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杯中蜜 滴滴皆辛苦

2014-01-27 03:46长乐
中国蜂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巢脾花蜜工蜂

长乐

(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广播电视局)

征文选登

谁知杯中蜜 滴滴皆辛苦

长乐

(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广播电视局)

2013年10月27日上午,一位养蜂朋友邀请我去他的蜂场玩,他开着高顶篷车到我家门前,我拿上行李就随他驱车前往,行驶了90多公里抵达目的地。

正值鸟不站(一种成蜜后香味很浓郁、流蜜量很大、花期约为1个多月的野生蜜源植物)大流蜜时期,还未走近蜂箱,那种刚酿制成熟的蜂蜜特有的、非常诱人的、沁人肺腑的芬芳就扑面而来。打开蜂箱盖,醇香甘甜的芳香更加浓郁,令人垂涎欲滴。

60箱中蜂随地摆放。在蜂箱旁边,有一低矮狭窄的帐篷,这就是养蜂人的家。帐篷里有一张硬板床,两只用于装蜂蜜的圆形大塑料桶和一个摇蜜机,另外还放着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剩余的空间勉强够两个人转身。下午两点多钟,我感觉睡意袭来,就到床上躺下。帐篷里非常闷热,帆布帐篷被太阳暴晒后散发出一股很刺鼻难闻的气味,实在是难以入睡,我便搬一张小凳去帐篷外坐。这里比较靠近公路,路上的汽车不分昼夜地穿梭来往,感觉还不是很荒凉。

在帐篷门边,摆放着三个装水的大塑料桶。水是开车去五、六公里远的小溪拉回来的,取水的路非常难走。由于取水艰难,几天才洗一次澡,日常用水也很节省。水桶旁两米处,三块石头支着一口锅。一般每餐只煮一个菜,先煮饭后煮菜,然后再烧水。没有电,晚上孤灯独影,百般的寂寞孤独。家有老小,牵肠挂肚,万般思念。酷暑蚊叮虫咬,闷热难耐。寒冬北风凛冽,钻身透骨。面对着群山,脚踩着草地,头顶着蓝天,任凭风吹、日晒、雨淋,这就是养蜂人工作和生活的真实写照。秋去冬来,寒来暑往,养蜂人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与青山和蜜蜂为伴?换言之,养蜂人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极其孤独寂寞的。我曾经问过他,离家养蜂最难熬的是什么?他回答:是孤独和寂寞。无怪我每次打电话去,他都很高兴地和我聊很长的时间,末了还总是不忘交代我有空多给他打电话。他说他家去年建了新房,装修房子还需要一笔钱,等过两年手头松点了就买一套利用太阳能的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到那时不仅可以看电视,晚上还有电灯照明,买那种设备需要三四千块钱。

离他蜂场几百米处,有一个别人的蜂场,放养的是意蜂(意蜂的体型和群势都比中蜂大)。由于鸟不站蜜的香气很浓郁,惹得附近的意蜂钻进他的蜂箱里去盗蜜。今天下午,他的两群蜂由于被盗蜜已经飞逃。如果继续留在这里,他的蜂群就会因为被意蜂盗蜜后接二连三地飞逃,直至全部逃完。因此,必须立即转移蜂场。傍晚时,他带我一起去勘察新蜂场。新蜂场址在几公里外的一个山沟里,道狭草木长,异常地偏僻、荒凉。今晚他就要把蜜蜂全部搬到那里去。以往远距离的搬场他都是请卡车帮助运输,为节省开支,今晚他用自己的高顶篷车来搬运。他说分三次就能把蜂箱搬运完,天亮以后再搬运帐篷、炊具和其他物品。

