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秀
(河南省泌阳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泌阳 463700)
血管栓塞术在颌面及耳鼻喉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李俊秀
(河南省泌阳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河南 泌阳 463700)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术在颌面及耳鼻喉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资料共有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行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s法经过皮股动脉做穿刺插管,在透视情况下将Simons导管超选择性送入病变部位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对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4例颌面部进行性增大患者经过栓塞后有2例患者肿物消失,其余2例栓塞后病灶缩小,后经过手术切除治愈。外伤性鼻腔出血患者3例均行血管内栓塞止血,后痊愈出院。其余11例患者先行血管内栓塞,后进行病灶切除手术治愈。结论血管内栓塞术在治疗颌面及耳鼻喉疾病中疗效好,安全性高,可重复治疗,在临床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血管栓塞术;安全性;出血量;外科手术
颌面以及耳鼻喉发生病变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大,在以往均采用手术切除病灶部位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因为其病变部位较特殊,解剖结果复杂,血供较为丰富,在切除病灶中出血量大,手术的安全性较低。血管内栓塞治疗颌面以及耳鼻喉疾病中效果理想,辅助手术治疗中能有效减小出血量[1]。本文对18例颌面及耳鼻喉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疾病的相关情况作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共有患者1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其中颌面部进行性、慢性增大患者7例,平均年龄61.2岁,患者病程在5~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1.3年;咽喉部阻塞、不适感患者5例,平均年龄为46.9岁,其中2例患者为采用激光治疗后复发者,患者病程1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2.3年;反复鼻塞患者3例,平均年龄42.9岁,病程为3个月~1年;颌面部外伤合并鼻腔反复出血患者3例,年龄61.5岁,病程7~30 d。
1.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行局部麻醉,采用Seldinger's[2]法经过皮股动脉做穿刺插管,先进行双侧颈外动脉造影,对患者病变情况和静脉供血情况确定之后,进行病变同侧颈内动脉造影。在透视情况下将Simons导管超选择性送入病变部位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如果超选择性插管存在困难,则需要实施患侧颈外动脉栓塞,栓塞使用材料为普通型的弹簧毛栓子和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后5 min进行再次造影,对血管栓闭情况进行检查,如果认为栓塞不成功,可以再次行栓塞,增加栓子的数量,直到靶血管完全栓闭。另外,为了避免出现误栓,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椎动脉和颈内动脉造影,将内外血管交通支和危险吻合排除。
本组18例患者中4例颌面部进行性增大患者,通过造影诊断证实其中3例为动脉瘤,1例为动脉畸形。经过栓塞后有2例患者肿物消失,患者治愈出院。2例患者病变范围较大,在栓塞后病灶缩小,后经过手术切除,手术后患者愈合情况良好。外伤性鼻腔出血患者3例经过后鼻道填塞后止血效果不满意,遂实施全麻,进行急诊造影,确定患者为外伤性动脉瘤破裂导致出血,3例患者均行血管内栓塞止血,后痊愈出院。11例患者为实体占位,先进行病变部位供血动脉栓塞,术后4 d进行手术,因为栓塞实施后患者的栓后瘤周组织缺血,使瘤体辨认度提高,手术视野清晰,能很好的将病灶部位切除。11例患者实施病灶切口术后对病灶部位进行病理学检查发现咽喉部血管瘤2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3例,眼旁神经纤维瘤2例,颌面部毛细血管瘤3例,面颊部肌间淋巴血管1例。
颌面及耳鼻喉疾病治疗要根据患者病变具体部位进行确定,在以往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手术切除法。但是由于病变位置的特殊性,采用手术切除法治疗的效果不是很好,复发率较高[3]。因为颌面和耳鼻喉部位的血运丰富,进行手术操作的难度较大,切口较大,稍有不留意就会导致大出血,如对病情考虑不全面,往往存在切除不彻底,导致再次复发。而此类疾病病变部位往往是由同侧的颈外动脉血管分支供血的,颈内动脉、侧境外动脉参与供血较少,对其中一侧颈外动脉进行栓塞不会导致正常组织坏死,所以采用栓塞治疗是较为可行的办法。在实施血管栓塞术前进行动脉造影能对病灶有更清楚的认识,提高栓塞治疗效果。而对于后续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实施前期血管栓塞能减少切除手术中的出血量,在本组资料中,将栓塞作为辅助治疗手段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平均出血量比一般性切除治疗出血量减少了100 mm。而且采用栓塞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还能保证手术视野清晰,对病灶部位进行全面探查和切除,提高治疗效果。
当前在治疗颌面及耳鼻喉疾病的过程中血管内栓塞术采用较多,血管内栓塞术是一种神经介入治疗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经常将血管内栓塞书和外科手术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本组研究中11例患者先实施了血管栓塞术,后进行了病灶切除手术,11例患者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当前已经有很多医院在治疗颌面以及耳鼻喉疾病的过程中将动脉造影、血管栓塞术、外科手术有机结合起来,极大的提高了手术治疗效果,同时手术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临床中实效性很强。
虽然在血管内栓塞在临床中实施效果较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重视以下两点:①在注入栓塞材料的时候速度要慢,坚持间断和低压原则,从而能避免栓子逆流进入颈内动脉分支,影响患者脑神经功能的发挥。②在栓塞中操作要仔细,导管头端要深入到靶血管,远离总动脉,在释放栓子的时候要保证释放到位,否则会造成颅内血管急性栓塞。目前随着栓塞材料和超选择技术的发展,血管内栓塞的安全性和精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血管内栓塞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栓塞后并发症的存在也是不容忽视的,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有面部肿胀、周围性面瘫、头痛、张口困难等等,并发症的发生与栓塞后局部缺血有很大的关系[4]。头痛、张口困难等并发症不需要特殊处理,经过3 d后症状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可以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要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最重要的是规范手术操作,减少对正常血管的损伤,保证栓子释放到位,在手术中患者如果出现血管痉挛,可以利多卡因缓解后再操作。
总之,在颌面及耳鼻喉病变治疗中血管内栓塞可以代替部分外科手术治疗,也可以使手术中出血量减少,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安全性小,治疗后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潘丹.关于中老年亚健康的思考和对策[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
[2] 胡汉金,戴家应,石奇.鼻咽部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前介入栓塞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15-16.
[3] 龚学全,康永.葛根素配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疗效观察[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 2009.
[4] 周文辉,王琴,饶定虎,等.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在口腔深部肿瘤切除术前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0,2(3):25-26.
R76
B
1671-8194(2014)13-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