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慈
今天,信息技术以锐不可挡之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为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富有感染力的音效,使课堂充满了灵动;生动直观的图像,填补了学生想象力的匮乏;视听合一的视频播放,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在语文课堂上,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创设情境 熏陶情感
祖国语言丰富多彩,但毕竟是抽象的符号,受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理解起来会受到许多制约。当它以一种更灵动、更鲜活的方式出现时,自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授《迷人的九寨沟》一课时,我就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有关九寨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随着动态的声像入情入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九寨沟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缩小了文本、图像的时空,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且激活了孩子的思维和求知欲,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为学习课文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化抽象为形象 突出重难点
每篇课文的重难点,编者都是苦心孤诣,更是教者必须讲授的内容。而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干巴巴地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是很困难的。多媒体课件能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变具体,静态的变动态,教师如果巧妙地加以运用,就能轻松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讲授《草原即景》这篇课文时,为了突出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为孩子们出示了有关草原的图片。这样,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原之中,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作家笔下特有的草原美景。
巧妙烘托 升华情感
小学语文的核心目标就是用文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小学语文课文里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许许多多文章都是声情并茂、文质兼美。这些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阅读天地,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升华情感的重要途径。我在教《家乡的桥》一课时,先播放音乐和视频。在音乐的熏陶下,我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一边听,一边欣赏画面,被家乡的桥的形态深深吸引。这时,再让他们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了家乡的美丽,体会到了祖国语言的独特魅力,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适时点拨 巧妙拓展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编排的,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依托教材而教,还要延伸到课外。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赶进度,对学生课外拓展知识的要求少之又少。而今,我们利用信息技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完《三峡之秋》这一课后,适时播放了长江三峡的近况。江面上,漂浮的垃圾让人不忍直视;江边,一堆堆垃圾宛若小山……通过观看视频,引发了孩子对长江今昔的对比,从而更好地激发了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时刻注意着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因为它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有更开阔的思维空间,可以给学生更丰富的想象空间。我坚信,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我的教学质量会越来越高。
(作者單位:河南商丘市虞城县第二实验小学)