蜜蜂非常勤劳,每天天刚蒙蒙亮它就离巢出去采集花蜜和花粉(花粉拌蜂蜜就是蜜蜂每天的粮食,蜂王的粮食是蜂王浆)。就算是下着小雨,它也照常出工,只有在外界没有蜜源或气温低于10℃的情况下,它才被迫休息。它一整天都不知疲倦地在蜜源和蜂箱之间来回飞奔忙碌。每只工蜂每天出巢采蜜一般为10至20多次,采一次蜜需要采访几百到一千朵花。酿制一千克蜂蜜需要采蜜12~15万次,需要飞行约36~45万公里。直到天色完全黑暗时,工蜂才被迫停止外出采集工作。这时,工蜂虽然是在蜂箱内,但却不是在休息,而是在做酿蜜、哺喂幼虫幼蜂等工作。酿制蜂蜜的过程大体是这样的:工蜂将采集回来的花蜜匆忙地随便吐进一个空巢房里,然后就再出去采蜜。紧接着,12~18日龄的幼蜂会把刚采集回来的花蜜吸进它的蜜囊,然后再吐到另外一个巢房。如此反复多次,每次吐出的花蜜中都混合有蜜蜂分泌的生物酶。花蜜的含水量太大(含水量约为60%),有一些蜜蜂会一刻不停地用双翅对着花蜜扇风,以促进水分蒸发。在生物酶的作用下,花蜜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就变成了成熟的蜂蜜(成熟的蜂蜜含水量为17~22%)。这时,蜜蜂就分泌出蜂蜡,把装满成熟蜂蜜的巢房封盖起来,作为存粮,以备在外界缺蜜的时候享用。白天的酿蜜工作主要是由12~18日龄的幼蜂承担,夜晚则是幼蜂和工蜂共同进行。越冬的工蜂寿命为6、7个月,但是在繁忙的采集期,工蜂只能活1个多月。绝大部分的工蜂都是累死在采集时或飞行的途中。

转场是一件极其辛苦的事。如果白天转移蜂箱,外出采集归来的工蜂就无家可归,蜂群就会损失很多的“壮劳力”,蜂群群势就会锐减,产蜜量也随之锐减。因此,转场必须在天黑以后进行,并且要在一夜之间完成。为避免搬运时巢脾摇晃而压死蜂王和工蜂,搬运前必须用铁钉将每一框巢脾与蜂箱固定好,然后装车,运输。到达新蜂场后卸车,摆放蜂箱,取出固定巢脾的铁钉,调整好巢脾的间距,最后盖好蜂箱。即使是在冬天,搬一次场也会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臂痛。

蜂农有一句口头禅,说是“人不离蜂,蜂不离花”。“人不离蜂”是说养蜂人要经常对蜂群进行箱外观察和定期开箱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此外,还要对蜂群进行其他的日常管理。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给蜂群加巢础,抽出老旧巢脾,调整群势,在分蜂时期育王换王,冬季保温等。“蜂不离花”是说要使蜜蜂在采完一个蜜源后马上接着去采另外一个蜜源,这样不仅能增加产蜜量,还能保证蜂群快速繁殖。鸟不站的花期为一个多月,大约再过20天,他又要转场了。他每年要转10多次场。

蜂农还有一句口头禅,说是“养蜂靠天吃饭”。天气对蜜源植物的流蜜量影响很大。长期干旱、连续阴雨、霜冻、暴雨、洪涝灾害等都会严重地影响蜜源植物的流蜜量。有时刚转到新场没几天,天气突变连续阴冷或是连续阴雨,会使蜜源植物流蜜量锐减;或是下了一两场大暴雨,将蜜源植物的花朵打得七零八落,都会造成蜂蜜产量锐减。有时甚至会导致此次转场是既白费力又白费钱。

