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被解约的商业逻辑

2014-01-27 03:08陈卫东
中国石油石化 2014年10期
关键词:伊方达尔油田

近日,伊朗政府称,由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未能履行相关合同义务,将取消与中石油签订的25亿美元油田开发协议,一时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

2009年9月,中石油与伊朗签约开发南阿扎德干油田合同,该油气田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探明储量为420亿桶。根据合同,中石油应在伊朗开采60万桶/天原油,首期工程约定开采185口油田。但伊方对工程进展程度不满意,指出中石油在合同签署后动作迟缓。今年2月,伊朗石油部长公开表示中石油不能再继续拖延,伊方还发出为期90天的最后通牒,敦促中石油加快落实合同约定工期。在看到没有实质性推进后,伊方宣布取消与中石油的油田开发合同。

据路透社报道,过去十年中石油快速扩张,国际业务进入超过30个国家。最近几年,由于北美油气产量和澳大利亚、东非包括中国本土天然气生产前景光明,伊朗对中石油的重要性则减轻了许多。加上2010年以来北京加强了与美国能源领域的合作,为防止造成对中美关系的冲击,中国政府有意让中国石油公司放缓或停止其在伊朗油气项目的作业活动。

曾请朋友帮忙汇总路透社对此事的报道与评论,其中一篇文章不长但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是:虽然合同被伊朗方面宣布中止,但中方并非是被动的一方。

早在1995年,时任伊朗总统的拉夫桑贾尼就有意将此项目授予当时与道达尔公司竞争的美国大陆石油公司,以此向美国发出“有力的信号”。就此美国和伊朗国内政坛发生了激烈争斗,两国鹰派均占上风。该合同坚持不到两周,大陆石油公司就被迫宣布撤出。美国政府鹰派认为是“恐怖主义关闭了经济合作的通道”,而伊朗精神领袖认为“美国人一直致力于向伊朗实施‘全球专政’,只有‘和美国对着干’才是其政权生存的基础”。这就是美伊长期激烈对抗的根本原因。随后,伊朗将该项目授予大陆石油公司的竞争对手道达尔公司。由于众所周知的“制裁”原因和伊朗“苛刻的回购合同模式”,道达尔及其伙伴也不得不选择退出。

著名石油作家丹尼·耶金先生在其《能源重塑世界》一书中对伊朗的评价是:“产量低下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统治党派之间的政治斗争;缺乏投资;德黑兰在和国际公司谈判中立场过于强硬;近年来国际制裁极大地限制了伊朗获得技术和融资。”

2009年前后,中国几家石油公司对进入伊朗表现出极大兴趣。此时,经过数年快速扩张的中国石油公司对自身技术、资金和管理能力非常自信,在大手笔拿下伊拉克几个项目后,同样信心满满地进入伊朗。就战略选择而言,进入伊朗无可厚非,但问题出在对政治因素和跨国经营管理困难的估计不足上。这与中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间太短,经验不足直接相关。而美国大跨国石油公司为此吃过不少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在两伊石油项目上表现得非常慎重。

虽然中石油与伊朗项目合同被终止,但其在全过程把握住了“在商言商,以我为主,把握风险,进退有据”的商业原则。五年时间,中石油钻井7口的确有些损失,但总的损失不多。从中吸取教训、获得经验是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必不可少的。在这个事件中,笔者看到不论是政府在把握重大国际地缘政治战略眼光和控制能力方面,还是石油企业在风险把控和相关利益各方调控上都有了长足进步,正在走向成熟。这是值得一赞的事。

猜你喜欢
伊方达尔油田
国家药监局批准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上市
“锅庄”与“达尔尕”:他者话语与民间表述
伊不再向IAEA提供核监控视频
我国海上油田新发现
油田工人
湖南与蒙达尔纪的深情“握手”
中小型油田修井机效率提升改造及应用
光泽or油光?向夏日“大油田”sayno
伊政府称不延长美军撤军表
钟摆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