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鲁
(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汉中 723300)
朱鹮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也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和西伯利亚东部地区,但受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到20世纪80年代一度认为野生朱鹮已经绝灭。1981年,我国科学家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7只野生朱鹮后,国家林业局和陕西省政府都非常重视这一濒危物种的拯救繁育工作,1992年在洋县成立了朱鹮救护饲养中心。30多年来,中心救护野外朱鹮20多只,人工繁殖朱鹮230余只,自然繁殖朱鹮60余只,当地野化放飞朱鹮70余只。期间又向日本、韩国输送5只朱鹮,楼观台、宁陕、铜川等地输送朱鹮110多只。目前中心已总结和完善了一套完整的朱鹮饲养繁殖管理程序。
饲养笼舍场地宜选在环境幽静,气候适宜,有山、有树、有水的浅山丘陵地带,尽量避免各种噪音和污染对朱鹮产生干扰和影响。
笼舍一般为长方体,每间面积应在30~40 m2,长宽之比约3∶2为好,为保证朱鹮安全,防止意外发生,四周及顶部应为钢网结构,最好一面与管理房间连接,以便于捕捉、救治和管理。朱鹮非常敏感,遇到异物或其他惊吓,容易惊飞冲撞网笼,造成头部、喙、翅膀和腿部受伤。因此,4周内部应再挂一层尼龙软网,软网要拉紧并有弹性,孔径不大于1.5~2 cm,软网和钢网应保持20~30 cm距离。每间舍内要有3~4 m2浅蝶水池,最深处不超过25 cm。运动场设有栖杠,最好种植1~2棵直径约为10 cm树,而且有平伸的树杈,供朱鹮停歇和做巢。
一般每间笼舍繁殖期间(3~7月)饲养1对配对朱鹮。因朱鹮繁殖期朱鹮有它们的区域性,如繁殖笼舍数量较多会引起它们之间争斗和打架现象,易造成朱鹮伤害和卵破损等现象。非繁殖期(8月~次年2月)最多可以饲养4~5只幼鸟或亚成体鸟,过多会影响朱鹮觅食量,卫生得不到保证,易造成朱鹮生病和疾病交叉感染等现象。
笼舍应固定专业饲养人员,投食前要对各笼舍进行清扫、冲洗,保持笼舍干净卫生、无杂物。更换水池水,保持清新,无粪便污染,水位在10~15 cm左右。除此之外,投食前后还要每天认真仔细观察朱鹮精神、食量、行为及粪便等有无异常状况,并认真做好朱鹮的日常行为观察记录。如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预防治疗等措施。
选择新鲜、无疾病,并且经过检疫的健康牛肉,附加鸡蛋、奶粉、胡萝卜和维生素药物以及消化药物,其配比:牛肉75%、熟鸡蛋8%、配合料10%(其中小麦34%,玉米26%,黄豆20%)、胡萝卜6%、奶粉1%。牛肉、熟鸡蛋、胡萝卜用绞肉机搅碎和奶粉和粉料均匀拌匀,分袋包装放置冰箱保存,使用前解冻分散,添加酵母、多酶片、钙片、维生素B1、复合维生素B,用量: 1片/ d·只,微量元素0.01 g/ d·只,一般在每年(11~次年4月)进行饲喂。夏季早上7:00投放,冬季8:30投放,喂食量:90 g/d·只。
泥鳅、小鱼、虾作为人工饲养朱鹮的天然水生食物。收购或养殖的水生食物环境要保证无污染、无病菌感染。购回的食物要用清水过滤1~2 d,投食前并用0.1%盐水浸泡15 min方可饲喂,一般秋冬季(11~次年3月)每天下午14:00投放,每只120~140 g/ d。春夏季(5~10月份)全天喂天然饲料,每只240~300 g/ d,分早晨和下午2次投放。
朱鹮是“一夫一妻”终身制,所以,初配对的朱鹮(一般在2岁左右)最好使它们在2~3月期间,7~8只集中在1个笼舍,它们可自由选择配对,也可以要根据它们谱系,血缘关系相对较远的雌雄个体进行圈养来培养感情,一旦配对成功后,便捕捉到单独笼舍进行繁殖。如果该笼舍雌性朱鹮一直没有亲昵或感情现象,可以再调换其他鸟进行配对,直至它们产生感情配对成功为止。
在繁殖笼舍相对较安全和安静的位置,架设一个口径为65~70 cm,深度20~25 cm人工藤条巢框。巢框安装高度一般要根据笼舍的高度而定,一般在3~4 m之间。
首先,要给巢框内人工添加一些柴草,朱鹮产卵孵化期间要定期给笼舍内放置树枝和软草。特别孵化中后期天气温度较高,朱鹮孵化的卵这时需要大量的湿度,所以,还要放置一定青草或较湿的软草,已达到孵化期所需的要求。
朱鹮繁殖期特别敏感,又因笼舍环境局限性,在破壳前朱鹮亲鸟很容易把雏鸟过早从卵壳中剥出,而导致雏鸟流血死亡。所以,工作人员随时要掌握卵的破壳及雏鸟的出壳时间,此时观察亲鸟若有异常或啄壳举动,要及时将卵或雏鸟取下,然后进行人工孵化和育雏。
因朱鹮饲养笼舍空间较小,活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朱鹮又养殖了多年,很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和病毒,所以要每周定期对笼舍及周围进行清理和消毒。也不能长期使用一种消毒液,这样细菌和病毒会对某种消毒药品产生抗体,所以消毒药品还要定期更换不同成分和种类。
目前的朱鹮种群,都是81年发现时的2对亲鸟繁衍的后代,近亲系数非常高,所以要对每只朱鹮出生后建立完整的谱系档案,研究其他们遗传病变、近交衰退等方面的影响。在繁殖期要根据谱系软件制定出最佳的配对方案,尽量降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使配对朱鹮能得到优生优育,最大限度保存遗传多样性,创建一个健康和稳定的朱鹮群体。
[1] 史东仇,曹永汉.中国朱鹮[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 丁长青.朱鹮研究[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3] 席咏梅,路宝忠,傅文凯.朱鹮的饲养繁殖研究[A].稀世珍禽—朱鹮:99保护朱鹮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0:139-141.
[4] 黄治学,张军风,唐仕兴.笼养条件下朱鹮雏鸟的饲养管理和生长发育[J].动物学杂志,2006,41(4):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