography),分别从交通(transportation)、建筑布局(layout)与活力(living)3个要素展开,力求将各项条件有机融入,通过整合系统的设计回应各方诉求。
设计从现场环境入手,并且通过分析同类型的校园规划设计,通过建立电子模型与手工模型等手段,分析了场地的地志特征和环境结构。期望以“敏感”的状态捕捉基地内可能被粗放型路网规划忽略的种种变化,尽量保留自然丘陵和主要树木,并将其作为空间生成的契机(图4)。
由于校园采用封闭管理模式,且新区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活力的城市氛围,校园空间本身的多样性,趣味性与适应性要求也就尤为突出。规划设计着力于在空间组织上创造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学习空间。
微地志作为地志含义的补充,针对的是小范围的场地地志条件,以微观的建筑视角去回应场地地志特征。川南幼师规划即以一个较为微观的建筑视角,回应地志的不同方面。
交通的规划保持大范围的人车分流,组织环形车道,既满足校内交通系统的要求,也满足学校与城市交通接驳的需要,合理、高效。道路于校区周边布置,穿越场地的道路沿山丘等高线行走,尽量少地穿越山体。(图5)道路交通与场地高程接近一致,弱化广场上车行道,按广场铺地建造,增加校园空间内的活力和安全性,贯穿“步行优先”的设计原则。宿舍区与教学区直接相连,设计步行路线直接、便捷。
保持场地原有微妙的地貌特征,转化为积极可利用的校园空间。场地内自然隆起的两块山包,形成了空间序列。校园轴线定位于山包之间,自南向北,随地形逐渐升高。教学建筑安排在轴线两侧的小山丘上,形成对山谷轴线的围合。(图6)由于步行主轴与校区西侧出口略有高差,又为了保持步行主轴线的安全便捷性,在此通行的道路与步行轴形成了立交的通行方式。教学区与宿舍区之间的高差问题,通过大台阶相连,使得教学建筑与宿舍自然连接,并使教学区位于有气势的高台之上。校区东南侧场地高差大,利用自然场地变化,顺应原有等高线,形成校园内“五线谱”主题景观休闲区,(图7)并利用原有废弃的采石场形成景观水体,临南侧城市道路布置演艺中心作为学校对外的重要的标志性形象。
设计充分考虑场地所需承载的人文条件。在女生比例极大的背景下,力求创造丰富的,有活力的校园空间。步行轴线周边布置图书馆,音乐教室,钢琴教室,展览长廊,主教学楼等。建筑群以相似的尺度和肌理关系嵌入新建的场地。活力的设计注重以庭院为核心展开。庭院空间自学校校前广场到主教学楼内庭院止,建筑所构成的空间经历了序列化的仪式感空间,到趣味化的庭院空间的转化(图8)。
不同的场地有自己独特的地志与人文属性,建筑规划与设计就需要针对不同的场地微地志、人文社会条件作出有力的回应,敏锐地发现问题,并拟定相应的针对性策略。
作为新区建设的首个项目,目前场地四周的农家依然炊烟袅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未来数年,这里将迎来热火朝天的建设大军,城市化的快速列车将把这座小城市载入新的世界。在这个时期,需要的不仅是豪迈的干劲,更需要对细微问题审慎、冷静的思考。尊重每一方土地的特质,遵循每一座建筑的性格,作为建筑师、规划师,就能最大程度避免在这场宏大变革中犯下难以逆转的错误。因此,我们小心翼翼地,尝试用相对理性的视角对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获得更可信赖的结果。在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也开始了我们对小城市内高等院校校园设计这一课题的学术探索(模型效果图9~11)。
[1]宗轩.记忆城市——新唐山博物馆记评[J].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re),2011(6):68-75.
[2]茹雷.断裂与延续——德阳市孝泉镇民族小学灾后重建[J].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re),2011(6):86-95.
[3]褚冬竹.可触摸的未来——荷兰著名建筑师维尔·阿雷兹访谈[J].新建筑(New architecture),2012(2):96-101.
[4]常青.略论传统聚落的风土保护与再生[J].建筑师(Architect),2005(6).
[5]常青,沈黎,张鹏,吕峰.杭州来氏聚落再生设计[J].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re),2006(2):106-109.
名称: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
建设地点: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
业主:四川省隆昌幼儿师范学校
设计单位: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设计人员:褚冬竹、罗韧、张文青、魏书祥、池磊、童琳、傅媛、何青铭、李虎、李祖钰
设计时间:2012年
预计建成时间:2014年
From topography to humanity——the design of Chuannan Infant normal college cam pus p lanning
CHIL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Plann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5)
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for design of geography and humanities.Analyse the design of the landscape,environmental and humanity.Then take Chuannan Infant normal college campus planning as an example,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roject background,site constraints,design ideas,put forward the design concept of geography and Humanities.We hope thiswill be an interesting practice,and the practice will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
Topography;Humanity;Infant normal college;Campus planning
TU984.14
A
1004-6135(2014)01-0082-03
池磊(1987- ),男。
201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