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石庆龙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良种繁育实验场,吉林公主岭136100;2.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科技系)
农药按用途不同,分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杀菌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农药按来源不同,分为矿物源农药(无机化合物)、生物源农药(天然有机物、抗生素、微生物)及化学合成农药三大类。
矿物源农药是起源于天然矿物原料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的农药。它包括砷化物、硫化物铜化物、磷化物和氟化物,以及石油乳剂等。目前使用较多的品种有硫悬浮剂、波尔多液等。
生物源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它包括动物源农药(如杀虫双、烯虫酯、昆虫性引诱剂、赤眼蜂等)、植物源农药(如除虫菊素、印楝素、丁香油、乙烯利等)、微生物源农药(井冈霉素、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
化学合成农药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化学工业生产的一类农药,其品种繁多(常用的约300种)应用范围广,药效高。
按组成成分的分类,A 有机磷类 磷酸酯、一硫代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酯、膦酸酯、磷酰胺、硫代磷酰胺、焦磷酸酯。B 氨基甲酸酯类 N-甲基氨基甲酸酯类、二甲基氨基甲酸酯。C 有机氮类 脒类、沙蚕毒类、脲类。D 拟除虫菊酯类 光不稳定性拟除虫菊酯、光稳定性拟除虫菊酯。E 有机氯类等。
在各种农药普及使用和全面使用的过程中,在杀死病虫害和杂草过程中,也大量杀死水中微生物、杀死大量青蛙、蟾蜍,以及鸟类也被杀死,或者因为食物链被切断而因为食物短缺或食物中毒而导致死亡。粮食作物的病害和虫害,年度不同,发病害概率不同,也可能不发生。但是,草是年年发生,而除草农药使用,使农作物农药残留大大增加。本来可以完全不用农药的农业生产,使用农药变成常态。这样一来,农产品质量严重下降。
农药使用中毒的事件逐年增加和农药家中保存事故频发。目前常见低毒广谱农药,白瓜籽(叫瓜籽)种衣剂、38%戊唑福玉米种衣剂、22%福唑毒玉米种衣剂、稻加乐20多米福种衣剂、豆病停50%多甲霜种衣剂、绿医生安全剂、15%天星、50%矮壮素(大豆、玉米、水稻)、丁草胺、各类水旱田杀虫剂、水田各类除草剂、旱田除草剂、蔬菜、水果杀虫剂、瓜果防病害剂等等。有的说明书标明是农药,有的是助长剂、除害剂,而从对作物、蔬菜、水果的品质、营养来看,农药残留物有的严重超标,有的超标,有的正确一次使用不超标,有的掺水比例掌握不好,掺水多失效,掺水少烧苗,使用时间掌握不好;还有农民错误使用农药品种,还有农民为了人工不铲地除草,多次使用,结果农药残留物严重超标。上述农药大量使用、普及使用、反复使用、操作失误各种情况累加的后果,就是农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在农业生产的环节,就留下隐患,让人担忧。
农药参与农业生产的主要过程,使农药由辅助手段变成主力,危害无穷。农民使用农药过度和滥用是最重要原因。农药使用是双刃宝剑,有利也有弊。工业生产技术进步与创新,使农药生产取得重大进步,国家监管不到位或者说对农药技术方面缺憾,使管理跟不上步伐,加上厂商金钱等方面公关,本来弊大于利农药,也大摇大摆进入市场。而农民由于对农药危害认识不足,农活铲地劳动强度大,拔草强度大,天气炎热,也有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等原因,就把农药当成救命稻草,处处以农药打先锋,种子用农药泡,除草用农药除,结果是农药大量使用和滥用,造成农副产品质量严重下降,危害消费者健康和农民自身健康。
2010年以后,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和用农药,绿色农产品是凤毛麟角,十分稀少。农产品整体质量大大下降,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生产绿色农产品的工作,就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化肥当中的硝酸根、硫酸根残留物,农药当中氨烃化合物残留,对粮食、蔬菜、瓜果、水果质量影响是很的大,同时蔬菜、水果生产过程中的助长剂、着色剂、催熟剂、甜味剂、膨大剂、整齐助长剂等等,对蔬菜、瓜果、水果质量影响,也是很大的。农产品质量严重下降,使消费者人们健康受到影响,危害最大一是农药、二是硝铵、硫胺类化肥,三是五花八门助长剂。同时,粮食质量下降,也影响猪牛羊鸡鸭鹅狗等养殖业所生产畜禽肉类质量。
