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焕生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它犹如一轮红日,破土腾空,万道金光,洒满我们的心田,唤起我们对祖国和对世界的责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绘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鼓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我们慈善事业工作者和我们《慈善》杂志的同仁们首先要在我们的慈善事业领域中肩负起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同全国人民一道,为铸就中国梦,守护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中国自古以来是以教育、文化立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人民认同中华文化,捍卫中华文化,是因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并历久弥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正在引领全国人民在各自领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献身。自古以降,中国人有一种家国情怀,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家国情怀的根是“和文化”。我们党在对外关系上提出的“合作共赢”政策,正是“和文化”的体现,在国际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和文化”也是中国慈善事业特有的慈善理念,并且有西方国家的慈善理念所难以企及的崇高境界,这种慈善理念使我们的慈善文化具有了多维度。首先,中国的慈悲、博爱由人及物,遍及人、事、物:人和人要和谐共处,人与大自然宇宙万物也要和谐共处;其次,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故此要求“为仁由己”,从自己做起,推己及人,真正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再其次,“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做人不仅有爱人之心,还要有智慧。先哲讲,“见仁见智”,“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犹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有智慧才能分清善恶、是非、邪正、真假,以智慧行慈善之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把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判定和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的慈善事业需要深厚的慈善文化作为自身的保障,与其同时,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华传统的慈善文化有助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筑牢“中国梦”的精神支柱。我们需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认识历久弥新的“和文化”,并以此为指导做好具体的慈善工作。先贤讲,“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我们对我党的理论体系,对中华慈善理念及其崇高境界的认识深入了,不断积厚,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真诚和慈善之心,提升我们慈善事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回应社会各界对我们慈善事业的热切关注。我们的慈善事业是服务型事业,真诚和恭敬就是慈善,平等待人和和颜悦色就是慈善,礼貌待人和善言爱语就是慈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慈善,它们会激发我们的活力和正能量。
美国未来学家杰里米·里夫金说,在“美国梦”死亡之后,“中国梦”最有资格成为“人类发展的新梦想”。“美国梦”为什么会死亡?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说:“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合作、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美国梦”没有这个道德基础,死亡了。我们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面认识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时代文明相协调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共同的思想和道德基础,在引领着拥有伟大复兴思想的中华民族,开启一个新的伟大征程。我们慈善事业工作者和我们《慈善》杂志的同仁们一定会在共憧憬、复兴梦圆的事业中,推动中华慈善文化走向世界,扩大对外慈善文化交流,为努力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慈善事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