这位蜂友养蜂多年,对各种蜜源的分布和花期都比较熟悉。但是,由于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蜜源植物每年的流蜜期、流蜜量和蜜源面积都会有较大的变化。因此,每次转场之前他都要先去实地调查。调查蜜源要走山间小路,还要徒步翻山越岭。如果这一处的蜜源因各种原因还未开花,或是蜜源流蜜量太小,又或是蜜源面积被人为减少了,再或者是别人已把蜂场转到此地,那么就要再去别处寻找蜜源。有时要走几个地方才能找到较好的蜜源。他一般都是骑摩托车去调查蜜源的。在养蜂的诸多工作中,摇蜜是养蜂人最喜欢做的事。摇蜜的程序是:从蜂箱取出巢脾,抖掉巢脾上大部分的蜜蜂,用蜂扫把抖不掉还附在巢脾上的蜜蜂扫掉,然后用刀把巢脾两面的蜜盖割掉,再把巢脾放进摇蜜机里将蜂蜜摇出来,最后把摇过蜜的巢脾放回蜂箱。摇蜜是很开心的事,但也是很辛苦的事。长时间不停地重复着取脾、抖蜂、扫蜂、割蜜盖、摇蜜、放脾,一天下来会累得腰酸背痛。此外,摇蜜既是抢夺蜜蜂的劳动果实———蜜蜂的存粮,同时又是对蜂群的严重惊搅,因此往往会使蜜蜂群起而攻之,被蜜蜂蜇是在所难免。养蜂人经常被蜂蜇,身体会产生一定的抗体,因而不像一般人被蜂蜇后反应强烈。但是,一天之内双手被蜇几十次仍会感到痛、肿、胀、麻,痒得难以忍受。

我是养蜂爱好者,业余饲养中蜂已有十多年,都是定地放养,蜂群数量基本保持在8~10群。刚开始每年收蜜15~20千克,然后逐年增加。收获最多的是2008年,收蜜100千克。此后,就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2012年收蜜不足20千克,2013年也没达到15千克。蜂蜜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不是转移放养地点,不是蜜蜂群数减少,不是疏于管理,更不是养蜂技术倒退,而是因为蜜蜂生存环境被严重地破坏。

定地养蜂的条件是:在蜜蜂的飞行半径范围内,一年中有一两种大面积的主要蜜源植物,同时还有多种花期交错的蜜、粉源植物。这样,蜂群才能正常生存繁衍。然而,现在要满足这些条件,可能要到深山老林里去才行。只要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以前很多大面积的松树林、灌木林等天然植被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绝大部分是尾叶桉林。在我们所到之处,放眼望去,除田地和村庄外基本都是尾叶桉林。

也许有人讲,尾叶桉也是蜜源植物。是的,尾叶桉是一种流蜜量很大而且花期比较长(花期约为一个多月)的蜜源植物。但是,请掐指算算看,尾叶桉在从种下到被砍伐的一个周期内能给蜜蜂提供蜜源的时间有多长?尾叶桉在种下后的第一、二年都是不开花的,第三年只有极少数开花,第四年正常开花,第五年往往是还没到开花时或者是正在开花时就被砍伐了。听说有一种白皮的尾叶桉,在种下后的第四、第五年都还不开花。另外,第一年至第三年尾叶桉林下面的植被生长还算茂盛,但是业主往往会喷洒除草剂,把除尾叶桉外的植物统统消灭掉。到第四、五年时,尾叶桉已遮天蔽日,树林下寸草不生。如此算来,广阔的尾叶桉林在漫长的五年时间里,能给蜜蜂提供花蜜的时间只有两个多月。这叫蜜蜂如何生存繁衍?中蜂采蜜的飞行半径是3~5公里,对于其飞行半径以外的花蜜,它只能望蜜兴叹了。据了解,本县各乡镇的许多村庄,每年缺乏蜜源的时间累计达半年以上,在这些村庄定地放养的蜜蜂绝大部分都会因缺蜜而飞逃。鉴于此,定地养蜂比以前艰难了许多,蜂蜜产量严重滑坡也就在情理之中。这是大面积种植尾叶桉给定地养蜂的影响。对于转地养蜂的影响是每年要转更多次场,转移的距离更远。而对于野生蜜蜂的影响则是使蜂群数量和群势都锐减。

最后,用唐代诗人罗隐描绘蜜蜂的一首诗来结束这篇拙文: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猜你喜欢
巢脾花蜜工蜂
工蜂甲(上)
工蜂甲(下)
小保姆成长记
勤劳的工蜂
谈中蜂咬脾应对措施
蜜蜂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大双领花蜜鸟
为什么花儿会有花蜜
蜂蜜是怎样酿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