长白山区和横断山区是我国两大林区,也是我国生态保护重点,林业生产过度使用农药,对林产品也是不利的,同时对林区鸟类、山野菜、中药材的质量,也有不好的影响。比如:灰喜鹊对松毛虫有遏制作用,但是如果农药过量使用,对林区灰喜鹊等鸟类,也是个威胁。在东北吉林长白山区,人参、黄芪、刺五加等中药材,林区如果喷洒农药过多,人参等中药材质量就无法保证。因此,林业生产也必须控制农药使用,要适度,不能过量。农药使用过量,对林蛙也有很大危害。
在东北林区调查发现,目前林区蛙类、鸟类相对20年前,也有不同程度下降情况,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森林有过度采伐现象;另一方面是农药使用使鸟类食物质量下降,影响鸟类生存与繁殖。目前在东北三省林区和农村十分常见的蛙类、鸟类、昆虫、池塘里当年生的天然鱼类日渐稀少。过去一到夏天,知了叫个不停,青蛙在雨天蛙声一片,夜晚蛙鸣悠扬,各种青蛙随处可见,盛夏各种鸟类云集在树带、田间、草原,池塘里野鸭成群、水老鸹成群,燕子成群结队,在居民房檐下垒窝,麻雀在居民房檐下面筑巢。可是现在的农村,麻雀数量也很稀少,野鸭、水鸟就更为少见。鸟类的稀少,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使病虫害时有发生,这种情况让人忧虑。就连喜鹊、乌鸦、鸟鹰、猫头鹰、麻雀这些过去常见鸟类,目前也日益减少。
病虫害逐年发展与日益猖獗。在鸟类、蛙类日益减少背景下,近些年来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呈逐年上升态势,由于没有青蛙、蟾蜍、鸟类等天敌,病虫害一旦发生,就来势凶猛。在2012年夏秋之际,辽宁省北部各县,吉林省白城等地,玉米地发生大面积粘虫的虫害,把数千公顷玉米地在很短时间内,叶片吃得精光,给玉米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大自然生态平衡是人类、动物、鸟类、蛙类、鱼类、生物、昆虫等共生共荣的协调关系,也就是生物多样性共存共荣。生态平衡被破坏,客观上对人类生存也不利。所以从思想上必须树立生态平衡理念的重要性。充分认识青蛙、蟾蜍、林蛙、鸟类保护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同时,国家在法律和法规上制定保护青蛙、蟾蜍、鸟类的条款,仅仅靠宣传是不够的,还要加强舆论监督。
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劳动力总数起码有3.5亿人。其中城市劳动力总数1.1亿人,农村劳动力总数2.4亿人。我国目前每年在各级学校读书总人数一般保持在2.1~2.2亿人左右,其中,每年我国城市与乡村毕业的初中学生在2700~3000万人上下波动,其中升入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总人数在910~1000万上下波动,1700~2000万初中学生步入社会,需要谋生,初中毕业学生年龄在16~18周岁,此外每年高中毕业生考入大学人数在800万上下波动,110万左右高中毕业生步入社会谋生,每年大学毕业生在700万上下波动,步入社会谋生,中专与技校的毕业生每年也在百万之众,也就说每年需要就业人数起码在2200万人以上,还有300万即将步入成年人行列初中毕业生,因此我国劳动力招聘,即使是年轻人,也不是什么难事。生产绿色农产品,要比生产一般农产品,需要更多劳动力,劳动强度总量比一般农产品劳动总量要大,在工作时间,在工作强度,多要比生产一般农产品的时间延长,劳动强度增大。在施肥方面,生产绿色农产品,尽可能多使用农家有机肥,尽量不用化肥,少用复合化肥。灌溉方法改变传统大水漫灌方法。改革为喷灌、滴管等节水灌溉新方法。病虫害防治是培养病虫害天敌的生态防治,尽最大努力不用农药,实在要用也要科学和少用,尽可能避免农药危害,达到绿色无污染目的。同时,绿色农产品栽培,田间除草工作,主要采用人工器具锄草,劳动强度大,时间长,比较辛苦。因此,绿色农产品生产者利益国家政府要予以保护,绿色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要比一般农产品价格高,因为生产多付出了劳动,也要有比较高的物质回报。
4.1 在源头上控制农药的质量和提高市场门槛必要性,国家司法监督行业监督以及自律监督相结合。
4.2 加大工业科学研究力度,工业为锄草工具创新做贡献,化肥科学研究力度加大,化肥污染降低。
4.3 政策、法律、财政、信贷大力支持绿色农业示范区,保护鸟类、青蛙、蟾蜍、林蛙、赤眼蜂等病虫害天敌。
4.4 绿色农产品生产作为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和严格食品安全标准,质量检验常态化和严格执法舆论监督。
4.5 国有农场和产粮示范户当好生态农业排头兵,绿色农产品实事求是,以龙头公司带动全国绿色农业。国有林场和林业示范户当好绿色林产品排头兵,大力生产绿色林产品,以促进林业生产良性循环。
4.6 绿色产品印证国家3年为期,严格立法和执法以及司法审判跟进,预防鱼龙混杂,真诚奖励,虚伪严惩。
4.7 电视等新闻媒体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和气氛,认识农药乱用和残留物多对人们健康危害。
4.8 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文化素质,树立人才立农兴农理念。同时林业加强绿色生态林业教育与行动,生产更多的更好绿色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